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全球贸易:2017-2018年回顾与展望

全球贸易:2017-2018年回顾与展望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6年全球贸易增速跌落谷底后,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国际贸易形势有所改善,2017年年全球贸易表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全球贸易量价齐升。2017年的贸易增长是产出的1.6倍,而2018年贸易增长仅略高于2018年的产出。2018年世界商业服务出口总值达5.77万亿美元,增长了7.6%,高于2017年的5.36万亿美元。

全球贸易:2017-2018年回顾与展望

一、2017—2018年全球贸易发展回顾

(一)全球贸易增速放缓

全球贸易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经历了一个回暖又降速的过程。2016年全球贸易增速跌落谷底后,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国际贸易形势有所改善,2017年年全球贸易表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全球贸易量价齐升。WTO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数量还是价值,全球贸易在2017年都创下了6年来的最高增长率。以进出口平均数衡量的商品贸易量增长了4.7%,明显高于世界经济3.8%的增速,是2011年以来首次超过3.0%的年度增长。[19]2017年,世界商品出口额从2016年的16.03万亿美元增至17.73万亿美元,增长了10.6%,贸易额的增速大幅高于贸易量的增速,主要是出口商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所致;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长态势与商品出口一致,2017年世界商业服务出口达5.28万亿美元,增长了8%。[20]旺盛的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是全球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原油等商品价格上涨是助推因素。其次,2017年商品贸易量的增长部分源于前两年贸易疲软,这为后来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2017年世界贸易的强劲增长与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的贸易扩张步伐特征类似,但这种增长并没有持续。随着贸易局势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急剧上升,2018年世界贸易面临新的阻力,贸易增长再次放缓。2018年总体贸易增长率为3.0%,仅略高于2018年全球GDP的增长速度(2.9%),增幅较2017年回落1.6个百分点。但这一数字仍高于自2008年以来贸易增长的平均水平(2.6%)。2017年的贸易增长是产出的1.6倍,而2018年贸易增长仅略高于2018年的产出。2018年世界商品出口总值为19.48万亿美元,高于2017年的17.33万亿美元,增长了12.4%,以价值计算的贸易增长强于数量增长的事实反映了商品的数量增加和价格上涨,主要是由高能源价格尤其是油价上涨驱动的。2018年世界商业服务出口总值达5.77万亿美元,增长了7.6%,高于2017年的5.36万亿美元。[21]

2018年全球贸易增长放缓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主要经济体产出增长疲软,这在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表现最为明显。例如,G20国家在2018年下半年的总体GDP增长率平均为3.5%,低于上半年的3.9%。二是紧缩的货币政策,金融波动加剧以及主要经济体对多数贸易商品的关税提高,贸易增长放缓与政府宣布或预期采取的贸易行动(如提高关税)相吻合。三是紧张的贸易局势尤其是中美经贸摩擦加剧了经济放缓。2018年,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美国是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和第一大进口国,这两个国家总的进出口量分别占全球贸易进口的24%和出口的21.3%,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和世界进出口贸易额前两位的国家,中美贸易摩擦对全球贸易的影响是巨大的,并且这种影响会部分地辐射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四是进入2018年后,在2017年有所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正式走到台前,随即令原本较为强劲的世界贸易动能逐渐减弱。[22]

(二)全球贸易结构差异

1.商品价格上涨助推商品贸易价值

2017年全球商品贸易量的增速从2016年的1.8%增长到4.7%,高于金融危机后的3.0%的平均水平。按市场汇率计算,世界商品贸易量与世界实际GDP的增速比从2016年的0.8倍反弹至1.5倍左右,恢复到历史常态。以价值计算的贸易增长强于数量的事实反映了商品贸易的量价齐升,商品价格上涨助推商品贸易价值,尤其是矿产(26%)和有色金属(26%),同时农业原材料的进口价格和食品的价格上涨也保持稳定。且2017年商品贸易增长的复苏在各地区广泛共享,对于出口尤其如此,在北美洲、南美洲、中美洲以及加勒比海、欧洲和亚洲都实现了强劲的增长。[23]

由于数量和价格变化的共同作用,2018年贸易的名义价值上升。2018年世界商品出口总额为19.48万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10%,所有主要产品类别均呈现增长态势。燃料采矿产品的增长率最高(23%),其次是制成品(8%)和农产品(5%)。[24]燃料和矿产品的前十大出口商在2018年的出口额显著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燃油价格上涨了27%。但由于负面的经济新闻和经济不确定性降低了对能源的预期需求,石油价格在2018年10月至12月下跌了25%。在制成品出口行业,欧盟位列榜首,占世界份额的39%,出口额为5.09万亿美元,增长了9.3%;其次是中国,中国所占世界份额为18%,出口额为2.32万亿美元,增长了9.1%;美国位居第三,占比9%,出口额为1.18万亿美元,增长率为5%;日本和韩国分别保持在第四位和第五位;其后依次是中国香港和墨西哥;中国台湾超越新加坡升至第八位;瑞士也成功跻身工业制成品十大出口国(地区)。农产品中,排名前十的农产品出口国(地区)的出口额占了2018年世界农产品出口额的72%,可见农产品全球贸易的集中与不平衡,欧盟、美国、巴西、中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和泰国仍保持前七的位置,印度上升到第八位,澳大利亚下降到第九位,墨西哥上升到第十位,阿根廷则跌出前十。在前十出口国(地区)中,农产品出口增幅最大的是中国(9%)、巴西(6%)和墨西哥(6%),澳大利亚(−10%)和印度尼西亚则出现了下降。2018年,所有地区商品贸易增长均保持强劲态势,欧洲和亚洲仍然是最主要的贸易区,分别占世界总贸易的38%和34%,其次是北美洲的14%。[25]

2.服务贸易保持强劲增长

近年来,汇率已大大影响了商业服务贸易的价值和增长率,部分原因是美元的强势升值,相比之下,2017年商业服务贸易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实际增长,因为美元相对稳定,按实际有效汇率计算,全年升值幅度不到4%。在服务贸易方面,2017年世界服务贸易完成了复苏,全球所有地区都为服务贸易的增长做出了贡献。在服务贸易结构上,运输服务增速全面回升,知识产权服务引领着“其他商业服务”的增长。[26]

2018年,世界服务贸易连续两年保持强劲增长,平均增长8%。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ICT)在2018年恢复了其最具活力的服务行业的地位(增长了15%),其次是保险养老金服务(增长了8%),增长最弱的是运输业,增长了7.1%。2008—2018年,ICT(除2009年)以及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除2010年)出口每年都保持增长。ICT服务始终以计算机服务为主导,由于电信传输成本下降,电信服务份额下降,但包括数据库开发、数据处理软件设计在内的计算机服务收入价值却增长了一倍以上,它在ICT贸易中所占份额从2008年的65%增加到2018年的78%。从2017年开始,世界几乎所有地区的其他商业服务都在增长,2018年“其他商业服务”增速加快,增至3.1万亿美元以上;2018年世界运输服务贸易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增长7%,其中独联体增长最高(11%),其次是欧洲(9%),欧洲在2018年占全球运输出口的近一半。世界旅游出口连续两年保持上升趋势,2018年旅游服务继续保持增长,国际旅游人数达到14亿,世界所有地区都受益于旅客人数增加和旅客支出增加,特别是独联体和非洲,它们的旅游出口分别增长了16%和12.5%。[27]

2018年第四季度,欧盟以外的其他商业服务出口同比增长放缓至0%,而在2018年上半年曾达到两位数增长,第一季度为15%,第二季度为10%。美国其他商业服务出口下降幅度不大,从第一季度的7%下降到第四季度的3%。日本第四季度其他商业服务出口萎缩了4%,同比下降4.5%。中国第四季度商业服务出口增长了19%。独联体国家出口增长最高(12%),服务进口在非洲增长得最快(13%)。非洲服务贸易在出口方面也表现出色,这主要归功于埃塞俄比亚和埃及服务贸易出口快速增长,尤其是在运输和旅行服务方面。2018年亚洲经济体服务出口增长了10%,是2011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在其他商品服务的带动下,中国服务出口增长了17%,其中计算机服务、建筑、其他商业服务和知识产权相关服务出口尤为强劲。亚洲其他国家服务出口表现良好,印度出口增长了11%,韩国出口增长了10%;欧洲商业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率均为8%,保持稳健增长,IT服务出口是欧洲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他商业服务、运输、旅游、金融和保险服务以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服务也很强劲,唯一一个增长缓慢的行业是从2017年开始下滑的建筑业。由于主要服务贸易商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等经济体的增速放缓,中东服务贸易表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运输和旅行出口额下降。由于其他商业服务迅速增长,以色列成为该地区唯一增长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美洲服务业增长滞后,虽然美国服务出口与进口分别增长4%和3%,但在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服务贸易增长乏力,仅增长了1%,巴西和阿根廷服务贸易在下降。[28]总体而言,北美洲服务贸易已经是连续第二年增长缓慢。

虽然大多数服务贸易不受商品贸易措施的直接影响,但这些措施所产生的经济不确定性仍可能通过阻止企业与新客户接触以及减少服务支出而产生影响,同时贸易紧张局势的缓解可能会有助于促进服务贸易。

(三)全球贸易发展地区差异

1.欧洲和亚洲仍为全球贸易增长的主要力量

在经历连续两年温和增长后,2017年按地区分布全球商品贸易额中增长最快的是亚洲,出口增长率达到6.7%,进口增长率为9.6%。在出口方面,2017年亚洲对全球出口的增长贡献率为51%,在进口方面,亚洲占世界进口总体增长(4.8%)的60%,同时,欧洲贸易继续以适度的速度增长,2017年出口增长3.5%,进口增长2.5%。[29]

2018年所有地区出口量和美元价值均出现增长,进口方面也是如此,唯一例外是中东,中东进口量减少了3.3%,但以当前美元计算却增加了0.9%,主要是原油等燃料价格上升。从进出口份额来看前三仍然是欧洲、亚洲和北美洲,2018年,在进出口方面,欧洲占世界商品贸易的37%,出口额为7.11万亿美元,进口额为7.15万亿美元。亚洲出口额为6.91万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34%,进口额为6.76万亿美元,占世界进口总额的33%。北美洲进、出口总额分别为2.56万亿美元和3.56万亿美元,分别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14%和18%。由于欧洲和亚洲在世界进口中所占份额较大(分别为37%和33%),2018年总体贸易减速主要是因为欧洲和亚洲贸易增长放缓。但贸易增长放缓在2018年第四季度表现得尤为突出,尤其是欧洲和亚洲地区,在截至第三季度的相对强劲增长后,亚洲第四季度进口量比上一季度下降了 1.9%,亚洲出货量在第三季度增长了 1.8%后,第四季度增速降至0.3%;同时,欧洲进口下降更缓慢,第四季度同比下降了1.3%;在北美洲,美国经济蓬勃发展促进了进口强劲增长,第四季度美国进口同比增长了4.0%;包括非洲、中东和独联体在内的“其他地区”进口增长缓慢但稳定,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南美洲进口量一直在回升。但受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的打击,第四季度所有地区出口均比第三季度疲软,北美洲和欧洲分别环比下降为0.8%和0.4%。[30]

2.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上升(www.daowen.com)

发展中经济体参与世界贸易在过去几年中仅取得了稳定进展,在经历了两年的低迷后,全球出口贸易呈现出增长回升的趋势,全球五大洲的发展中经济体商品出口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2017年发展中经济体商品出口总计7.43万亿美元,增长了12%,在世界出口中所占份额从2016年的42.7%略增至43.2%。在服务贸易方面,2017年发展中经济体商业服务比2016年上升了6%,占全球商业服务贸易总量的59.2%。[31]

2018年,发达经济体在进口方面全年增长缓慢,发展中经济体商品出口在2018年增长了11%(8.22万亿美元),进口增长了12%(7.97万亿美元),继2015—2016年下降之后,继续保持2017年以来的正增长,虽然进口在2018年第四季度下降了2.1%,但全年整体表现强劲。非洲和中东的发展中经济体在2018年表现出最强劲的出口增长,主要是与燃料价格的增长显著相关。在商品进口方面,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在2018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但欧洲发展中经济体的进口额略微下降了1%。发展中经济体在服务贸易的表现上也可圈可点,2018年发展中经济体服务出口达到世界总量的30.9%,是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进口总额占比为38.2%,在过去10年里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32]总体而言,发展中经济体进出口增长快于发达经济体和世界增长。

3.最不发达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上升

在经历了三年的下降后,2017年最不发达经济体商品出口增长了13%。高于2017年世界商品出口增长的11%,这主要得益于能源价格的上涨。最不发达经济体在世界商品出口中所占份额从2016年的0.93%微升至0.95%,商品进口增长了12%,在世界总份额中占1.4%。在服务贸易方面,在经历了两年的负增长后,最不发达经济体商业服务贸易在2017年的出口额恢复至342亿美元,增长7%。所有服务业均实现了增长,但最不发达经济体在2017年对世界服务出口的贡献仍然远远低于1%(0.6%),这一数据自2005年以来仅增长了0.3个百分点。[33]

2018年,最不发达经济体在世界商品出口中的份额超过1.02%,这是从2014年以来首次超过1%,而进口则保持与2016年和2017年相同的水平,仍为1.4%。2008—2018年,最不发达经济体的商品出口额从1 530亿美元增加到1 930亿美元,平均而言,出口每年增长2.4%,比世界出口的增速(年均1.8%)快。2018年,最不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增长了13%,而世界出口增长了10%。最不发达经济体的出口表现良好主要是受世界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因为它们的出口往往集中在燃料和采矿产品上。所有最不发达经济体出口在2018年均有增长,其中石油出口国增幅最大(20%),而非燃料矿物出口国的增长率最低(6%)。最不发达经济体的商品贸易逆差在2018年略有增加(至800亿美元),但仍低于2015年创纪录的逆差(890亿美元),2018年的逆差主要是由于最不发达经济体中制成品出口经济体的逆差大幅增加造成的。[34]

2018年,最不发达经济体的商业服务出口额达到398亿美元,是这些经济体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增长了16%,是世界其他地区的两倍,对世界服务出口的贡献上升至0.69%。其中,运输出口增长了22%,最不发达经济体对全球运输出口的贡献首次达到1%;随后是其他商业服务,虽然在2018年,最不发达经济体的其他商业服务增长了12%,但对全球其他商业服务出口的贡献仍保持在0.27%的水平,与2008年持平,考虑到包括发达经济体在内的其他经济体在金融服务等其他商业服务上的迅速发展,最不发达经济体能保持其在这一领域的份额已经能够证实其在渗透高价值服务市场方面的努力。在服务进口方面,最不发达经济体一直是服务净进口经济体,其服务贸易赤字自2008年来仅略有下降,2018年,最不发达经济体服务进口额达到736亿美元,增长了9%,继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下降之后出现了复苏迹象,其中有一半左右来自运输业。[35]

4.全球贸易主要领导者地位不变

2017年和2018年全球十大主要商品交易商保持不变,在全球贸易份额中排在前十位的经济体分别为中国、美国、德国、日本、荷兰、法国、中国香港、英国、韩国和意大利。尤其是全球贸易的前五个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占据着绝对领导者地位,这些经济体在2017年占世界贸易总额的38.2%,2018年维持着38.1%的水平。除日本的贸易量由于前期大幅降低在增速反弹后仍低于2012年的水平以外,其他四个经济体已从2014—2016年出口和进口疲软的表现中恢复过来。[36]

尽管全球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加剧,但中国仍连续两年保持领先地位。2018年,中国出口额为2.49万亿美元,占世界总出口额的13%,位列世界第一,是世界前十大经济体中增长最强劲的国家(17%);进口额为2.14万亿美元,占世界总进口额的11%,位列世界第二,增速是自2012年以来最快的,同时贸易顺差连续第三年收缩。中国出口增长主要是由原油、计算机零件和电子集成电路拉动的,在过去10年中,中国已将其出口转移到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上。在服务贸易方面,中国已从2008年的第七大服务贸易国跃升至第二大服务贸易国,其中,服务出口位居世界第五,信息和通信技术在2018年的增长率甚至高达69%,服务进口位居世界第二,这主要来源于高额的出国旅行支出。美国保持着其作为商品贸易最大进口国的地位,2018年美国进口总额为2.61万亿美元,增长8.5%,出口总额为1.66万亿美元,增长8%,这反映出私人消费和固定投资的持续势头。美国在商业服务贸易方面仍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2018年美国的服务出口总额为8 082亿美元,占世界服务出口的14%;美国服务进口总额为5 362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进口的9.8%,其中最关键的是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服务,旅行和其他商业服务在进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也在增加。[37]

二、全球贸易展望

2018年以来,由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实施及其他风险,贸易增速放缓,国际组织下调世界贸易增长率预测。2019年,由于影响贸易全球化、自由化的因素仍未消除,贸易保护主义风险尚存,世界贸易仍面临严峻挑战,增速可能会进一步放缓。

(一)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导致全球贸易增速放缓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导致全球贸易形势恶化,是拖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球贸易额增速已降至1%,是2012年以来最低水平。[38]随着贸易紧张局势和关税上涨继续对进出口造成压力,全球跨境商品流动迎来金融危机以来最慢的增速。由于贸易摩擦和英国脱欧等贸易环境和政策的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当前贸易紧张局势仍未得到解决,贸易疲软的态势仍在延续,WTO多次下调世界贸易展望指标,2019年2月19日WTO更新的世界贸易景气指数(WTOI)为96.3,是自2010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并且低于该指数的基准值100,表明贸易增长的下降趋势。这种持续的动力丧失凸显了缓解贸易紧张局势的紧迫性,持续的政治风险和金融动荡可能预示着更严峻的经济下滑。在贸易争端升级和信贷市场状况趋紧的情况下,WTO于2018年9月下调了贸易预测,预计贸易增长将从2018年的3.9%放缓至2019年的3.7%,但如果贸易条件继续恶化,则可能继续下调这些估计。相反,如果贸易政策的确定性能提高或者政策环境能够得到改善则可能会带来贸易增长的迅速反弹。[39]

根据媒体报道中与不确定性相关短语的使用频率,截至2019年4月,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为203.8,虽然低于2019年1月创下的341.3的峰值,但远高于从1997年到2015年的“平均”不确定性水平的基线值100。[40]341.3这个峰值是和美国与中国的贸易谈判同时出现的,原因是经济的不确定性阻碍了投资,对贸易产生了负面影响,因为投资支出往往依赖于进口。相反,贸易紧张局势的缓解预计将同时刺激投资和贸易。

(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更为显著

2018年,在2017年有所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正式走到台前,随即令原本较为强劲的世界贸易动能逐渐减弱。最主要的代表是美国,美国以“公平贸易”为借口,对中国及其他贸易伙伴加征关税,令全球贸易关系复杂化。同时由于特朗普贸易政策的多变性,极大增加了全球经济运行的紧张气氛,导致投资者信心大减,从而可能推迟或减少对外投资活动,对国际贸易带来进一步的负面影响。IMF的调查显示,出口订单增长疲软,出口相关行业情绪渐趋悲观。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资本品生产部门增长趋缓,资本支出减弱。主要发达经济体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下降。2018年第二季度德国制造业订单额下降6.5%,7月下降近1%。[41]这导致2018年没有重现2017年所创造的高额回报的强劲贸易增长。在经济政治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跨境投资的增长也将减弱。除美国外各国也纷纷采取各种贸易保护政策和措施,严重阻碍了贸易复苏的进程。除反倾销反补贴、关税壁垒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外,非关税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等形式的贸易保护手段更加频繁,出口鼓励政策、政府补贴以及本地化要求等新型贸易保护手段和措施层出不穷,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已成为全球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阻碍。

(三)诸边贸易协定成为更灵活的选择

当前各国对争端解决机制的有效性、补贴的范围以及对国有企业的待遇等问题看法各不相同。WTO的传统是所有成员必须在所有问题上达成一致,但当前WTO已有164个成员,各成员利益诉求差异较大,成员间达成共识难度越来越大。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一挑战将促使各国寻求更灵活的方法,包括在一组目标相同的国家之间达成诸边协议。在多边协议中,所有WTO成员都必须参与,但诸边协议仅涉及部分成员,并允许成员选择新的规则。虽然WTO仍偏爱多边协定,但当这些措施不可行时,诸边协议可能会提供次优的选择。与双边或区域性交易相比,诸边协议具有的优势是,如果WTO其他成员在以后决定加入原则上也是适用的,因此,它们在不破坏多边主义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克服了与多边谈判有关的潜在惯性。诸边协议的发展是很有前景的,如最初于1996年签署并于2016年扩大的《信息技术协议》,最开始有53个成员同意削减关税,然后将扩大至所有WTO成员。另外,WTO寻求通过达成多边协议来增加灵活性,这些协议能利用更广泛的倡议解决具体问题,2013年达成的旨在规范和改善海关管理的《贸易便利化协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