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应付执行的危害及防范策略

应付执行的危害及防范策略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在执行过程中,却以种种借口应付了事,极大地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不能因时、因事、因地做出具体分析,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却使本应该做深做细的工作走过场,使执行的成效大打折扣。比如,临近年终,一些部门和单位把年终总结变成了固定的“二八”开模式。甚至还有一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干部在年终总结和做述职报告时,只讲成绩不讲问题,连“二八”开的模式都没有了。

应付执行的危害及防范策略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明确规定,对符合政策的群众诉求消极应付、推诿扯皮,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然而,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在执行过程中,却以种种借口应付了事,极大地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一是消极应付。不能因时、因事、因地做出具体分析,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却使本应该做深做细的工作走过场,使执行的成效大打折扣。更有甚者热衷于搞所谓“政绩工程”,做表面文章,下乡调研走马观花,听听汇报应付差事,上级检查临时搞突击、蒙混过关。比如,临近年终,一些部门和单位把年终总结变成了固定的“二八”开模式。也就是说,无论一年来你这个部门和单位做了多少工作,也无论做得效果如何,都套用这个模式,即八分成绩,二分不足。甚至还有一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干部在年终总结和做述职报告时,只讲成绩不讲问题,连“二八”开的模式都没有了。

二是敷衍塞责。抓落实慢腾腾,对明确的任务,得过且过,拨一拨动一动;对安排的工作,推三阻四,习惯于当“二传手”;对必须落实的事项,只讲漂亮话,不做踏实活,“说书人的嘴,能说不能干”;对反映的困难不研究、不协调;对存在的问题,怕得罪人、怕丢选票,往往“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满足于“没有过错”,不看是否“做好了”“落实到位了”,导致执行不具体、不细致、不扎实。尤其是在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唯恐避之不及,不研究、不表态、不解决,年年开“空头支票”,群众反映的问题迟迟得不到妥善解决。比如,在各种检查评比汇报中,有的地方领导干部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甚至无中生有、闭门造车,任意编造虚假政绩,在汇报上做文章,在造假上下功夫,把准备做的说成已经做了,把个别的说成普遍的,把布置的说成落实的。(www.daowen.com)

三是庸庸碌碌。对工作总是一等、二靠、三看,既无工作节奏,更无效率可言,面对急难险重任务不敢挺身而出,遇到矛盾躲着走,碰到问题绕道行。还有的认为自己工作岗位基本固定了,与其辛辛苦苦干工作,不如四平八稳熬日子,担心因干事捅了“娄子”、影响“位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满足于“守摊子”、当“太平官”。比如,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持续发力,肆意妄为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一些干部内心产生了“饭不能吃了、酒不能喝了、福利也少了,干脆什么也别干了”的错误思想,一些窗口单位“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就是事难办”,一句“业务已受理,请耐心等待”,随后便石沉大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