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对外贸易回顾与展望:2017-2018年度回顾

中国对外贸易回顾与展望:2017-2018年度回顾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截至2017年11月,中国已对152个消费品关税税目应用临时关税税率,比最惠国税率平均降低50%,涉及年进口额109亿美元。自2017年12月1日起,中国进一步降低了187项8位HS消费品关税细目的进口关税。2018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扩大使中国进一步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上宣布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将会自2018年起承办。

中国对外贸易回顾与展望:2017-2018年度回顾

一、2017—2018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与方向

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致力于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为世界做出了表率。中国一直以来都推崇以讨论和协商的方式实现世界贸易共同发展的目标,中国将与各方共同努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努力使这一倡议成为与经济全球化历史潮流接轨的广泛的国际合作平台。与此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坚决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进一步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断加强南南合作。中国将不遗余力地使经济全球化更加开放、包容和平衡,以使所有人受益。

(一)推进贸易政策的可持续化发展

1.进一步降低关税

自2016年以来,中国加快简化进口管理程序,降低进口关税的步伐。截至2017年11月,中国已对152个消费品关税税目应用临时关税税率,比最惠国税率平均降低50%,涉及年进口额109亿美元。自2017年12月1日起,中国进一步降低了187项8位HS消费品关税细目的进口关税。关税税率平均从17.3%下降到7.7%,涵盖食品和补品、药品、日用化工产品、服装和鞋类、家用电器文化和休闲用品等。2017年,中国进口推动全球进口增长近2个百分点,占全球进口增长的15%以上。2018年,中国多次下调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5月1日实施药品关税降税政策、7月1日实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及日用消费品关税降税政策等),总体关税水平由9.8%降至7.5%,平均降幅达23%。

2.促进贸易便利化进程

2017年2月22日《贸易便利化协议》正式生效,此协议的诞生表明中国在推动贸易自由化层面上的决心。2016年3月,部际贸易便利化联合委员会诞生,以通过相关政府机构之间富有成效的合作促进贸易便利化。截至2017年底,全国各省市已经积极响应中央政府号召,设立了省级贸易便利化联合委员会,推动各地区未来的贸易便利化工作。对中国而言,除在单一窗口、确定和公布平均放行时间、出境加工货物免税复进口、海关合作等少量措施设定了过渡期外,包括简化单证手续、规范进出口费用等方面的措施将在协议生效后立即实施。

2017年7月1日,中国建立了国家海关风险预防和控制中心以及关税征收和管理中心,清关业务开始遵循“一次性申报和分阶段处理”的方式。中国的所有入境口岸都采用标准格式的单一窗口,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透明度,中国所有海关都为企业引入了在线集成平台。此外,中国在外汇管理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实质性措施,例如,进一步完善跨境融资的审慎宏观管理政策。稳步推进备案外债管理改革,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外汇市场也进一步开放,允许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外国投资者参与中国的外汇衍生品交易。

3.调整贸易开展的模式

中国一直在努力寻找替代驱动力,调整经济结构,并已开展和扩大了跨境电子商务和市场购买贸易模式的试点模式。新型贸易模式的开展促进了杭州市及其他城市跨境电商试点区的发展,有利于形成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框架。国内进行跨境电商试点有国务院牵头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海关总署牵头的“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其中,“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自2015年3月启动开始至2018年6月共有13个城市获批;“跨境电商试点城市”自2012年10月启动以来,已经拓展至20多个城市。杭州作为全国首个获批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17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为99.36亿美元,增长22.5%。其中,出口额为70.22亿美元,增长15.9%;进口额为29.14亿美元,增长42.0%。宁波跨境电商试点企业已近700家,不仅聚集了全球龙头电商平台亚马逊、美国第二大零售商好市多以及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网易考拉等一批国内外电商巨头,还引进了菜鸟网络、嘉里大通、百世物流、顺丰速运、海航云商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

4.建立高标准自由贸易试验区

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政府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原有的上海、广东、福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基础上,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批复成立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2018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扩大使中国进一步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始探索建立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国投资管理模式,并于2013年取代传统的逐案审批模式发布了首个外国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从那时起,试点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负面清单就已缩减了四分之三。

5.首届进博会加快开放步伐

作为全球第一个大型的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一项重要的政策举措,也是中国自发承诺向世界进一步开放市场的承诺。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上宣布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将会自2018年起承办。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吸引151个国家和地区的3 617家企业参展,包括75家世界500强企业和145家行业龙头企业,现场意向成交金额达578.3亿美元。

(二)着力构建开放型双边、区域关系,促进贸易自由化

近年来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国家一直强调的重点问题,完善双边、区域贸易关系对中国贸易自由化以及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有着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迈出了新步伐。

1.“一带一路”建设成果颇丰

中国一直是建立国际经济新平台的推动者和倡议者,“一带一路”建设成果颇丰。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如今,“一带一路”建设得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2017年,中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9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3.6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12%,较上年提升了3.5个百分点,主要投向新加坡、马来西亚、老挝、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施并购62起,投资额88亿美元,同比增长32.5%,中石油集团和中国华信投资28亿美元联合收购阿联酋阿布扎比石油公司 12%股权为其中最大项目。对外承包工程方面,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1个国家新签合同额为1 443.2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4.4%,同比增长14.5%;完成营业额为855.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0.7%,同比增长12.6%。

2018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6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6.4亿美元,同比增长8.9%,占同期总额的13%,主要投向新加坡、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对外承包工程方面,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合同额为1 257.8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2%,同比下降12.8%;完成营业额为893.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2.8%,同比增长4.4%。

2.加强自由贸易区建设

近年来中国还进一步推进了自由贸易区发展。2017年中国与马尔代夫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18年中国与格鲁吉亚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与2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3个自由贸易协定,其中90%以上的关税将降至零。同时多个自由贸易协定正在进行谈判或升级谈判,分别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中国—日本—韩国自由贸易协定、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中国—斯里兰卡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以色列自由贸易协定、中国—挪威自由贸易协定、中国—摩尔多瓦自由贸易协定、中国—毛里求斯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巴拿马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定(第二阶段)、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协定(第二阶段)、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升级)和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升级)。此外,2018年内地与香港、澳门分别签署《CEPA货物贸易协议》,并设立了粤港澳大湾区便利化措施专章,两者均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

3.金砖国家峰会巩固既定伙伴关系

金砖国家峰会使“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逐渐形成,全球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影响力也日益增强,新兴国家的经济联系也更加紧密。2017年9月,第九届金砖国家峰会在厦门举行,主题为“更牢固的金砖国家伙伴关系,共创美好未来”。金砖国家领导人签署了《金砖国家经贸合作行动议程》,并制定了《金砖国家投资便利化纲要》,金砖国家一致认为,在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和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金砖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扩大合作领域,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充分发挥金砖国家的互补性和多样性。

2018年7月,第十次金砖国家峰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主题是“金砖国家在非洲: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共谋包容增长和共同繁荣”。在中非会议论坛成功举办三年后,中国和非洲再次聚首南非。中国为非洲开辟了一条发展新道路,双方的合作也在共同协议和愿景下如火如荼地开展。

4.“16+1”助力中欧两地经贸发展

加强与欧洲地区贸易往来,共享政策融通便利是中国的贸易目标,“16+1”合作搭建了政策沟通平台,提供了一次贸易往来的机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16+1合作”),是中国与阿尔巴尼亚、波黑、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其顿、黑山、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6国于2012年共同建立的新型合作平台。2017年11月27日,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于布达佩斯举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会指出中方建议以产能、能源、物流、农业为重点,按照商业原则,探讨“16+1”产业园区合作模式。2018年7月5日,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于保加利亚举办,达成涵盖农业、教育公共卫生等领域共计42项成果,对促进中欧两地经贸务实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三)坚决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贸易是主要的增长引擎,WTO为维护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鉴于当前多边贸易体系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呼吁WTO所有成员继续致力于WTO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和基于规则的基本原则,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增长以及共同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在各类多边贸易谈判中一直积极参与讨论,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与多个发展中成员携手建立了“投资促进发展之友”组织,在尼日利亚作为东道国的支持下,2017年11月成功举办了促进投资促进发展高级别论坛。中国在会议期间推动了约70位部长签署的《关于促进投资促进发展的联合部长声明》。与此同时中国将继续支持WTO成员进行对话和讨论,并促进将投资便利化问题纳入WTO框架。

在WTO框架内,中国高度重视和支持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工作。中国积极参加讨论,提出重要建议,并加入了电子商务促进发展之友(FED)。在第十一届部长级会议期间,中国对电子商务工作计划部长级决定的最终协议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5月,在中国举办了多边贸易体制下电子商务促进发展的讲习班,邀请了十几个发展中成员就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和发展的经验进行分享和讨论。

加入WTO以来,中国切实履行谈判中广泛的市场准入承诺,认真履行作为负责任成员的各项义务。除支持WTO日常工作以外,中国还积极响应WTO贸易援助倡议。2017年3月和2017年12月,中国的最不发达国家和加入WTO计划(中国计划)分别赞助了在柬埔寨举行的第五次圆桌会议和在阿根廷举行的第六次圆桌会议。中国又向该计划捐款100万美元,以帮助更多的最不发达国家加入WTO。在阿根廷第十一届部长级会议期间,中国与WTO签署了一项向贸易便利化协议基金(TFAF)捐赠100万美元的备忘录。在2017年5月于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期间,中国与WTO签署了经济合作协议,提供800万美元用于支持WTO与发展中成员在国际贸易能力建设方面的研究和相关活动。

二、2017—2018年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一)2017—2018年总体贸易情况

两年来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主动扩大对外开放,多措并举稳外贸,着力推进外贸高质量发展。中国对外贸易总体平稳,保持增长态势,同时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巩固了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www.daowen.com)

2017年全球经济逐渐回暖,与2016年相比,经济处于稳定增长的态势。201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41 045亿美元,增速11.4%。其中,出口额为22 635.2亿美元,增长7.9%;进口额为18 409.8亿美元,增长15.9%。中国抓住机遇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政策,使得2017年对外贸易取得显著进步并超出预期,为世界贸易发展做出了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4.1万亿美元,增长了198倍,年均增长14.5%。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

2018年国际形势动荡不安,但中国贸易增长始终较为稳定。201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46 230.4亿美元,增速12.6%。其中,出口额为24 874亿美元,增长9.9%;进口额为21 356.4亿美元,增长15.8%。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美贸易关系紧张的环境下,中国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实施贸易强国行动计划,着力推进“五个优化”,加快“三项建设”,全年对外贸易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仍处于世界前列。

(二)2017—2018年货物贸易总体情况

2017年和2018年进出口实现较快增长,中国在全球货物贸易领域的影响力逐年增大。2017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7.80万亿元,比2016年增长14.2%。其中,出口额为15.33万亿元,增长10.8%;进口额为12.47万亿元,增长18.7%;贸易顺差2.86万亿元,收窄14.5%。中国货物贸易扭转了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局面,增速创6年来新高。分月度看,各月进出口均实现同比增长,除12月受高基数影响仅增长4.5%外,其余月份当月进出口均增长10%以上,外贸回稳向好态势持续巩固[4]

2018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0.5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9.7%。其中,出口额为16.4万亿元,增长7.1%;进口额为14.1万亿元,增长12.9%;贸易顺差2.3万亿元,收窄18.3%。全年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均创历史新高。分季度看,各季度进出口规模分别为6.76万亿元、7.36万亿元、8.18万亿元和8.21万亿元。2018年,中国出口数量指数和进口数量指数分别为103.6和106.4,出口数量和进口数量的增长对出口额和进口额增长的贡献度均超过50%,外贸进出口增长动力更为扎实[5]

1.贸易伙伴更加多元

两年来中国国际市场布局更加多元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更加紧密,促进了新兴市场的共同繁荣。2017年,中国与欧盟、美国的贸易情况有所缓和,进出口分别增长15.5%和15.2%,二者合计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29.3%。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自开始至2017年一直在稳步进行,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7.8%,高出进出口总体增速3.6个百分点。其中,对俄罗斯、波兰和哈萨克斯坦等国进出口分别增长23.9%、23.4%和40.7%。新兴市场开拓取得积极成效,中国对东盟进出口增长16.6%,对金砖国家进出口增长24.9%。[6]

在此基础上,2018年中国贸易对象布局更加综合化。2018年,中国对前四大贸易伙伴欧盟、美国、东盟、日本进出口分别增长7.9%、5.7%、11.2%和5.4%,合计占进出口总额的48.3%。其中,对欧盟、美国、东盟、日本的出口分别增长7.0%、8.6%、11.3%和4.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洲、拉丁美洲进出口分别增长13.3%、16.4%和15.7%,增速分别高于进出口总体增速3.6、6.7和6.0个百分点,分别占进出口总额的27.4%、4.4%和6.7%。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不断得到发展,不仅使各国人民收入福利有所提高,也使双方贸易结构得到了优化。其中,对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和希腊进出口分别增长24.0%、23.2%和33.0%。[7]

2.国内区域布局均衡化发展

随着加工贸易的转型发展以及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国外贸发展的国内区域布局两极分化现象得到了改善。2017年,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长18.1%,快于全国总体增速7.3个百分点,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6.2%,比2016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2018年,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部6省、东北3省进出口分别增长16.1%、11.4%和14.8%,分别高于全国整体增速6.4、1.7和5.1个百分点。东部10省市进出口增长8.8%。总体来说全国各省市均有进步,东部仍处于领先地位,但中西部逐渐缩短差距,逐步解决地区间贸易不平衡问题。

3.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

2017年、2018年中国出口结构中机电产品仍占最大比重,部分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快于整体,在此基础上出口结构进一步升级,高新技术产品占比越来越大。2017年中国对外主要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仍占比最多,其次是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农产品占比最少。其中机电产品出口额为8.95万亿元,增长12.1%,占中国出口总额的58.4%,比2016年提高0.7个百分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3.3%,快于总体增速2.5个百分点,占比提高0.6个百分点至29.4%。汽车、计算机、手机出口分别增长27.2%、16.6%和11.3%。纺织品、服装、鞋类、箱包玩具家具、塑料制品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为3.08万亿元,增长6.9%,占出口总额的20.1%,比2016年下降0.7个百分点。

2018年中国对外主要出口商品的占比情况没有较大改变,高新技术产品占比进一步扩大。其中,机电产品出口额为9.6万亿元,增长7.9%,快于总体增速0.8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的58.8%,比2017年提高0.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4.9万亿元,增长9.3%,快于总体增速2.2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的30.1%,比2017年提高0.7个百分点。金属加工机床、手机、汽车出口分别增长19.2%、9.8%和8.3%。纺织品、服装、鞋类、箱包、玩具、家具、塑料制品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3.12万亿元,微增1.3%,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9.0%,比2017年下降1.1个百分点。

4.进口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重要动力

2017年、2018年配合着降税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中国进口再创新高并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进口市场,其中重要设备零件以及能源资源产品进口增速较大。2017年,中国机电产品进口额为5.78万亿元,增长13.3%。部分重要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优质消费品进口较快增长,其中发动机集成电路数控机床进口分别增长17.6%、17.3%和13.8%。中国能源资源产品进口增长较快,原油、铁矿砂、天然气、钢材、铜精矿等十类大宗商品合计进口额为2.88万亿元,增长36.3%,占中国进口总额的23.1%,比2016年提高3个百分点,能够充分保障中国国内的市场需求。中国是增长最快的全球主要进口市场,按美元计算,2017年中国进口增速比美国、德国、日本和全球分别高出8.9、5.5、5.4和5.3个百分点,进口占全球份额提高0.5个百分点至10.2%。[8]

2018年,中国进口增长较快,对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6%,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重要动力。部分重要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优质消费品进口增长较快,其中集成电路进口增长16.9%。部分降税商品进口增速较高,如化妆品和水海产品进口分别增长67.5%和39.9%。原油、天然气、铜精矿、煤、纸浆、原木等大宗商品进口数量分别增长10.1%、31.9%、13.7%、3.9%、4.5%和3.9%,有效保障了国内市场需求。2018年,中国进口环节税收1.97万亿元,增长4.0%,占中国税收收入的12.6%。外贸进口的快速增长,为推动产业升级、平衡国际收支、增加财税收入做出了积极贡献。[9]

(三)2017—2018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

随着国家对服务贸易的支持政策连续出台,中国服务业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2017年、2018年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进出口规模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二。

1.出口增速连创新高,进口规模不断扩大

两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速一直处于高位,尽管进口增长还有空间,但其规模不断扩大,逆差比重有所下降。2017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为46 991.1亿元,比2016年增长6.8%。其中,服务出口额为15 406.8亿元,增长10.6%,是2011年以来最高增速;进口额为31 584.3亿元,增长5.1%。2017年中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4.5%,比2016年下降0.7个百分点。服务贸易逆差16 177.4亿元,比2016年减少5.3%。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服务出口增速7年来首次高于进口,服务贸易水平质量稳步提升,印证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2018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为52 4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高于同期货物贸易9.7%和GDP 6.6%的增速。其中,服务出口额为17 658亿元,增长14.6%,高于同期进口增速4.6个百分点,是2011年以来最高增速;服务进口额为34 744亿元,增长10.0%,相比去年提升近一倍。2018年中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4.7%,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服务贸易逆差17 086亿元,占服务贸易总额的32.6%,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

2.服务贸易结构完善升级,知识密集型行业快速发展

2017年、2018年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传统服务贸易仍旧维持向好态势,同时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得到快速发展。2017年三大传统服务行业(运输、旅行、建筑)进出口总额为30 810.2亿元,占服务贸易总额的65.6%,比2016年下降1.1个百分点。新兴服务进出口普遍快速增长,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增长22%,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增长23.8%,维护和维修服务增长16.2%。知识产权使用费服务进出口额增长34.7%,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口额接近出口额的6倍,逆差规模扩大至1 608.5亿元,比上年增长6%,这表明中国企业对知识技术需求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市场蓬勃发展。

2018年,传统服务行业进出口额总体维持平稳增长,三大传统服务行业(运输、旅行、建筑)进出口总额为33 224.6亿元,同比增长7.8%,占服务贸易总额的63.4%,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其中,旅行服务进出口额为20 930.8亿元,仍为中国第一大服务贸易领域,增长5.5%,占服务贸易总额的39.9%。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额为16 952亿元,增长20.7%,高于整体增速9.2个百分点,占服务贸易规模比重上升至32.4%,比2017年提升2.5个百分点。其中,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额为2 723亿元,增长20.9%,进口额为2 355亿元,增长22.0%,连续两年增速超过20%,表明中国对高端生产性服务需求仍然旺盛。

3.国内区域布局更加均衡,试点成效显著

2017年、2018年东部地区服务贸易依旧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中西部地区服务产业实力稳步提升,潜力巨大,同时随着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工作逐步深化,试点地区服务贸易快速发展。2017年,中国东部沿海11个省市服务进出口额合计39 986.8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85.9%。其中上海、北京和广东服务进出口额分别为10 200.5亿元、9 677.5亿元和8 316亿元,居全国前三位。得益于各地积极探索服务贸易发展新模式与新思路,中西部地区服务进出口额合计6 575.7亿元,同比增长8%,高于全国增速1.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速达23.5%。同时2017年15个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地区服务进出口额合计24 405.5亿元,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同比增长8%、11.1%和7.4%,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8年,东部地区服务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东部11个省市服务进出口额合计45 037.6亿元,占全国比重86.6%,比上年上升0.7%。其中上海、北京和广东服务进出口额分别为11 738.6亿元、10 628.9亿元和10 140.5亿元,居全国前三位。中西部地区服务进出口额合计6 952.4亿元,增长4.8%,占全国比重13.4%。2018年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由15个增加至17个,试点地区服务进出口额合计39 870.1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76.7%,高于全国增速5.1个百分点,试点政策的贯彻落实不断推动中国贸易国际化进程,对其他地区服务贸易的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

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展望

相比于2017年国际贸易形势的回暖,2018年的全球经济则更为复杂,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中美关系紧张,作为贸易治理平台的WTO面临着亟待改革的困境。虽然中国面临的环境是严峻的,但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国贸易发展逐步向高质量迈进,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和服务贸易第二大国地位更加巩固,贸易强国建设进程加快推进,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2019年全球经济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挑战,贸易保护主义与反全球化风潮仍会进一步加剧。IMF和WTO纷纷下调了2019年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预期。2018年10月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下调至3.3%,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平,并预计全球70%的经济体将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的局面。2019年4月WTO发布的《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将2019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由此前的3.7%大幅下调至2.6%,为2016—2018年来的最低值。国际贸易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全球市场需求趋于回落,在此情形下,各国都面临更大的挑战。

国内层面,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代表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又将迎来一个关键点,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近年来,中国一直积极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的平衡发展。综合来看,这一举措已取得相应进展,2019年中国将加大高精技术、关键部位零件的进口,增添扩大进口的动力。

尽管国际经济形势紧张,中国出口面临较大压力,中国对外贸易处于较大风险之中。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形势也将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将加大扶持外贸新动力的力度,加快贸易结构升级。总体看来,在宏观政策的指导下,中国今后的对外贸易将趋于稳中向好的态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