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京东:抗疫英雄的文化延续

京东:抗疫英雄的文化延续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的未来在战略,更在文化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再一次把京东的英名打了出来。除夕夜,在武汉“封城”的情况下,京东物流紧急与中铁快运密切配合,快速响应,通过防疫高铁绿色通道,保障了近70吨防疫物资的高效送达。回想起来,这场优化的前奏始于2018年,京东一年之内三次调整商城架构。2019年2月末,京东发布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截至Q4期末活跃用户数虽已止跌但涨幅相当有限。因为京东为之自豪的企业文化正在受到挑战。

京东:抗疫英雄的文化延续

企业的未来在战略,更在文化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再一次把京东的英名打了出来。除夕夜,在武汉“封城”的情况下,京东物流紧急与中铁快运密切配合,快速响应,通过防疫高铁绿色通道,保障了近70吨防疫物资的高效送达。当时病毒检测试剂盒严重供不应求,而深圳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可以提供但无法运输,京东第一时间调度车辆,12个小时内顺利将试剂盒交付给了武汉疾控中心。为此钟南山院士给京东题词,说京东心系医疗,援助一线,以最快的速度将急需医疗物资送达武汉。

战略出问题再折腾也没用

这家成立已有20年、完成上市也近5年的技术大公司,在这一波互联网产业从巨头到创业公司的人员优化潮中,京东算是第一个公开宣布要对VP以上级别高管“下手”的,淘汰10%的高管,一个月走了3个CXO,然后是推行996工作制,进而取消京东快递员底薪……

回想起来,这场优化的前奏始于2018年,京东一年之内三次调整商城架构。第一次是年初成立三大事业群,第二次则是在7月京东集团CMO徐雷被任命为首个京东商城“轮值CEO”。此后,在12月的商城第三次架构调整中,包括三大事业群总裁在内的多条业务汇报实线收于徐雷名下。这轮调整中,商城的各个业务单元按前、中、后台的逻辑又被重新划分。2019年1月,京东商城升级为零售子集团,与先前已完成拆分独立的京东物流、京东数字科技,形成三足并立的子集团结构。

谁也不是没事儿折腾,这种折腾当然来自于作为创始人的刘强东的不满意,对业绩的不满意,对人员的不满意,也许还有对自己的不满意。

京东用了差不多十年时间,为自己依次筹集了四手能力牌——电商、物流、金融和云。京东从2018年开始逐渐落地的战略重点,是要把自家的供应链、物流、技术、服务等核心能力对外开放。在京东内部,上述转型的业务逻辑被定义为要实现从“To C”向“To C+To B”的转型。其中,“大中台”设立是让公司对内、对外的服务响应速度明显提升;同时采用小集团、大业务的发展模式,用意则是“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京东在其作为主营业务的电商板块确立了两项重任——一是跨越“自营”天花板,加速扩大第三方店铺平台的GMV规模,与天猫展开有力竞争;二是在3C家电等标品之外,提升以时尚服饰为代表的非标商品的销售占比——但这两项任务的完成度似乎都不算理想。

京东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用户数为3.052亿人,去年同期年度活跃用户数为2.663亿人,但与前一季度3.14亿人的数据相比,出现了自上市以来的首次环比下滑,三个月内活跃用户数掉落逾800万人。2019年2月末,京东发布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截至Q4期末活跃用户数虽已止跌但涨幅相当有限。

而外部的异军突起愈发让京东寝食难安。2018年7月,成立仅3年的拼团电商平台——拼多多高调上市,从收入规模到公司市值都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在外部竞争层面给足了京东压力。20岁的京东,其市值在2019年1月曾经一度仅仅只比拼多多略高出两亿美元,京东平台的活跃用户数,在此前已经被拼多多轻松赶超。

所以倾一人之力、花数年心血方才搭建起来的管理架构看来并没有真正获得刘强东的信任就不足为奇了。春节后,在一场京东的内部会议上,曾传出他直接怒斥公司高管“人浮于事、拉帮结派”的声音。同时,刘强东在朋友圈发布文章表示,京东最近四五年没有实行末位淘汰制,人员膨胀,发号施令的人越来越多,干活的人越来越少,混日子的人快速增多。

不能说刘强东狠,中国互联网行业从籍籍无名、落后闭塞,到如今电商贸易通达四海,中国互联网行业能在短时间内与美国互联网同台竞技,是这些人用拼了命的“快”和对自己的“狠”为中国互联网闯出了一条新路。刘强东太知道这条血路是怎么杀出来的,所以肃杀的一面是对不断变化大环境的本能反应。但往日又不同于今日。刘强东可能更要从战略层面去思考问题了。有人讲,他犯了战略惰性的错误。

合法合规企业才有未来(www.daowen.com)

996——这个看起来像90后暗号的专有名词,正被更多人认知:每天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目前,“996工作制”是很多互联网企业的“标配”。继马云4月11日在公司内部讲话中评论了996之后,刘强东隔日也在朋友圈亲自发文回应对“996工作制”的看法,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关注,大佬与员工各执一词,也把中国职场的加班文化第一次摆上台面公开探讨。

其实,标配的“996工作制”已经严重违反了我国劳动法关于工时制度的规定。“每天工作8小时”“周平均工时不超过44小时”“每月加班不得超过36小时”,这些限制工时的规定旨在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属于强制性法律规定,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不得随意约定延长。现在反而是加班没说法,待遇更不能保证。996的背后是互联网发展初期人口红利下降后,互联网公司更加强调单个人力资本产出价值的结果导向,但敬畏法律底线、尊重劳动权益,重视企业员工的合理诉求,这种平衡是绝对不能打破的。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高质量的发展,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质量发展,意味着管理者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效率,用更加文明、更加合理的工作安排,来实现企业的增值。未来,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才是更重要的议题。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根本

京东事件起于人事,其实是战略问题,更是文化问题。因为京东为之自豪的企业文化正在受到挑战。加班文化,无论是马云还是刘强东,言谈中都回忆起当年拼搏奋斗、无畏无惧的创业情景。马云用12×12来形容他常年来的工作状态,“不要说996,到今天为止,我肯定是12×12以上。我没有后悔12×12,我从没有改变过自己这一点。”马云称,只有付出巨大的代价,有一天才有可能有回报。

刘强东写了一个《地板闹钟的故事》,称自己刚开始做电商的时候,作为京东的一号客服,为保证24小时服务,会把闹钟设定为2小时后响铃,四年间从没有连续睡眠两个小时以上。他用“8116+8”来形容自己现在的工作——指周一到周六6天,从早8点工作到晚11点,再加上周日工作8个小时。但更多的基层员工对此似乎并不以为然,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个人生活、身心健康、加班回报是员工们“吐糟”最集中的三点。

而经常挂在刘强东嘴边的兄弟文化似乎也有些变了味道。当初的“不希望一人重病穷三代的事发生在京东兄弟身上”“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变成了如今的“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我们相信当初的刘强东不是在信口开河,今天的他也不是意气用事。但必须是真心把别人当兄弟,可共苦,也能同甘,即使留不住也不必伤了和气。

在刘强东看来,员工中有三类人:第一类是不能拼搏的人,无论业绩好坏、职位高低,也不管是不是老员工或者管培生,也不管是身体原因还是家庭原因,凡是不能拼或者拼不动的属于第一类;第二类是不能干的人,也就是绩效差的人;第三类是性价比低的人,有的人不断升职加薪,或者因为岗位调动,丧失了性价比,让更年轻、成本更低的人上,或者降职降薪。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很多人却读出了不被认可甚至要被抛弃的感觉。

作为京东的员工,最近似乎已经习惯了公司从春节后一直处于各种媒体话题中心的状态,每天都有1~2篇的负面新闻,甚至连办公室更换一台饮料机都有会人在脉脉上积极曝料。而他们对于大多数消息的获取渠道,早已不是公司内部,而是各种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许多员工表述了同一种抱怨——他们时刻是在等着“被通知”,且只有“被通知”的份儿。从高管大换血到基层员工的持续被优化,从员工层面自下而上去仰视公司的这轮震荡改革,这似乎也不是当兄弟应有的感受。

而不良的办公室文化也在慢慢滋生。有人讲,在京东上厕所都需要汇报,因为不汇报领导就会当着同事们的面劈头盖脸一顿训。这也就算了,你工位边上的人去哪了你也得知道,否则也是劈头盖脸一顿训,领导会说:坐你边上你不知道?!

尽管资本市场对京东这间美国上市公司依然保持着容忍与大度,尽管京东不会倒掉,但京东的未来还是要看看再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