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科学发展下的十二五产业调整

科学发展下的十二五产业调整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十二五”规划建议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因此,在“十二五”规划中,江苏确立了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结果充分说明,科学发展使“十二五”时期成为江苏综合实力提升最快、转型发展进展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科学发展下的十二五产业调整

我国“十二五规划建议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建议提出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其中在产业发展上首次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体现了产业发展的现代化方向,核心是现代工业、现代服务和现代农业互相融合、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在产业调整上的具体体现。“十二五”规划突出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此,要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一)江苏省:以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

我国的长三角地区在“十二五”初期,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江苏省提出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但是按照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在江苏还是比较突出,经济增长粗放的状况尚未完全改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在“十二五”规划中,江苏确立了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十二五”规划中,江苏对“两个率先”赋予了新特点、新内涵和新标准,那就是“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立改革创新之首,建幸福美满之省”。科学发展具体到江苏“十二五”规划,就是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改善生态环境,更加注重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在这样的科学发展大格局下,提出江苏“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省综合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围绕科学发展主题,江苏“十二五”规划的产业发展目标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适应国内外消费升级变化和科技进步新趋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新兴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光电、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形成江苏经济新支柱产业和重要增长点。同时规划首次把“科技创新”放在“现代产业”前面着重发展,把“率先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作为首要任务,加快科技强省建设步伐,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结果充分说明,科学发展使“十二五”时期成为江苏综合实力提升最快、转型发展进展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到2015年,经济总量连跨三个万亿元台阶,超过7万亿元,年均增长9.6%;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三二一”的标志性转变,第三产业比重超过4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0.1%;创新型省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7%提升至2.55%。

(二)重庆市:科学发展努力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

重庆作为一个年轻的直辖市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直辖优势进一步释放,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特殊战略地位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对外开放的区域竞争加剧,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三峡库区发展困难较多;三峡库区等敏感区域环境约束紧。“十二五”规划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基本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使重庆成为特色鲜明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www.daowen.com)

重庆“十二五”规划的产业发展方向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着力推动城乡、区域结构调整,促进协调发展。特别是结合重庆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这一市情,鲜明地提出要通过科学发展,努力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产业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培育自出品牌,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加快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要支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打造通信设备、高性能集成电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环保装备、风电装备及系统、光源设备、新材料、仪器仪表生物医药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建成万亿元级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

“十二五”规划执行的结果可以用“发展势头好、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实惠多”来概括,五年中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全面完成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8%,总量突破1.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万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8.6∶44.6∶46.8调整为7.3∶45∶47.7。电子信息、汽车等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快于一般工业,金融和服务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增长快于传统服务业,制造业发展突出高端化、配套化、集聚化,形成了“6+1”支柱产业集群。电子信息、汽车两大产业形成多品牌集聚,产值上万亿元。装备、生物医药、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工业发展为千亿元级产业。前瞻性地布局了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打造新的工业增长极。构建起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开放体系,形成内陆地区独有的“三个三合一”[3]开放平台,进出口总额达到750亿美元,增长逾5倍。

(三)上海市:科学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上海“十二五”规划提出,要率先走出一条具有超大城市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面前,上海必须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上海将科学发展具体细化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发展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率先突破,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的奋斗目标,从而科学建设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在产业发展上,上海重点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为目标体系。将科学发展的要求具体为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上,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以提高知识竞争力为核心,以应用为导向,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点、服务民生关注点,全面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全面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充分激发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内在动力和活力,率先实现城市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

“十二五”期末上海全面完成规划确定的目标,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奋力开启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新征程。虽然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只有7.5%,但经济结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改善。上海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