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业结构性调整主导十五期间发展策略

产业结构性调整主导十五期间发展策略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五”时期江苏省的产业发展目标也是紧紧围绕结构调整展开的。“十五”计划中的结构性主线具体体现在:产业发展的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成效、综合竞争力增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显著提高。“十五”期间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十五”计划是迈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确立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确立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发展为主体,结构调整、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三省市在计划中所体现的产业发展政策呈现如下特征。

(一)江苏省:以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

“十五”时期是江苏省全面建设宽裕型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江苏省经济发展进入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经济结构进入加快优化升级、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决战、对外开放进入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的新阶段。但同时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不快、所有制结构不够合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因素仍较突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产业层次和集中度不高,企业整体竞争能力不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大。所有这些问题都集中体现在结构性的问题上,所以,“十五”时期江苏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展开,同时结合加快发展的主题,将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推动力,初步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

“十五”时期江苏省的产业发展目标也是紧紧围绕结构调整展开的。当时,江苏省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资本产出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居全国各省区前列,信息化综合指数居全国前列。尽管如此,他们坚持在优化工业结构上下功夫,提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江苏省具有比较优势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产业。引导传统产业向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和低消耗方向发展,保持江苏制造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同时,坚决关停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厂矿企业,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压缩过剩生产能力,使资源向着有利于结构优化的产业倾斜。

“十五”期间,江苏省的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中的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度提升,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4.3%,对外经济合作保持全国领先,区域结构更加合理,沿江、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线、沿海产业结构布局主体框架初步形成。

(二)重庆市: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注重结构问题

进入“十五”时期,重庆的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经济增长基础薄弱,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低,城镇化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针对这些问题,重庆在“十五”计划中提出的总体目标还是把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放在第一位,同时也提出了以结构调整作为“十五”计划的主线,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推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www.daowen.com)

“十五”计划中的结构性主线具体体现在:产业发展的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成效、综合竞争力增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显著提高。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关系、发展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建设都市发达经济圈与渝西经济走廊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关系。集中力量发展五大支柱产业,壮大提升汽车摩托车、化工医药两大现有支柱产业,加快培育食品、建筑建材、旅游三大新兴支柱产业。重点培育信息工程、生物工程和环保工程三大高新技术先导产业,使之成为计划期末的主导产业。

“十五”计划推动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围绕发展主题和结构调整主线,全面完成了计划确定的主要任务,经济总量、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基本上翻了一番,年均增速11.1%,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二产业得到长足性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翻了两番多,北部新区和特色工业园区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三)上海市: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迈入新世纪上海市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努力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带来的困难。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其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调整任务繁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亟待提高。在此背景下,上海“十五”计划提出要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提高城市的信息化、市场化、法治化水平,发挥国际大都市的综合优势,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作为奋斗目标。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综合服务功能、综合发展环境、综合创新能力、综合管理水平、市民综合素质六大综合竞争力。

“十五”计划坚持且深化了既定的产业结构调整主基调,首次提出第三产业的产值到2005年要达到地区生产总值的55%,并提出信息、金融、商贸、汽车、成套设备、房地产六大支撑产业的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应达到55%~60%;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加快高科技产业化,着力推动技术、管理和机制创新,积极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现代物流四大新兴产业。

“十五”期间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在结构调整上,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5%,以信息化为基础,以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为重点,加快推进旅游业、会展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在上海郊区集聚发展,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明显,郊区已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地,200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中郊区的比重超过80%。培育壮大船舶、航天、航空等战略产业。积极推进现代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等新兴产业发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