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一些干部总是巧于把政策法规当成“橡皮泥”,采取选择性执行的手法,合意则守之,不合意则避之;有利就执行,无利就不执行;容易就执行,有难度就不执行;要求严时就执行,稍一放松就不执行,想着法子“钻空子”,千方百计“避约束”,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在执行中搞“上松下严”的两套标准,成了执行规定的“两面人”。
一是本位主义。缺乏大局意识,不顾整体利益,片面强调本单位本部门局部利益,对党和国家政策、上级部署的工作,有利争着上,难事绕道走,合口味的立马照办,不合口味的消极应付。还有一些部门习惯于管得多、卡得死,该放的不放,或“瘦放肥不放”“明放暗不放”,甚至明知有问题存在,也不愿改、不想改。比如,在执行简政放权政策时,少数部门将部分审批事项下放到下级进行审批,而对于一些具有“实权”且应予下放的审批事项,则紧紧握在自己手中不愿下放。
二是唯上是从。有的领导干部为了快速做出一番政绩,以赢得上级领导的满意和认可,不从经济社会发展长远利益考量,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执行中甚至不顾及基层利益,不考虑群众感受,摆花架子,搞形象工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没注意,导致执行中产生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如,广州原市委书记万庆良被专家嘲讽地称为“规划之神”,被诟病的项目包括在山顶开挖大湖、在山地建百米大道……其主政揭阳时,曾主持投资30亿元开展两河四岸景观等建设,河道两侧绿化带拓宽500米。而其主政广州后,还先后计划建9个新城,仅新城规划面积相加近800平方公里,超过了新加坡国土及上海中心城区面积。虽然万庆良已落马,但遗患至今未消除,据广东一位长期任各地规划部门顾问的专家表示,一种情况,项目本身不合理,但已经订立合同,或已投入巨资建设;另一种情况,当年通过规划修改的议案依然有效,甚至影响到后续规划项目,所以后任者只好“热热闹闹搞整改,悄悄摸摸缓建甚至续建”。(www.daowen.com)
三是自以为是。唯资历,不讲民主,“家长”作风,自以为是,工作摆老资格,遇事不商量,不讲原则,不广泛征求意见,不认真开展讨论,习惯于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狂妄独裁,独断专行,“集体领导”变成“领导个人说了算”,“民主集中”的原则变为“按领导意见办”,“会议决定”变为“举手表决走形式”,造成班子不团结、决策出现偏差,使得上级的方针政策在基层面目全非,执行的结果和决策初衷南辕北辙,带来集体利益损失、群众怨声载道等不良后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