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提高资源配置的辐射效应

提高资源配置的辐射效应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设立一支海洋产业专项发展基金,探索开展跨境融资试点、引进国际性金融资本,由政府搭建桥梁并专门服务于上海海洋产业的创新升级,从而提升上海的海洋资本核心要素配置能力。上海要获得高质量的海洋经济发展,必须具备海洋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高效率;要获得资源配置的高效率,必须瞄准海洋领域生产价值链的最上游,以尖端的技术吸引海量的资本,并将资源配置的范围辐射到深海大洋。

提高资源配置的辐射效应

1.梳理海洋资源禀赋,找准产业优势方向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上海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上海应当全面梳理本市及长三角周边地区的海洋资源要素,以找准海洋战略建设过程中需要着重发力的优势产业方向,方能突破近海海洋资源的藩篱,实现全球海洋资源配置的功能。宏观而言,上海近海的生物资源、能源资源都非常匮乏,岸线、海域和岛屿空间也比较紧张,但海洋经济呈现出外向型的特征。上海在国内拥有显著的制度创新先发优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以及全新挂牌的临港新片区又将极大地促进“向海经济”的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已经名副其实,其铁路空港也是华东地区首屈一指的枢纽,金融资本、科技创新、优质人才资源也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以上资源禀赋之下,上海应当着力发展空间和自然资源要求低、要素密度高的产业,如海洋工程技术研发这类人才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以及海洋金融、航运咨询、邮轮旅游等高附加值的服务产业,减少对海洋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同时发挥资源禀赋和经济底蕴中的既有优势。围绕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定位,上海不仅需要形成独特的产业核心竞争力、与周边城市错位协调发展,更需要放眼国际海洋经济趋势、在世界级的海洋城市竞争中占据高地。

2.推动资本人才集聚,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上海作为我国近代历史上最早开放的沿海通商口岸之一,在海洋工程、海洋航运、海洋科技领域的资本和人才积累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国际竞争中对标世界一流水准,尚有比较明显的差距,面对国内海洋城市中的新生力量,其发展潜力上也面临着可见的挑战。中央在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指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其核心目标就是推动海洋资本和人才的集聚。(www.daowen.com)

上海坐拥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海洋学科强势的顶尖高校,以及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海洋领域专业的高校,科研人才集聚效应明显,但高端产业人才仍有缺位,应当对全市资源进行整合,促进信息融合共享,加大高水平人才引进落地的支持力度,就各个重点培育海洋产业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产业端人才的积极流入。与此同时,设立一支海洋产业专项发展基金,探索开展跨境融资试点、引进国际性金融资本,由政府搭建桥梁并专门服务于上海海洋产业的创新升级,从而提升上海的海洋资本核心要素配置能力。

3.瞄准价值链最上游,扩张辐射深海大洋

当下,全球海洋资源已经得到比较全面的开发,全球海洋城市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体系。上海要获得高质量的海洋经济发展,必须具备海洋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高效率;要获得资源配置的高效率,必须瞄准海洋领域生产价值链的最上游,以尖端的技术吸引海量的资本,并将资源配置的范围辐射到深海大洋。

上海拥有中国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的监测与数据中心、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等先进的深远海观测勘探技术枢纽,船舶和海洋工程专业排名第一的上海交通大学等出色的海洋科研机构,以及上海航运交易所等重要的海洋服务机构。在下一阶段,上海需要促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海洋经济建设的交叉融合,依托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制度优势,继续加大海洋科技研发和智库建设方面的投入,集中布局一批掌握深远海资源开发尖端技术或核心话语权的产业翘楚,包括极地勘探、远洋深潜、远洋渔业等特种装备的设计制造业,以及航运咨询、海事仲裁等特种事务的支撑服务业。通过对重点产业的布局,努力进入世界海洋生产价值链的最上游,方可使全球各地的海洋空间资源和自然资源为上海所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