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航海青年特里姆的顶桅之旅

航海青年特里姆的顶桅之旅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海上,最吸引他(特里姆)的事就是更换脱落的顶桅,或者在航行中收帆;而且不管任何时候,只要甲板上比平日更为忙碌,他总会到场,并积极参与;就像我之前暗示的那样,他身上那种非凡的自信与胆量都是与生俱来的,船员们善待他,他把所有人当朋友,也视自己为所有人的朋友。他知道需要遵守什么纪律,比如在收帆的时候,他从来不在得到命令前擅自行动,但一听到船长发出指令——“爬上桅杆!”爬上桅杆时的那种兴奋是难以抗拒的。

航海青年特里姆的顶桅之旅

在海上,最吸引他(特里姆)的事就是更换脱落的顶桅,或者在航行中收帆;而且不管任何时候,只要甲板上比平日更为忙碌,他总会到场,并积极参与;就像我之前暗示的那样,他身上那种非凡的自信与胆量都是与生俱来的,船员们善待他,他把所有人当朋友,也视自己为所有人的朋友。如果他不知道船员们在忙什么,就会喵喵地叫着,用两条腿交替着去挠后背,还时常冒着被踩踏的危险,直到有人留意到他并过来照顾他。他知道需要遵守什么纪律,比如在收帆的时候,他从来不在得到命令前擅自行动,但一听到船长发出指令——“爬上桅杆!”——他就立马爬上去。

他和船员们一起爬上桅杆。他非常积极,非常热心,结果总是第一个爬到桅杆顶端,谁都没有他爬得快。不过,他那股子热情远不及他的尊严感来得强烈;他不像普通船员那样踩在帆桁上,而总是端坐在高台上,摆出船长的架势监督船员们干活儿。瞧这种威风凛凛的样子,我们必须坦白地说,他的级别尽管在四足动物中算是高的,却没法跟人相比,所以并不会招人忌妒;因此总会有好朋友在干完活儿后爱抚他,并将他抱下桅杆。(12)

爬上桅杆时的那种兴奋是难以抗拒的。往上爬一点儿都不难,但要下来就没那么容易了,这一点特里姆(深得马修·弗林德斯喜爱的水手猫,曾跟船环游澳大利亚)深有同感。问题就出在它的爪子上。猫的爪子是向后弯曲的,就像内置的冰爪,所以天生就适合攀爬树木、篱笆、棚架、木制电线杆、铺着毯子的猫抓柱和裤腿。向上攀爬对它们来说毫不费力,但反过来就不行了——因为爪子抓握的方向不对。

那要怎么下来呢?聪明的水手猫有三种办法:脑袋朝下慢慢爬下来、屁股朝下慢慢退下来或者“搭顺风车”——这是特里姆的首选办法。下降角度是大多数水手猫重点考虑的问题。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呢?直接跳下来。这么做并不总是九死一生的极限挑战。猫天生就能靠四个爪子实现完美着陆。大多数时候是这样的。

19世纪的智人科学家很好奇猫是如何在空中旋转并双脚着地的。他们提出疑问:“一个自由落体是如何在不违背角动量守恒定律的情况下,做到不管最初头朝向哪里,都能在下落时改变方向,从而能够让自己双脚落地?”这似乎与牛顿物理学相悖。

在19世纪50年代的剑桥大学,科学家们为了寻找答案,采取了将猫扔出窗外这种极不道德的方法。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在给妻子的信中这样写道:(www.daowen.com)

三一(学院)有一个传统,在这里的时候,我发现了一种扔猫的方法,为的是让猫能不四脚着地——我过去常常把猫扔出窗外。我必须解释一下,我们真正要研究的是猫转向的速度有多快,正确的方法是让猫从大约两英寸高的地方落到桌上或床上,即便那样,猫也能做到用脚着地。(13)

麦克斯韦可能是有几分天资,后来成了19世纪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不过他从未解决过“猫自由下落的问题”——与其说是猫的问题,不如说是人的理解问题,除非猫碰巧遇到了物理学家。

1894年,法国科学家兼摄影师艾蒂安-朱尔斯·马雷(Étienne-Jules Marey)用他的计时摄影枪以每秒12帧的速度拍摄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系列照片,展示了坠落的猫是如何在空中旋转并四脚着陆的。虽然他自己也干过扔猫的事儿,但至少不是往窗外扔。他还在1894年制作了一部电影,叫作《下落的猫》,这很可能是世界上第一部讲述猫的电影。

用时0.125秒到0.5秒,猫就可以安全翻转至站立的高度。唐纳德·麦克唐纳博士(Dr. Donald McDonald)在《新科学家》杂志上描述了一种金牌级别的表现——在保持总角动量不变和完美落地的同时实现了净旋转。他表示,其实,“猫翻身的速度和灵活性真的很棒”(14)。当然,猫拥有灵活的脊柱,而没有功能性的锁骨,这对这种“空中杂技”也是有帮助的。另外,就像所有的事情一样,熟能生巧,经验是最好的老师。

翻正反射(也称空中翻正)在幼猫3—4周大时出现,到6—7周大时这种技能已经非常成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