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功能对比
中央产业政策在一般情况下是以选择性政策为主,相对关注产业结构政策、重大产品政策、重大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以及产业国际竞争力政策,它指明了什么是目标产业,哪些是发展或淘汰、限制的产品、服务和技术,在哪里发展,什么样的产业组织形式,要达到怎样的国际水平,要使用怎样的政策工具等,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相比之下,省级产业政策就更像一个“演奏者”,负责在中央的指挥下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将市场要素有序组织起来,弥补本地市场在要素配置方面的各种缺陷。
(二)形式对比
中央产业政策的内容包括产业结构、重大产品和关键技术政策等,并作为指导各省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据,不定期地进行修订。省级产业政策的制定则在中央产业政策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化的调整,涉及的具体产业更少,可执行性更强,目的性更明确。
在发布时序上,任何行业的政策在中央和地方都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中央产业政策的推出较为集中且一般早于省级政府,而各省视某产业在本省的地位决定其政策出台时间,通常与该省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密切相关的优势主导产业政策会较早地出台。
在发布政策的层级上,中央主要是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有关标准委员会等主管部门,而省级除了五年规划中体现的产业政策由省级政府发布以外,主要还是由省级政府的各个部门进行发布,这也体现出了各省对于政策重点的理解有所差异。
在政策工具使用上,中央对产业的实质性影响并非通过具体的政策,而是使用环境型工具,即以“法规管制”为主,包括颁布、备案各类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等。省级政府则注重提出特定的目标和规划,更多地使用供给型政策工具,以产业和科技资金投入为主,但在具体的投资环节方面,各省之间存在差异。
(三)特性对比
1.中央政策的反周期性和省级政策的顺周期性。
产业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经济增长,因而当经济下行压力来临时,政府或许会更多地出台产业政策。从1980—2016年GDP增长率和产业政策出台数量的关系图(见图2-1)可以看出,1999年和2009年都是产业政策数量的波峰,而在这两年之前,政府都面临着持续的或断崖式的经济下行压力,而在大量政策出台后,GDP增长率都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回升。(www.daowen.com)
图2-1 中央产业政策与GDP增长率
相比之下,省级产业政策的制定则与经济增长的压力正相关。如果地方政府面临的各方面压力越大,颁布实施产业政策的动机就会越强,更容易采取一些积极的正向措施来激励经济增长,如提高补贴、建立基金、要求地方金融机构定向对产业进行资金输入等。在国家层面市场的影响下,省级经济的增长压力一方面取决于本省经济结构和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也与其他省或经济比肩省的经济增长率相挂钩。当宏观经济向好发展,省域经济就会面临更高的增长压力,省级政府也面临更大的压力,也就会推动出台更多的省级产业政策。
2.中央产业政策的倾向性和省级产业政策的系统性。
从1989—2017年中央各类型产业政策出台数量占比情况可以看出(见图2-2),重点产业政策的占比最高。而从各五年规划(计划)期间中央出台各类型产业政策的数量可以看出(见图2-3),重点产业政策在各个时间段都有,且重要性不断突出。不仅如此,细究文件可以发现,被纳入“某类行业”的产业与重点产业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甚至在一定程度是重点产业的上下游或关联方——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的中央产业政策都向重点产业倾斜。这种倾斜一方面立足于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局,起到引领带动或者平衡地区差异的作用,另一方面对非重点产业的发展则没有给予太多关注。这很明显地表现出中央产业政策的倾向性特征。
省级产业政策则显著地表现出系统性。一般说来,优秀的省级产业政策都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内容,且相互间存在关联性和协调性。省级产业政策还通常与财政政策、贸易政策、劳动政策、金融政策等联动配合,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经济政策体系,致力于促进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此外,部分地区还会考虑本地产业与毗邻地区产业之间的关系,考虑产业链条的形成等。当然,由于“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省级产业政策也会考虑对本省经济的倾向性扶持,相对于中央产业政策,在政策设计时更加关注不同产业之间的动态均衡,表现出省级产业政策的系统性特征。
图2-2 1989—2017年各类型产业政策出台数量占比
图2-3 每个五年规划(计划)时期各类型产业政策出台数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