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海洋应急管理:上海多部门联合处置事件

海洋应急管理:上海多部门联合处置事件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法实施海洋行政执法,查处违法行为;负责协调海洋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海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主要涉及的部门包括上海海洋局、国家海洋局东海局、上海海事局、上海气象局以及上海公安局等。其中,上海海洋局是市政府主管本市海洋事务应急管理的职能部门,是本市处置海洋应急事件的责任单位,并承担本市海洋突发事件的日常管理工作。

海洋应急管理:上海多部门联合处置事件

1.海事事务治理体系基本完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基本建成

上海市的海洋事务治理的主体是上海市海洋局,其涉海主要职责包括:贯彻执行有关海洋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研究起草有关海洋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政策,并组织实施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海洋功能区划;参与制定海区海洋经济、资源、环境规划;负责本市海域海岛的监督管理;审核海域使用申请,实施海域权属管理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负责海底电缆、管道审批和监督管理;负责本市海域勘界、海洋基础数据管理;负责综合协调海洋事务。依法实施海洋行政执法,查处违法行为;负责协调海洋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除了上海市海洋局之外,上海地区海洋事务治理的国家级机构还包括上海海事局国家海洋局东海局(见图1)。

图1 上海地区涉海执法组织结构

注:表示垂直领导关系。

2.海洋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初步形成,应急能力明显提高

上海市海洋应急处置管理工作由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市政府是海洋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市应急委决定和部署海洋应急管理工作,其日常事务由市应急办负责。海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主要涉及的部门包括上海海洋局、国家海洋局东海局、上海海事局、上海气象局以及上海公安局等。其中,上海海洋局是市政府主管本市海洋事务应急管理的职能部门,是本市处置海洋应急事件的责任单位,并承担本市海洋突发事件的日常管理工作。在海洋应急管理工作中,除了上海海洋局之外,上海气象局、海事局、民政局、旅游局以及国家海洋局东海局、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和上海市红十字会等部门在海洋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海洋事务的法制框架基本完备,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升

多年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以及海洋事务行政管理部门十分重视对海洋事务治理的建章立制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制度化的条例、规章基本上覆盖了海洋治理的大部分基础领域,海洋事务的行政管理工作基本上进入有法可依的阶段。纵观海洋事务治理的建章立制工作,海洋事务治理的法制框架包括如下内容:一是拓宽了治理领域,从港口管理(2005年颁布、2015年修订的《上海港口条例》)拓展到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1997年颁布、2010年修订的《上海市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二是引入了专门化治理措施(1996年颁布、2010年修订的《上海市滩涂管理条例》,1992年颁布、2010年修订的《上海港口岸线管理办法》);三是对标国际社会,治理前沿问题,如海域污染(1996年颁布、2010年修订的《上海港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管理办法》,1993年颁布、经过5次修订的《上海市水产养殖保护规定实施细则》)、海上安全(2011年颁布的《上海市渔港和渔业船舶安全管理办法》)等。

这些涉海类地方性法规和配套政策,较为全面地规范了涉海事务,有力地推进了海洋领域的依法行政,使海域、海岛、海洋环境、交通运输、渔业管理更为规范有力(见表2)。

表2 2015—2017年上海海事局海上执法统计表(www.daowen.com)

资料来源:上海市海事局。

4.涉海社会组织的发展初步成型,国际组织登记注册的政策有所突破

由于我国目前尚无适用的国际组织入驻的法律法规,在民政部的支持下,上海市民政局于2004年开始,探索涉外社会组织试点登记工作,拓展了登记领域。目前,上海市涉海类涉外社会组织已经成功地登记了5家,它们是上海亚洲船级社中心、国际海事教师联合会上海中心、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上海中心、上海国际海事亚洲技术合作中心、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亚太交流合作中心。这5家社会组织以业务主管单位为主导,以“涉外民非”方式解决了法人地位问题。

这些试点登记组织自成立以来,在国际社会上发出了中国的声音,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上海国际海事亚洲技术合作中心与国际海事组织合作,配合“一带一路”倡议,在规则制定、平台搭建、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基础作用;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上海中心,为修订相关国际公约和文件提供了意见和建议,提升了中国的影响力;国际海事教师联合会上海中心主导了国际海事英语示范教材的修订,该教材顺利通过了国际海事组织的审议。

5.对外交流合作取得进展,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

上海海事局于2018年组织开展了IMO海员考试评估区域培训、中国—东盟国家海上搜救协调员培训、国际航标管理人员培训、东盟国家海事主管机关人员培训、东京备忘录第25届亚太地区港口国监督研讨会、中国—丹麦海事调查研讨会、IMO船旗国和港口国监督检查官区域培训等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上海海事局还派代表赴德国汉堡开展海事交流与磋商。2018年,上海海事局共派出17批次、19人次参加国际海事会议,接待外事来访20批次;向IMO等国际组织提交提案15篇并被采纳。上海海事局与上海海事大学、上海航运交易所签订新一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江西地方海事局签订“结对子”协议,落实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上海市委市政府还通过推动加入国际海事组织,提升上海的国际话语权。2015年,上海航运保险协会成功地加入了国际海上保险联盟(IUMI),对于提高上海航运保险国际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水平,提升我国航运保险业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7名中国水险专家在上海航运保险协会的推荐下入选IUMI的4个关键专业委员会,参与国际航运保险规则的制定,提升了中国航运保险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6.海洋事务治理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专项治理能力取得重大进展

依托全国航运中心和综合科技水平的独特优势,上海在海洋观测与气象预报的发布方面,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信息共享的机制建设方面,均在全国遥遥领先。海洋观测是由上海海洋局承担,气象预报由上海气象局发布,另外,国家海洋局东海局也承担着海洋气象信息的观测与预报发布工作。上海气象局在行政区域内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监测和预报工作,及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并对重大气象灾害做出评估,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组织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管理上海行政区域内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以及农业气象预报、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等专业气象预报的发布。

上海市在海洋治理方面还具有另一项得天独厚的条件,即隶属于自然资源部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设立在浦东。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要开展极地基础科学研究,是我国极地考察的业务中心,负责“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以及国内基地的运行与管理;负责中国南北极考察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开展极地考察条件保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迄今为止,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已经组织了30次南极考察、9次北极考察,已经建成了中国极地科学数据库、极地信息网络、极地档案馆、极地图书馆、样品样本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