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上海海洋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现状简述

上海海洋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现状简述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港址和旅游是上海的优势海洋自然资源。海洋经济在上海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并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上海海洋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现状简述

上海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最前缘,坐落于东海之滨,南邻杭州湾、北界长江入海口,位居全国海岸线的中间部分。全市直接管辖海域面积约10 000平方千米,大陆和有居民岛岸线520千米,有崇明、长兴和横沙3个有居民海岛和23个无居民海岛。上海扼长江入海口之重要关隘,南北方向与浙江省、江苏省的7个地级市共同构成长三角沿海走廊;向内则有长江作为全国江海联运最重要的通道,能够以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纵深。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来的发展积淀,上海已经形成了交通运输船舶制造、滨海旅游等标志性的海洋优势产业,带动本市海洋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1.海洋资源禀赋不均

上海的海洋资源包括与海洋经济活动相关的海洋空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能源、滨海旅游资源等。与全国沿海的其他省级行政区相比,上海在海洋资源禀赋上呈现明显的不均衡状态,优势和劣势均十分显著[9]。上海受制于陆地及海域面积狭小,海岸线长度岛屿数量有限。东海海域气候适宜,有机物质丰富,生长着丰富的海洋生物,也蕴藏着大量的油气资源和海底矿产,但上海所辖海域体量规模微小,因而岛屿岸线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与能源均较为缺乏。

与此同时,港址和旅游是上海的优势海洋自然资源。上海港口区域主要由黄浦江沿岸、长江口南岸和小洋山岛组成,深水港址资源丰富,适宜辟建航道、建造港区,是我国顶级的优良江海港口,为本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上海拥有宽阔的海岸浅滩和河口沙岛,形成了以海滩和海岛为特色的丰富旅游资源。其中,崇明岛是上海市的生态旅游特色岛,建有全市唯一的国家地质公园和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

综合而言,上海市的海洋自然资源总量、密度均不及全国平均水平,但在广义海洋资源的范畴之内,上海在区位、资本、人才、科技方面均有着非常突出的优势。

2.海洋经济稳步增长

上海海洋经济近年来保持着迅猛的发展速度,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到9 183亿元,其中主要海洋产业产值达2 903亿元,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产值达2 842亿元,海洋相关产业产值达3 438亿元;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0.03∶32.69∶67.28;上海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8.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1.0%。根据2010年到2018年间的数据,上海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7.3%,稍稍领先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但相比后者整体平稳的趋势,上海海洋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较大,峰值为2017年的13.8%,低谷则为2013年的—3.0%[10]

图1 2010—2018年上海海洋生产总值变化趋势

目前,上海已形成了海洋交通运输业、船舶工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电力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生物医药业6大优势产业,以及以洋山深水港和长江口深水航道为核心、以临港新城和崇明三岛为依托的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海洋经济在上海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并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海洋产业空间布局趋于成熟

“十三五”期间,上海已经基本培育形成特色明显、优势互补、集聚度高的“两核三带多点”海洋产业空间布局,海洋产业呈现了有效的集聚态势。临港海洋产业发展核注重推进海洋新型工业化进程,形成了以海洋高端装备、海洋高端制造业为主导,海洋战略性新兴经济与专业性海洋产业园区为两翼的产业体系。长兴岛海洋产业发展核集聚了江南造船、振华重工中远海运等大规模船舶和装备制造企业,形成了船舶总装与维修、港口机械制造、海洋装备制造、零部件制造等互有关联的产业集群,形成了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国际影响力的船舶和装备制造品牌。(www.daowen.com)

杭州湾北岸产业带初步建成了南汇临港、奉贤、金山三个滨海旅游区,分别推出了特色旅游项目品牌。长江口南岸产业带建成了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为核心的高水平邮轮口岸。崇明生态旅游带着力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大力发展滨海休闲及生态旅游业,主办了2021年中国花博会。

4.海洋支柱产业持续繁荣

上海的海洋交通运输业、船舶制造业、滨海旅游业历来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目前是上海海洋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

在海洋交通运输业方面,上海港在全市范围内共拥有8个主要港区,2018年的货物吞吐量为68 392吨,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为4 201万标准箱,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上海在建设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完善航运服务功能、优化航运集疏运体系等方面不断进步,努力确保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在船舶制造业方面,上海拥有江南、外高桥、沪东中华等知名行业龙头造船企业。“十三五”以来,上海在总体保持平稳的基础上实现了制造能级的再提升,高端船型占比不断提升,在超大型集装箱船、气体运输船、豪华邮轮、巨型起重船等领域连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滨海旅游业方面,上海拥有兼具海洋与江河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海洋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品牌较为鲜明。近年来,上海邮轮码头及配套设施的建设日益完善,形成了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国际客运中心、外高桥备用码头的“两主一备”格局。其邮轮接待艘次占全国总量超过40%,邮轮旅客吞吐量约占全国总量的60%。

5.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

上海依托既有的船舶工业基础和临港海洋产业园区,重点打造4条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海洋观测/检测/探测装备产业链、海洋油气与海洋工程配套装备制造产业链、远洋渔业配套装备制造产业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链。“十三五”期间,上海成功研制了世界最大的12 000吨单臂起重船、世界单机起重量最大的7 500吨自航全回转起重船,交付了6 500马力油田守护供应船等高技术、首创性海工装备。在海洋生物医药方面,建成了年产1 500吨面向药用包衣材料、日化用赋形材料、功能性食品原料等高质化应用领域的精深加工产品线,走在国内领先位置。与此同时,积极培育现代化航运服务业和航运金融服务业,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平台,吸引了一批船舶管理公司和船舶融资租赁项目公司进驻。

6.海洋开放合作紧跟时代

“十三五”期间,上海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布了《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并系统提出上海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以此为主线,上海不断优化全球航线布局,推进境外港口投资步伐。中远海运集团在境外投资码头达18个,上港集团成功获得以色列海法新港码头25年经营权。

上海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印发了《上海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成立长江经济带航运联盟,重点加强长江流域各省市航运合作体系建设;推动浦东、南通、舟山、宁波四地签署长三角区域海洋经济协同创新发展联盟,合作推进海洋产业发展和科研创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