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有豪情壮志可不行,怎么办?情况不明,调研先行。为了尽快熟悉情况,开始逐个乡镇实地走访,两个月内,我跑遍了全县22个乡镇(街道)和50个深度贫困村,脑海中的工作思路也渐渐清晰起来。
很快,一个市县、乡镇、园区、村村、村企五个层面全面结对的“五位一体”结对帮扶机制付诸实践。同时,在教育、卫生、文化、旅游、产业等结对帮扶领域和人才、资金、技术、土地、市场等结对帮扶要素方面也逐渐实现全覆盖,最终成功构建起了立体式的全域结对帮扶机制。
有了这个“四梁八柱”,工作开展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四年来,在全国县域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率先实现乡镇结对双向全覆盖、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和教育、医疗卫生系统结对帮扶全覆盖并在贵州全省推广;率先探索实践“整村推进结对帮扶”模式并在铜仁全市推广;率先实施“长江水·乌江情”党建引领促脱贫、文明共建助脱贫“两大工程”;率先实施“1+1+1”就学就业脱贫模式(招收1名沿河学生到张家港就读,推动1个学生家长到张家港就业,带动1个贫困户脱贫);率先建立包括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在内的24小时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体系,“长江水·乌江情”土家书房等2个项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中央文明办2020年“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全国示范性项目;率先实现未出列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率先签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框架协议;全国首创东西部扶贫协作劳务协作驿站——“两江家园”并入选贵州省2019年度优秀劳务协作工作站。
另外,我还积极推动签订贵州省内首批村级消费扶贫协议、首批村级认领微实事项目协议,签订贵州省内首个县域东西部劳务协作稳就业协议、首批乡镇层面稳就业协议并实现乡镇层面全覆盖,建立全国西部地区首个县级志愿服务网“志愿沿河”……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张家港人“样样工作争第一”。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沿河是国务院挂牌督战的52个未摘帽贫困县之一,也是江苏省对口帮扶支援地区中唯一未摘帽的贫困县。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又来“添乱”,我这个“老兵”更感到“压力山大”。
2020年2月4日,我是工作队和兄弟区县工作组中第一个返回铜仁的援黔干部,冲向沿河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前线。
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一边深入村镇开展防控,一边查看2020年扶贫协作资金项目实施情况。“五一”假期,又连续到22个未出列贫困村看项目问民生,动员村民外出务工。
有段时间,我瘦了20斤,头发也长得不像话,挂职的战友们见了,就戏称我有“文艺范”,像个“艺术家”。(www.daowen.com)
几趟跑下来,一只鞋子终于受不了“折磨”,缝线断开,裂了个口子,去缝补了下又“上马”,我的同事们看见后笑称我有一双“铁脚板”。
“铁脚板”一路跑下来,就有了丰富的“一手资料”。于是,开始结合实践,总结提炼扶贫协作典型经验并进行理论研究探索,陆续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红旗文稿》《新华日报》《群众》《贵州日报》《当代贵州》《多彩贵州网》等媒体发表《小康路上携手前行》等10多篇文章。《精准对接助脱贫智志帮扶显成效》等7个案例入选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培训班、全国携手奔小康行动培训班案例。扶贫协作创新实践与成效被苏黔两省主要领导肯定,国务院扶贫办《扶贫信息》专刊刊载。
走过南北东西,踏遍黔乡热土。在苏黔、苏铜、张沿两地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东西部扶贫协作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以来,累计推动张家港365批次3746人次到沿河开展帮扶活动,沿河139批次3349人次到张家港对接交流,两地互动交流力度和频次在全国县域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始终居于领先地位;协调选派张家港335名党政干部、160名专技人才到沿河挂职帮扶,干部人才挂职交流力度在全国县域扶贫协作中居于领先地位;争取投入张家港市级财政以上江苏对口帮扶资金3.72亿元(其中张家港市级财政资金6188万元,居苏州各市<区>首位),实施各类项目317个(其中投入2.4亿元实施173个产业项目),有效提升了沿河自我发展“造血”功能和民生事业发展水平;社会各界捐赠沿河款物3393万元(其中资金2770万元);帮助推动沿河3690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跨省流转,财政应到账资金20.5亿元,已到账8.74亿元;推动“沿货出山”消费扶贫1.1亿元;共建中界镇高峰有机农业产业园区和官舟镇食用菌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一场两园三业(生态养殖场,有机农业产业园、茶叶公园,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的产业形态,食用菌产业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助力沿河共计减少贫困人口24306户80657人,出列贫困村230个(其中深度贫困村50个),实现了贫困人口清零、贫困村出列、整县脱贫摘帽。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宣布包括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在内的贵州最后9个贫困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沿河彻底撕掉深度贫困标签,也标志着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看着沿河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父老乡亲的日子越过越好,我心中由衷感到高兴。
2021年,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成为新的使命。根据中央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的调整安排,“十四五”时期江苏省不再帮扶贵州省,我亦服从组织安排回到了江苏。但这四年来,我早已把沿河当成了我的“第二故乡”。能够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与沿河干部群众共同品尝战贫之艰辛、收获决胜之喜悦,这是我这个“扶贫老兵”四年战贫最大的骄傲、最大的自豪!
(铜仁市乡村振兴局供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