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区域贸易协定:发展特征和未来趋势分析

区域贸易协定:发展特征和未来趋势分析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现有区域贸易协定发展受挫。(三)RTA主导力量缺失全球经济政治形势在2018年发生变化,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动给区域贸易协定的未来发展带来阻碍。2018年3月8日,参与CPTPP的11个成员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签署协定。

区域贸易协定:发展特征和未来趋势分析

一、区域贸易协定发展特征

相比2017年,区域贸易协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RTA)签订的数量有所减少。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给自由贸易前景蒙上了阴影。此外,美国对多个盟友威胁加征关税,重新谈判NAFTA并签署了《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简称《美墨加协定》。由于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现有区域贸易协定发展受挫。

(一)签订协议类型和数量发生变化

对比2017年签订生效的RTA数量,2018年生效的RTA数量明显减少,仅为7个。当前公布的RTA中局部自由贸易协定(Partial Scope Agreement,PSA)新增数量相比2017年有所减少,并且没有新增的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CU)。

(二)协议内容全面与深入

新的RTA在以往基础上变得越来越全面,内容也更加深入。协议条款中包含关于开放服务和其他领域市场的具体规定条款不断丰富,并且不局限于WTO已有的规则层次,以超越WTO深层次的规则进行规则的构建。此外,从全球范围看,RTA涉及条款的范围扩大,不仅仅局限于WTO范围内的扩张,第二代贸易议题(即WTO−X条款)谈判重新得到重视。WTO−X条款旨在完善和协调各国国内政策、规则和制度的基础上,形成一个能够支撑和发展产品贸易—国际投资—服务相互依存关系的国际规则。亚太地区WTO−X条款覆盖率与承诺率的上升,令RTA内容更加深化。而且RTA呈现出包容性和开放性,在地理位置、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各方面的差异逐渐被忽略,开始更大范围地吸纳新成员。

(三)RTA主导力量缺失

全球经济政治形势在2018年发生变化,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动给区域贸易协定的未来发展带来阻碍。美国退出TPP谈判,其他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围绕规则谈判展开了激烈博弈,使得多边区域贸易发展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此外,韩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在RCEP推进态度上模棱两可,令东盟在RCEP谈判进行中面临挑战。发达国家的退步与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受限同时影响着RTA谈判进展。

(四)RTA建设重心转移,亚太地位提升

区域贸易协定建设范围进一步扩大,建设中心由大西洋两岸转至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的贸易与谈判地位得到提升。2018年RTA中50%的谈判国家集中在亚太区域。由于美国主导力量缺失,英国公投脱欧带来政治不稳定效应,欧洲一体化进程放缓,全球范围内相比较最为稳定的就是亚太地区。在欧洲和美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受阻的现实背景下,CPTTP于2018年12月30生效,RCEP于2019年11月4日结束谈判,FTAAP建设进程在不断推进,亚太地区在多边贸易协定发展中的地位有所提升。

二、区域贸易协定新进展

世界经济和政治起伏变化的一年中,区域贸易谈判受到宏观因素的影响显著。2018年,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omprehensive Progressiv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CPTPP)生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谈判取得重大进展,美墨加协定(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USMCA)谈判完成。

(一)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原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最初是由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文莱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该协定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以减少国家间贸易阻力,建立自由贸易协定。同时,RTA也通过降低成员间政策不确定性促进国家间贸易。

2017年1月23日,美国宣布退出TPP,致使TPP谈判暂时搁浅。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掀起的逆球化浪潮中,日本等11个TPP成员仍坚持促进谈判。2017年11月11日,TPP更名CPTPP,并冻结22个美国支持但其他多个国家反对的条款,保留劳工、知识产权、国有企业和环境等多个核心领域规则,仍是一份高标准和高水平的自贸协定,超越了亚太地区现有的自由贸易协定水平,并将引领未来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和实施。2018年3月8日,参与CPTPP的11个成员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签署协定。2018年12月30日,CPTPP正式生效。由于CPTPP少了美国的参与,与其主旨相似的RCEP则占据了世界经济贸易的政治优势,南南贸易崛起的可能性加大。

(二)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

美墨加协定是美国、墨西哥与加拿大之间的一项自由贸易协定,是原NAFTA成员在2017—2018年重新谈判的结果,该协定又被称为NAFTA2.0版本,取代了生效24年之久的NAFTA。2017年8月,NAFTA重新谈判正式启动,双方在农业汽车行业等领域有着重大分歧,谈判屡次中断。2018年8月,墨西哥首先向美国妥协并达成共识,随后加拿大也重新加入谈判,两国均向美国妥协。2018年10月1日,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三国正式同意协议条款,同年11月30日,三方领导人在G20峰会期间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签署协定,等待各国立法机构批准协定生效。加拿大和墨西哥在汽车、农业领域对美国做出了让步,相比原NAFTA,USMCA引入了争端解决机制和日落条款,体现了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倾向,未来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

(三)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www.daowen.com)

由东盟10国发起,旨在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涵盖16个国家:10个东盟(ASEAN)成员以及澳大利亚、中国、韩国、日本、印度和新西兰,覆盖了全球近一半人口和三分之一贸易量。RCEP谈判正式启动于2012年在柬埔寨举行的东盟峰会,于2016年12月完成经济技术合作章节和中小企业章节的谈判,有关竞争政策章节的谈判也已取得重要进展。2017年3月在日本展开第17回合谈判,同年5月在菲律宾展开第18回合谈判,7月在印度展开第19回合谈判,9月于菲律宾马尼拉展开第五次部长级会议。2017年11月,RCEP首次领导人级别会议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各国在2018年谈判进程加速。2018年11月,RCEP第二轮领导人级别会议在新加坡举行。截至2018年底,RCEP共举行了24轮谈判。RCEP当前致力于将政治承诺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已在市场准入和规则谈判取得一定的进展。

(四)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

TTIP是由欧盟和美国发起的旨在加强多边贸易与多边经济发展的贸易协定,与TTP之间存在紧密的组织关系。欧盟贸易委员卡罗·古赫特(Karel de Gucht)认为TTIP是全球曾达到的最大的双边贸易协定,不仅仅因为它包括全球两大经济体,更因为其在未来合作伙伴和协定中潜在的全球影响力。TTIP的3个主要领域是市场准入、具体规则以及广泛合作方式。TTIP在第15轮谈判中取得进展,双方在监管领域谈判达成了一定共识,但对于其他敏感领域则存在较大分歧。该协议在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被中断,且英国脱欧也使欧盟失去了谈判的主要助推,TTIP陷入“冷冻期”。2017年4月24日,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与欧盟贸易委员马尔姆斯特伦在华盛顿重新讨论欲重启TTIP,但欧盟内部情况复杂以及TTIP需适应英国脱欧后的欧盟,TTIP仍发展受阻,进展缓慢。2018年6月1日,美国对欧盟的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影响了双方经贸关系,为TTIP重启谈判蒙上了阴影。

除以上主要区域贸易协定外,其他自由贸易协定在2018年也取得进展,如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菲律宾、秘鲁—洪都拉斯、土耳其—新加坡、中国—格鲁吉亚、萨尔瓦多—厄瓜多尔、南方共同市场—埃及,以上多为“南—南”间协定,在全球自由贸易遭受打击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为全球经贸注入活力。

三、区域贸易协定未来趋势

从区域贸易协定现有发展特征来看,多边化区域主义的发展主要特点为RTA范围不断扩大,内容逐渐深化,主导力量缺失,亚太地区核心地位凸显。区域贸易协定的短期发展取决于域内成员方的力量博弈,而长期来看,美国缺席的影响将不会长久存在,主导力量最终仍能回归。

(一)规则涉及内容将继续深化,范围持续扩大

现阶段RTA规则涉及的内容已经十分丰富广泛,WTO + X与WTO−X数目与范围也在不断累加。WTO秘书处对2000年以来通报的RTA研究显示,这些协定中约有 60%同时涉及商品和服务的开放承诺。此外,超过一半的协定包含了针对投资、政府采购、竞争、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贸易救济措施和知识产权的规则。一些RTA还包括WTO规则尚未涵盖的其他问题,如环境和劳工标准以及电子商务。此外,新的区域贸易协定在传统议题领域不断深化,如市场准入议题,发达国家推动的新规则将比现有规则标准更高,如美国通过“负面清单”的模式来推动各国服务贸易开放。随着全球化的浪潮袭来,区域贸易协定涵盖范围将更加广泛,在贸易、经济和社会领域将不断延伸。国家间的合作形式和层次也将由低级持续向高级发展,以区域贸易协定为基础的区域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形成由低级到高级的金字塔阶梯式体系。

(二)跨地区与多重区域协定兴起,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

WTO与其他组织双重成员资格数量变化,意味着跨地区与多重区域发展是未来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多重区域协定中引入最惠国待遇原则等是多边区域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表现。在美国等大国的推动下,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谈判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构想提出,多边化区域贸易协定不断发展。截至2017年9月,通报至GATT/WTO且生效的RTA有446个。RTA的大量涌现使得RTA网络愈发错综复杂,多边化区域主义将持续发展。

(三)区域和双边规则或将取代全球性规则

特朗普在任期间,美国国内对WTO批评声音不断出现,指责WTO争端解决机制,并表现出对多边主义的质疑。目前多边贸易体系规则谈判艰难,美中欧三方存在较大分歧,而发达国家开始转向区域或双边贸易协定,试图另起炉灶,以此来重构全球贸易规则,如CPTPP和USMCA的生效,WTO体系下的多边贸易规则面临被边缘化风险。

(四)“意大利面碗”效应加大,需改革规则加以防范

多边区域主义的不断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全球经济化得以持续包容性地发展,但另一方面冗杂的RTA规则条款使得当前区域贸易协定的扩张不够明晰。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意大利面碗”效应不断加大。虽然在此过程中发达国家也受到较大影响,但影响更严重的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总体上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缺乏主导性,容易受到全球化浪潮的负面影响牵制。发展中国家应主动改革经济贸易规则,防范“意大利面碗”带来的负面影响。

(五)大国为中心格局不变,新兴经济体话语权增强

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行动对全球贸易影响巨大,但无论从政治角度还是经济角度,美国在全球仍具有强大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因此美国将不可避免地继续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大国作为全球经济中心的主导力量,仍将在区域协定中发挥主导作用。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在贸易规则制定上的话语权和决策权也在不断增强,未来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围绕规则制定将展开更激烈博弈,国际贸易规则的重构充满了不确定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