理论教育 古典管理理论及泰勒的科学管理制

古典管理理论及泰勒的科学管理制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期的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的萌芽。较系统的管理理论的建立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该阶段的管理理论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针对这些问题,泰勒进行了长达20年的系统分析和研究,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管理理论,这便是众所周知的“科学管理”。1901年,由于举家搬迁,泰勒开始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另一个阶段,他用大部分时间从事写作、演讲,宣传他的一套企业管理理论,即“科学管理——泰勒制”,其经典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于1911年出版。

古典管理理论及泰勒的科学管理制

早期的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的萌芽。较系统的管理理论的建立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该阶段的管理理论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其主要理论成就有以下几点:①美国的泰勒等人以研究工厂内部生产管理为重点,以提高生产效率为中心,提出了生产组织方法科学化和生产程序标准化方面的科学管理理论;②法国的法约尔等人以企业整体为对象,以组织管理为核心,提出了关于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的一般管理理论;③德国韦伯等人以组织结构为对象提出了行政组织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20世纪初,随着企业的快速扩张和资本的快速累积,劳工的供应速度却比不上前二者的速度,造成了劳动力的严重短缺,因此,如何能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劳动效率,成为当时环境下企业关注的焦点。在此时代背景下,出现了专注于改善生产作业效率的科学管理理论(scientific management)。科学管理强调对工作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用科学方法管理生产过程以提高工人生产率。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当首推科学管理之父——泰勒。

1.泰勒与《科学管理原理》

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1846—1914)出生于美国费城一个律师家庭,泰勒接受的早期教育广泛且自由,他对学习有很大的热情,曾经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中学毕业并且通过了哈佛大学的入学考试,但在他18岁时放弃了学业,成为费城一家工厂的学徒工(费城上层社会培养精英机械工程师的惯常方式)。1878年,泰勒进入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公司,花了6年时间从一名普通的工人晋升为书记员、机工、班组长工长、总机械师,最后成为总工程师。在工作中,他为优秀工人的精湛技艺所折服,但同时也发现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恶劣工作状况”,如工人们常常按照自己的意愿放慢自己的工作速度导致产量变低即所谓的“磨洋工”现象,而管理层并未意识到当前管理水平低下,与此同时,工人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张等。针对这些问题,泰勒进行了长达20年的系统分析和研究,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管理理论,这便是众所周知的“科学管理”。当他1890年离开这家公司时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并获得了机械工程学位。随后,他成为一名管理咨询工程师。1898年,泰勒进入伯利恒钢铁公司从事管理方面的研究,邀请泰勒加入该公司的人正是该公司的股东之一约瑟夫·沃顿(美国第一所商学院沃顿商学院的创建者)。1901年,由于举家搬迁,泰勒开始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另一个阶段,他用大部分时间从事写作、演讲,宣传他的一套企业管理理论,即“科学管理——泰勒制”,其经典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于1911年出版。

2.科学管理原理

在米德维尔工厂遇到的问题,使泰勒认识到必须寻求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解决。他认为通过确定如何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每一项工作并且以此制定业绩标准,可以解决工人“磨洋工”的问题。所以,运用科学的实况调查来确定每位工人完成工作任务的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成了“科学管理”的开端。工时研究成为泰勒制的基础,所谓工时研究是细致的研究一定时间内应该完成的工作。泰勒的工时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在分析阶段,每项工作都被拆分成最基本的动作,无关紧要的动作被抛弃,然后对获得的基本动作进行明确地描述、记录,再加上不可避免的延迟、细小时间以及休息所需花费的时间;在综合阶段,按照正确的顺序将这些最基本的动作组合起来,以确定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时间以及确切的方法。这个阶段还将促使人们不断改进工具、机器、材料和方法,以及使与工作相关的所有因素最终实现标准化。

泰勒认为管理的目标是使每一位工人获得与其能力和体力相互匹配的最高等级的工作;鼓励他们向其所在等级中的一等工人看齐,努力产出最大工作量;当他们的工作速度达到一等工人时,应根据其工作性质,给予超出其所在等级平均工资30%~100%不等的奖励。所以,管理者的任务是为工人找到最适合的工作,帮助他们成为一等工人,激励他们做到最好。而这一切是通过设置合适的绩效标准和计件工资率激励机制以及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来实现的。

工时研究确定的完成每项工作所需的时间,工作方法、工具和材料的标准化,以及差别工资制,构成了泰勒的“任务管理系统”,为保证此系统更好地指导工作,他还发明了一种叫作“职能工长”的独特监督方式。泰勒认为这种“职能工长制”有3个优点:①对管理者的培训所花费的时间较少;②管理者的职责明确,因而可以提高效率;③由于作业计划已由计划部门拟定,工具与操作方法也已标准化,车间现场的职能工长只需进行指挥监督,因此非熟练技术的工人也可以从事较复杂的工作,从而降低整个企业的生产费用。后来的事实表明,一个工人同时接受几个职能工长的多头领导,容易引起混乱。所以,“职能工长制”没有得到推广。但泰勒的这种职能管理思想,是把总经理的权力交给低一级的专业管理人员承担的一种分权的尝试,为以后职能部门的建立和管理的专业化提供了参考。

1899年,泰勒等人在伯利恒公司对生铁装载进行了一次工时研究,充分体现了科学管理的力量。他们挑选了10名“最优秀的工人”,要求他们以“最快速度”干活。在第一天的10小时工作中,每个工人都装载了74吨,装满了一个火车皮。考虑到以前每个工人每天的速度(12.4吨)以及不可避免的耽搁和休息时间,他们将新的产出标准设置为每个工人每天装载44吨,并将计件工资率设置为每吨0.037 4美元,这意味着达到新标准的工人每天可以获得1.69美元。由于当时伯利恒公司普通劳工的平均日工资率是每天工作10小时获得1.14美元,因此泰勒设置的新计件工资率意味着工资增长60%以上。

科学管理原理的主张并不是一开始就被人们接受的,存在着各种非议,工会团体将之视为对工人利益的威胁,美国国会于1912年举行了对泰勒制和其他工厂管理制的听证会,泰勒在这次听证会上做了精彩的证词,向公众阐释了科学管理的理念和主张,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泰勒1914年在克利夫兰广告俱乐部的一次演讲中,提到了人们众所周知的“科学管理的四条原则”:第一,发展真正的科学,而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第二,科学地选拔工人;第三,工人的科学教育和发展;第四,管理者与工人之间亲密、友好的合作。

3.科学管理是一场心理革命

科学管理是一次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其前提是通过一次精神上的革命来实现雇主、管理当局和工人的合作,让他们认识到各方的共同目标都是提高工作效率。从内心转变传统的对立观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劳资双方都不再把注意力放在盈余分配上,而转向增加盈余的数量上,盈余增加了,如何分配的争议也就不必要了;二是如何增加盈余的问题,劳资双方都必须承认,对厂内的一切事情(方法和时间),要用准确的科学研究和知识来代替旧的个人经验和判断。

(二)一般管理理论

朱尔斯·亨利·法约尔(Jules Henri Fayol,1841—1924),法国人,1860年毕业于矿业大学后被法国中部的科芒特里煤矿雇佣。1860—1866年,法约尔一直担任该公司的工程师,在防治地下煤矿火灾方面取得了显著技术进展。1888年,法约尔出任公司的总经理(首席执行官),并成功地将处于困境中的公司改善和发展。在担任总经理期间,法约尔形成了他自己对管理的看法。虽然法约尔接受的是工程学教育,但他认为,管理是不同于工程学的更加广阔的技能。他主张所有涉及管理活动的雇员,都应获得某种程度的管理训练。

法约尔的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于1916年首先发表在法国一本技术期刊上,是他一生管理思想的总结。他认为每个组织都需要管理,“无论是在商业、工业、政治宗教战争还是慈善事业中,在每一件事情上都会有一种管理职能被执行”,他提出了一个知识体系,其中包括为思想和实践提供指导的原则,以及描述管理者职能的管理要素。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概括起来大致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企业的基本活动

法约尔认为,一个企业无论大小,其全部活动可以概括为以下6个方面:①技术活动,包括生产、制造和加工等;②营业活动,包括购买、销售和交换;③财务活动,包括筹措和使用资金;④安全活动,包括维护设备和保护工作的安全;⑤会计活动,包括编制财产目录和资产负债表、计算成本、进行统计等;⑥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项职能。

通过对这6种基本活动的分析,法约尔还进一步得出了普遍意义上的管理定义,即“管理是普遍的一种单独活动,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由各种职能构成,管理者通过完成各种职能来实现目标的一个过程”。

法约尔认为,这6种活动需要6种不同的能力,而这6种能力在企业各个阶层中都应具备,只是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对基层工人来讲主要要求具有技术能力,随着职位的提高,管理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能力愈显重要。

2.管理要素

法约尔被誉为第一个确定和描述管理要素或管理职能的人。他把管理要素划分为计划、组织、命令、协调与控制这5项管理要素共同代表了人们通常所称的“管理过程”。法约尔认为,“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和制定行动方案;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命令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控制就是注意一切是否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3.管理原则

法约尔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归纳出简明的14条管理原则,其中有许多原则至今仍是管理者奉行不渝的管理原则。

(1)工作分工。工作分工指的是将各种不同的任务分配给拥有不同专业技能的个体,法约尔认为,工作分工会导致更高的专业技能,可以使工人们更迅速地工作,不需要从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中去,从而提高生产率。

(2)权力。权力就是“下达命令的权力和强迫别人服从的力量”,他对正式权力和个人权力进行了区分,他认为管理者应该通过自己的个人权力来补充正式权力。他特别强调权力和责任的统一,认为二者应该同时存在。

(3)纪律。纪律实际上是公司与其员工之间的相互尊重和服从。纪律是领导人创造的,遵守纪律必须从领导做起,各级领导要称职,协议要明确且公平,处罚要合理且公正。(www.daowen.com)

(4)统一指挥。统一指挥即一个下级只应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否则会使下级无所适从,不知服从谁的命令好,这样会违背纪律原则。

(5)统一领导。一个项目应只有一个领导按照一个计划总负责,这样才能保证行动的统一。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一个组织的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组织目标高于个人目标,因此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有冲突时,个人利益应服从整体利益。

(7)报酬。员工报酬包含日工资、计件工资率、奖金以及利润分享,妥当的报酬取决于很多因素,但公司支付的报酬应该是公平的,且应该通过奖励良好的绩效来发挥激励作用。

(8)集权。集权本身并不是一个好的或者坏的管理制度,它是一个平衡问题,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情况考虑是集权还是分权。

(9)等级链。等级链是企业自上而下的等级序列,显示了执行权力的路线和信息传递的渠道。为克服统一指挥原则可能会引起的信息延误,他提出了非常著名的跳板原则,即允许信息越级汇报,即如果F想与P沟通,他可以直接与P联系,而不需先向上级汇报,通过跳板,可用最短路径进行横向沟通,如图1-2所示。

图1-2 跳板原则

(10)秩序。所谓秩序是指人和物必须各有其位。管理人员要了解每个岗位的职责,并安排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使人尽其能,对物资和设备也应做到有序布置。

(11)公平。法约尔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愿望,而平等是公平与友好的结果,公平就是在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时要一视同仁,友好是指领导应该善意地对待自己的下属。

(12)稳定的员工任期。一个人要有效地从事某项工作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培训新人又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较高的费用,尤其是培养管理人员。一个成功的管理人员必须是稳定的,不必要的人员流动对企业是一种损失和浪费。因此,任何组织都应鼓励职工尤其是管理人员长期为企业服务。

(13)主动性。给员工以发挥主动性的机会将促使员工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对组织来讲将是一种巨大的发展动力。

(14)团结精神。一个企业内集体精神的强弱取决于企业内员工之间的和谐与团结,全体成员的和谐与团结是企业发展的力量。法约尔告诫管理者不要导致下属们各执己见。

(三)行政组织理论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出生于德国一个拥有广泛社会和政治关系的富裕家庭,对社会学、宗教、经济学和政治学有广泛的兴趣,与泰勒、法约尔并称为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并被尊为“组织理论之父”。韦伯在管理理论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理论方面,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即官僚组织模式,Bureaucratic Model)理论,集中反映在他的代表作《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

韦伯提出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主要涉及权力的划分、理想的行政体系及其特点3个方面的内容。

1.权力的划分

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人类社会存在3种为社会接受的权力:一是传统权力,这是由历史沿袭下来的惯例、习俗而规定的权力,它是以对古老传统的不可侵犯性,按传统执行权力的人的地位的正统性和对过去传统的尊崇为基础的;二是超凡权力,它是对某人的特殊和超凡的神圣、英雄主义模范品质的崇拜,以及对先知启示和超人智慧的迷信为基础的;三是法定权力,它是以对法律确立的职位或地位权力的服从为基础的。

韦伯认为,在这3种权力中,传统权力的效率最差,超凡权力则过于带感情色彩且是非理性的,凭前两种权力建立的组织不是科学的理想组织,只有在第三种权力基础上建立的组织,才在绝对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比其他任何组织都要优越。

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韦伯所谓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不是指这种组织体系最合乎需要,而是指现代社会最有效和合理的组织形式。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分工。对组织的全部活动进行专业化的劳动分工,并依据这种劳动分工确定管理职位,详细规定各个职位的权力和责任范围。

(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组织内的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并共同服从于一个指挥决策中心,从而形成一个严密的自下而上的行政管理的等级系统。

(3)正式的规章制度。在组织中建立有关职权和职责的法规和制度,将组织中的各项业务的运行都纳入这些相关的法规和制度中,要求组织内的每个成员在从事职务活动时,都必须遵守这些法规和制度。

(4)正式选拔。在选拔和提升人员时,必须通过公开考试,以是否具有必要的技术能力作为选拔和提升的客观标准,从而保证组织的各项业务活动都能准确、高效地运行。

(5)职业管理人员。一切职业管理人员都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聘用的,其升迁和报酬都有明文规定,以工作业绩和工作年限为标准。

(6)非个人化。组织中每个成员都必须恪守职责,他们必须排除个人感情的干扰,以冷静的态度处事,从而保证组织内成员之间都是业务关系,而不是个人之间的私人关系。

韦伯认为,这种高度结构的、正规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人们进行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都优于其他组织形式,能适用于所有的管理工作及当时日益增多的各种大型组织。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是适应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需要而提出的,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影响十分深远。韦伯对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描绘,为企业提供了一条制度化的组织准则,韦伯这种强调规则、强调能力、强调知识的行政组织理论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高效率、合乎理性的管理体制。这是他在管理思想上的最大贡献。因此,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