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校推进行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思路

学校推进行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思路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温州鞋革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行文化”德育,也是一种对具有鲜明专业特点的职业教育校本化德育的尝试和实践。温州鞋革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行文化”德育理念,是以温州鞋革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独具的办学特色和文化传承为基础,结合了成功教育、多元智能、知行合一等理论,在实际操作中逐步形成的。

学校推进行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思路

中等职业学校的使命是培育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往往成为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我们不仅仅要重视职业技能教学,更要有针对性地强化职业素养培育。温州鞋革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坚持围绕“培育有梦想有素养的职业人”这一核心,结合校园鞋文化育人特色,探索“行文化”德育工作模式,总结出具有中职特色的德育实践经验。

一所特色的鞋类专门化学校,形成了一种特色的学校文化。温州鞋革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地处温州“中国鞋都”,于2007年创办中职鞋类专业,十年磨一剑,成为全国唯一的鞋类专门化学校,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踏实行千里”办学精神、“一体两翼”文化体系和“四成教育”育人目标。

一、“行文化”诠释

鞋子最早的功能是用来走路的,是一种“行”的文化。温州鞋革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行文化”德育,也是一种对具有鲜明专业特点的职业教育校本化德育的尝试和实践。

温州鞋革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行文化”德育的理念来自于长期在职业教育德育一线的工作经验,来自于对博大精深的“行”文化的思考,也可以说与几个成语和典故有关: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成功都要从第一步走起;“我行我素”,这个成语出自《礼记·中庸》,原意是讲一个人要接受现在的处境,脚踏实地,坚持自己的路;“梦想是走出来的”,奥康的这句广告语其实说出了许多鞋企的心声,这些企业家白手起家,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创出了一番天地,他们是有梦想、敢拼搏的创业者代表;“我能行(型)”,泰国的这则广告比较用心,讲述了一个聋哑女孩怀揣音乐梦想,却被同学看不起、还遭受殴打,但在流浪老艺人的指点下克服困难,用心去拉小提琴,最后获得成功。

简单来说,温州鞋革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行文化”德育可以用四句话来表示:

(1)“我能行”,中职学生要相信自己,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在困境中保持乐观。

(2)“知行合一”,走好自己的路,梦想是走出来的,不断传承工匠精神。

(3)“踏实行千里”,要发扬温州人精神,敢于创新,志在四方。

(4)接轨行业,通过“融入行业”了解行业企业文化、懂得职场规则、树立质量诚信

二、“行文化”德育工作理念的形成

中等职业教育直接面向就业、服务区域经济、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特点决定了每所职业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专业,而不同的专业和岗位除了对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不同,对职业素养的要求也有所区别。校本化德育,正是针对这些职业学校的校情、生情不同,提倡各个学校在德育共性之外,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化、个性化德育理念。

温州鞋革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行文化”德育理念,是以温州鞋革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独具的办学特色和文化传承为基础,结合了成功教育、多元智能、知行合一等理论,在实际操作中逐步形成的。

成功教育的理论说明,失败是成功之母,但事实是过多的失败会让人丧失信心与动力,中职学生普遍在以前的学业考试中是失败者,缺乏应有的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职高学习技能,是他们改变人生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如果我们不改变教育理念,就不可能有成功的职业教育。成功是成功之父,“我能行”应该在职业学校随处可见、随时进行,我们要尽量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不遗余力地加以表扬,重新树立学生的自信,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快乐。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只是发展方向不同,教师应从多方面了解学生的特长,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提供各种机会挖掘潜能,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样,每个学生都应该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重新树立自信心,了解行业和岗位的能力需求,不断发展个人核心素养(核心竞争力),走适合自己的路。

知行合一理论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和方法是“教学做合一”,即“行”,这说明德育不能只停留在书面上,而要讲求实际、实效,通过丰富具体的活动来呈现,这也与德育工作“三贴近”原则相吻合。有时候,一次行动比100句说教更有效果。(www.daowen.com)

职业素养,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它是中职学生发展成为职业人所必需的基础,是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大量来自企业员工岗位适应性的调研资料显示,毕业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岗位要求的主要原因不在于专业知识或者专业能力,更多的欠缺在于综合素质,诸如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面对职业压力心理素质、职业礼仪、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接纳企业文化等基本能力。这些是毕业生不能胜任或者不能长期留在企业的主要根源。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中职生核心素养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细化,特别应该重点强调具有较好的专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此,温州鞋革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结合学校办学特色,进行比对、调整、补充,最终形成温州鞋革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发展的“四成教育”八大核心素养。德育方面,坚持围绕“培养有梦想有素养的职业人”这一核心,结合鞋文化育人特色,探索“行文化”德育工作模式,推进德育“12345”工程,开展“感恩、守纪、勤劳、乐观、合作、创新”等主题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实践育人功能。

三、“行文化”德育工作基础

贯彻落实《浙江省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坚持立德树人、素养为重,以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促进中职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根据温州鞋革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鞋文化特色,从校本实际出发,培育学校“行文化”德育品牌。

1.精炼校园鞋文化元素,浸润鞋类人才培养文化

温州鞋革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作为一所服务于温州当地支柱产业的鞋类专门化学校,坚持以鞋业文化、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经过几年的校园景观建设,现如今的校园鞋文化元素处处可见,如教学楼内鞋业名人、师生获奖作品,实训楼内著名鞋企介绍、7S管理标语、车间操作流程等,各班教室内挂有师生自行设计的专业介绍和专业素养海报,这些宣传材料与学习、工作场所相结合,形成浓厚的教育氛围。

此外,除了显性的鞋业文化素材,还有能展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校园雕塑和景观。一进学校大门,是一个大型“人”字不锈钢雕塑,寓示着顶天立地、踏实行千里的学校精神;行政楼前的“匠心园”小巧精致,小亭的柱子上有副对联“怀壮志怡园蕴巧匠 铸精工鹿履印天涯”,既显示了学校的办学志向,又突显了对工匠精神的追求;行政楼后墙面的浮雕“武林门火烧劣质温州鞋”,讲述着过去那段灰暗的温州鞋历史,正是那时温州企业家的浴火重生、以诚信为本的理念,才有了今天温州鞋走向世界的辉煌;而行政楼与教学楼底的通道,则被设计成“职场通道”,一幅幅职场能力图和鞋形图案在灯光下十分醒目。这些景观和雕塑围绕温州人精神、鞋文化和工匠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素养引导有所启示。

打破学校围墙,引进企业和技能大师入驻,面向市场办学。学校有国内最早的中职皮艺工作室,多次参与温州国际时尚消费展、文博会等,现场为中外宾客展示纯手工皮雕技巧;每年参与温州市广场便民服务,校鞋模队手拿鞋作品,坐着学校定制的巨型鞋形电动车巡游全场;制作原创音乐舞台剧《爱的翅膀》《心愿之桥》等节目,为观众讲述了一个农村孩子进入职校,技能成就人生,出国留学又回到故乡传承鞋文化的励志故事。

2.落实德育“12345”工程,构建“行文化”德育体系

学校德育经过不断探索提炼,提出了“12345”工程,即:一个中心(培养有梦想有素养的职业人)、两大主线(成人教育、成才教育)、三个观念(让每个学生都享受一次成功,让每个学生都掌握一种技能,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梦想)、四个方向(以夯实常规教育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促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化,以现代企业文化渗透和创业教育促职业道德的养成,以德育教研和制度建设促学校德育品位的提升)、五项建设(德育队伍建设、时尚育人文化建设、学生自主管理建设、微创业链建设、德育信息化建设)。

根本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传承鞋文化、培养有梦想有素养的职业人。在这个德育目标下,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通过四段递进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以技能节、商贸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专业化社团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打造校本化德育之路。

四、“行文化”德育的实践探索

学校德育评价体系和各类活动,是校本化德育的有效载体。温州鞋革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坚持推行和完善德育学分制,把学生行规与职业素养相结合,并进行细化、增强可操作性,开发应用网络德育平台,逐步实现德育工作全员化、全程化、学分化。规范德育活动,倡导“大型活动届次化、精品化;中型活动年级化、特色化;小型活动社团化、经常化;班级活动普及化、多样化”,努力建成一批校园文化活动精品。每年举办校园四大节和其他活动,提倡“全员参与、特色鲜明”,活动参与率在90%以上。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打造校内“一足间·创客空间”,形成鞋类创意、设计、工艺、营销、电商等“微创业链”,各个专业社团引进技能大师、接轨行业、面向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