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县一级建制,起源于春秋,确立于秦代郡县制,作为国家结构的基本单元,历经两千多年逐步稳定为现在划分的县域。从秦代确立郡县制以来,县始终是我国行政管理的一个中间层次,具有承上启下、固本强基的战略地位。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郡县治,则天下治;郡县安,则天下安。”县为国之基,民乃邦之本。
首先,县是“国家纽结”。习近平在《从政杂谈》中讲到如果把国家喻为一张网,全国三千多个县就像是国家这张网上的一个个“纽结”,“纽结”松动,国家政局就会发生动荡;纽结牢靠,国家政局就稳定。国家政令、法令的具体落实也必须通过县才能得到实现。因此,“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看,县一级工作好坏,关系国家的兴衰安危”[1]。2015年1月,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县级在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2]。
其次,县是政治“缩影”。县级政治是中国政治的缩影。县级政权是我国政权体系中最基本单元。习近平总书记谈县委书记责任:“芝麻官”千钧担。一个县也可以说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央有什么机构,县一般也有与其大体相对应的部门。县一级工作,从政治、经济、文化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无所不及。有人说,县级工作,除了外交活动外,国家各项事务无所不有。其实,有时候县里也会遇到接待外宾的事情,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外宾比肩接踵而来也是可期待的,县级领导还真得懂一点外交。一个县小则十几万人,大则百万人,一个决策下去,其影响非同小可,容不得半点含糊。海瑞在他的《令箴》中说:“官之至难者,令也。”此意即最难做的官是县官。因此,县级领导必须有各方面的知识和很强的能力,否则难以胜任。(www.daowen.com)
再次,县是“微观国家”。县级党政权力与中央和省级领导机关相比,只有大小之别,几乎没有多寡之分。同时,县级政治又是与基层社会联系最为紧密,距离一般平民最近的政治形态,具有多样性、地域性、现实性等突出特征。正如有的学者所言,相对于中央来说,县是最完整的“微观国家”;而相对于社会来说,县又是离其最近的“现实国家”。目前全国县级区划共有2861个,有2861个县(区、市)。习近平总书记就此还做过高度、全面的概括: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也是干部干事创业、锻炼成长的基本功训练基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