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九五时期经济转型:注重规模化与增长方式优化

九五时期经济转型:注重规模化与增长方式优化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九五”计划在继续加大我国产业发展规模的同时,首次提出了实现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在产业发展上,对产业结构的优化问题开始关注,着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八五”期间,江苏各项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国民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

九五时期经济转型:注重规模化与增长方式优化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的量变积累,到1996年我国经济已出现质的变化,告别了“短缺经济”,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化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政府规划环境相应发生变化,加之1997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开始重视国内需求政策,启动了教育医疗和住房三项改革。“九五”计划在继续加大我国产业发展规模的同时,首次提出了实现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在产业发展上,对产业结构的优化问题开始关注,着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强调通过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重点加强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科技、教育等领域。强调在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振兴支柱产业,培育高技术产业,促进和带动国民经济全面发展。“九五”计划所提出的这些产业发展方向和基本要求,对各省在规划中提出相应的产业发展要求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江苏省:坚持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江苏应该比全国平均速度快”的要求,这是比较契合江苏发展实际情况的。“八五”期间,江苏各项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国民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产业发展上“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工业组织化程度和技术装备水平不高,长期存在的规模偏小、结构雷同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工业增加值率、产销率、资金利税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相对滞后,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偏低,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江苏省“九五”计划提出“加快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到20世纪末全省全面实现小康,部分地区初步实现现代化,为201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经济体制基础。

针对存在的问题,江苏“九五”的产业发展规划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快速高效的集约型发展之路,以提高规模效益和集约经营水平为重点,优化和提高第二产业,逐步形成以机械电子化工汽车建筑业为支柱,高新技术为依托,规模经济为特征,外向型、集约化的新格局。着力培植生物、海洋、医药、环保新兴产业,选择“有限目标”,重点突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新兴产品。第三产业要重点发展商品流通业,加快发展旅游业、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新兴行业,规范发展金融、保险业,积极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实践证明,江苏省“九五”计划确定的目标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计划执行结果成效显著,全省总体上达到以县为单位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苏南及沿江部分地区已提前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发展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果,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完成预期目标,一批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壮大,所有产业计划目标均提前或全面完成。

(二)重庆市:设立直辖市并提出较高的发展目标

1997年设立重庆直辖市,中央提出“进一步发挥重庆的区位优势、龙头作用、窗口作用和辐射作用,带动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的经济、社会发展,这是迈向21世纪的重庆肩负的历史使命”。重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重庆调整了在直辖前制定的“九五”计划,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经济增长速度,同时提出了建设以三峡库区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新兴产业带,与上海浦东产业群相呼应,将加快形成长江沿江产业带。(www.daowen.com)

在产业发展上,重庆主城区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交通枢纽、通信枢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发展壮大以汽车摩托车为主体的机械工业、以天然气化工和医药化工为重点的化学工业、以优质钢材和优质铝材为代表的冶金工业三大现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成为21世纪初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形成以三峡库区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新兴产业群,加速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现代化进程。

“九五”时期重庆市尽管有设立直辖市、库区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重大机遇,但是也同时存在百万移民的艰巨任务,加之东南亚金融危机等诸多变数的影响,实际计划执行结果与计划目标有一定差距,如地区生产总值计划年均增长11%,实际增长9.4%,计划2000年达到2220亿元,而实际仅完成目标的81%。三次产业发展也未达到计划目标。但在“九五”时期重庆集中力量加快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制约有所缓解,一期移民全面完成,二期移民顺利推进,城市形象明显提升。

(三)上海市:提出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

上海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又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领头羊,在浦东开发开放的背景下,上海“八五”时期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年变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奋斗目标。但在改革开放发展的新环境下,国家对上海赋予了新的期望和要求,上海“九五”计划提出了以“加快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大根本性转变”作为发展的主线。为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初步确立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奠定基础。

“九五”时期上海的产业发展是一个重头戏,提出的目标是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及各产业内部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和现代化发展,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壮大工业支柱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调整改造传统产业,探索发展都市型农业,形成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完成阶段性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尤为重要的是计划前瞻性地提出了着眼于21世纪,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培育集成电路与计算机、现代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三大产业,形成上海新的支柱产业。面向经济主战场,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在若干重要领域达到世界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的领先地位,使上海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研究开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九五”时期上海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支柱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经济中心城市功能日益显现。在产业战略性结构性调整方面,以信息产业为代表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6%。更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是,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为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