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衡量配送合理性的指标

衡量配送合理性的指标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配送合理与否的判断,是配送决策系统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外尚无一定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和判断方法。这也成了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标志。运力使用的合理化是依靠送货运力的规划和整个配送系统的合理流程及与社会运输系统的合理衔接实现的。物流合理化的问题是配送要解决的大问题,也是衡量配送本身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

衡量配送合理性的指标

对配送合理与否的判断,是配送决策系统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外尚无一定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和判断方法。按一般认识,以下若干指标是应当纳入的。

1.库存指标

库存是判断配送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志。具体指标有以下两方面。

(1)库存总量。在一个配送系统中,配送中心的库存数量与各用户在实行配送后的库存量之和应低于实行配送前各用户库存量之和。

(2)库存周转。由于配送企业具有调剂作用,以较低的库存保持较高的供应能力,库存周转速度总是快于实施配送前原来各用户的库存周转速度。

2.资金指标

实行配送应有利于资金占用率的降低及资金运用的科学化。具体判断指标如下。

(1)资金总量。用于资源筹措的流动资金总量,随储备总量的下降及供应方式的改变必然有显著的降低。

(2)资金周转。从资金运用角度来讲,由于配送的整个节奏加快,资金充分发挥作用,同样数量的资金,在过去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满足一定的供应要求,实行配送之后,在较短时期内就能达到目的。所以,资金周转是否加快,是衡量配送合理与否的标志。

(3)资金投向。资金分散投入还是集中投入,是资金调控能力的重要反映。实行配送后,资金必然应当从分散投入改为集中投入,以便增强调控作用。

3.成本和效益指标

总效益、宏观效益、微观效益、成本等的高低都是判断配送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对于不同的配送方式,可以有不同的判断侧重点,例如,如果配送企业、用户都是各自独立的以利润为中心的企业,则不但要看配送的总效益,还要看对社会的宏观效益及两个企业的微观效益,不顾及任何一方都是不合理的。对于用户企业而言,在保证供应水平不变或提高供应水平(产出一定)的前提下,供应成本的降低反映了配送的合理化程度。(www.daowen.com)

4.供应保证指标

供应保证能力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判断。

(1)缺货次数。实行配送后,对各用户来讲,该到货而未到货以致影响用户生产及经营,即缺货的次数必须减少。

(2)配送企业集中库存量。对每一个用户来讲,配送后其库存数量所形成的供应保证能力应高于配送前的供应保证能力。

(3)配送的能力及速度。即时配送的能力及速度是用户出现特殊情况时的特殊供应保障,这一能力应高于未实行配送前用户的紧急进货能力及速度。

5.社会运力节约指标

末端运输是目前运能、运力使用不合理,浪费较大的领域,因而人们寄希望于用配送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成了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标志。运力使用的合理化是依靠送货运力的规划和整个配送系统的合理流程及与社会运输系统的合理衔接实现的。送货运力的规划是任何配送中心都需要花力气解决的问题,而其他问题有赖于配送及物流系统的合理化,判断起来比较复杂。

6.用户仓储、供应、进货方面人力物力节约指标

配送的重要观念是为用户代劳,因此,实行配送后,各用户的库存量、仓库面积、仓库管理人员应减少,负责订货、接货、供货的人员应减少,真正解除用户的后顾之忧。

7.物流合理化指标

配送必须有利于物流的合理化。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①是否降低了物流费用;②是否减少了物流损失;③是否加快了物流速度;④是否发挥了各种物流方式的最优效果;⑤是否有效衔接了干线运输和末端运输;⑥是否不增加实际的物流中转次数;⑦是否采用了先进的管理方法及技术手段。物流合理化的问题是配送要解决的大问题,也是衡量配送本身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