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人工智能减少人类不良行为

人工智能减少人类不良行为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某研究机构预计,未来将有50%以上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其实这种预计过于保守,即便是现在,在诸如工厂制造、汽车驾驶、手术医疗、居家生活、港口码头等很多领域,人工智能已经在为人类的行为做着减法,一些人工智能的成熟产品已经进入大规模普及的阶段。人工智能为人类的行为做减法,绝对是新兴商业一个值得期待的效率新变量。

人工智能减少人类不良行为

由于职业的原因,我接触过几位速记师,比较了解他们的工作状态。一场动辄两小时的新闻发布会,他们全程都要辛苦地工作,打字的速度要追上演讲者的语速,把每一句话都迅速无误地记录下来,这一方面十分考验他们大脑的短时记忆,另一方面也考验他们双手打字的速度。但这些都还不是最重要的考验,在长达两三小时的时间里,他们都要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这完全不是常人可以做到的。

但现在,速记师正在失去他们的工作,人工智能语言识别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机器不仅完全可以替代速记师的工作,甚至连发布会的现场翻译、记者写稿等工作也可以轻松胜任。如今,当一场新闻发布会或行业论坛结束,腾讯开发的智能写稿机器人Dreamwriter就可以几乎“零时延”地写作和发布新闻稿。

而这还仅仅是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工作,为人类的行为做减法的“冰山一角”。某研究机构预计,未来将有50%以上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其实这种预计过于保守,即便是现在,在诸如工厂制造、汽车驾驶、手术医疗、居家生活港口码头等很多领域,人工智能已经在为人类的行为做着减法,一些人工智能的成熟产品已经进入大规模普及的阶段。

智能音箱产品的快速普及就颇具代表性。目前,超过1/5的美国成年人使用亚马逊谷歌等的智能音箱产品,它们被摆放在客厅、厨房或卧室等地方。人们通常会使用智能音箱提问问题、播放音乐、了解天气、控制家电、打电话或者购物,智能音箱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一个得力“助手”。超过六成的美国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到智能音箱,使用频率非常高。

智能音箱最大的好处就是帮助人们的行为做减法,当你在厨房做饭、在客厅打扫卫生、在卧室躺下休息、在房间里伏案工作而无法腾出手或者来不及自己动手的时候,只需要一句话唤醒智能音箱,就可以吩咐它帮你做很多事,比如开空调、打电话、启动热水器、网上购物或者帮助搜索新闻等。智能音箱解放了人们的双手,让人们可以进行多任务处理,把人们的双手和时间腾出来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现代社会,人类每天需要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多,社会对人们的行为要求也越来越复杂。比如生产的产品越来越精密,工人手工已经处理不了,所以需要给制造工人的行为做减法,人们开发人工智能的工厂,开发可以给人类做“手术”的人工智能机器人。(www.daowen.com)

同时,人类也确实到了用人工智能帮助自己做减法的时候了。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时间宝贵,不能再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劳动上,以至于罗振宇感慨说“时间是新的战场”。现代人普遍觉得自己很忙,时间不够用,恨不得像八爪鱼一样可以多任务同时处理,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们想到了另外一个好办法——尽可能地“偷懒”,减少不必要的行为或时间的支出。比如,能用微信解决的就不愿亲自跑一趟,能够让机器去处理的就不想再用人工,能够用电脑计算的就不想再用脑力。而且你会发现,人们为自己上述的行为做减法,带来了效率的极大提升,这正是智慧商业帮助人类做行为减法的价值所在。

沃尔玛商场里等待人工结算的排长队人群对比新零售商场里方便快捷的网络支付,智慧码头的有序对比传统作业码头的混乱……观察诸如此类的新兴商业现象,你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人已经成了新兴商业效率的障碍

人类凭一己之力已经跟不上新兴商业的作业效率了,唯有借助人工智能之力,让代表着智慧商业的人工智能来替代人类工作或为人类的行为做减法,商业的整个过程才可以实现无缝的对接。

在新兴的智慧商业中,商业的每一个过程都在加快,每一个环节都越来越精细化,商业的每一个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海量的数据处理,商业衔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零误差、零时延和即时的双向反馈。相比之下,人类的行为已经无法胜任这样严苛的工作环境了,人类需要去做更有创造性、更需要灵感、更有意义的工作。

最大限度地把人的行为从商业过程中剪除,用更高效率的人工智能来替代,从而给人类的行为做减法,很多人将会因此失去自己的工作,这听起来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甚至让人不寒而栗、无法接受。但回顾人类的历史,文明的进步又何尝不是让自然力量和机器力量替代自己工作呢?人类的进化始终伴随着行为的解放,猿人解放双手去做更精细的手工,现代人解放大脑去研究科学知识。同样的道理,智慧商业的未来一片光明,人类无须杞人忧天、负重前行,只需自信面对、轻装上阵。人工智能为人类的行为做减法,绝对是新兴商业一个值得期待的效率新变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