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用户崛起:消费者消失背后的趋势

用户崛起:消费者消失背后的趋势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有很多人习惯性地将用户和消费者的概念混淆,或者误以为用户就等同于消费者,其实用户和消费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商业概念。传统商业都是围绕着“消费者”产生的,一切的商业行为也都是以消费者的消费为中心展开的。仅从基本的内涵来讲,用户和消费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商业概念,消费者意味着“购买即结束”,用户则意味着“付费即开始”。

用户崛起:消费者消失背后的趋势

在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之前,中世纪的欧洲人民普遍认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也就是信奉俗称的“地心说”——当时的人们迷信地认为所有的天体(包括太阳在内)都是围绕着地球旋转的。现在人们可以科学地理解天体运行规律,知道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宇宙中的天体总是绕着质量更高的天体旋转(准确地说是绕着它们共同的“质心”旋转),这样的科学认知早已经深入人心。

历史的进步总会刷新人们的认知,商业亦如是,人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思维看待未来的智慧商业。那么,对比现在和未来,商业又是以什么为中心运行的呢?人们对商业的认知是否也会经历类似“地心说”一样的命运呢?

其实,当前的商业进阶正经历着与“地心说”和“日心说”相类似的命运。传统商业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而新兴智慧商业则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它们围绕着两个完全不同的商业主体在运行。现在有很多人习惯性地将用户和消费者的概念混淆,或者误以为用户就等同于消费者,其实用户和消费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商业概念。如果把用户和消费者也比喻为天体的话,那么消费者可以是“月亮”,而用户就是“太阳”,从我们地球的视角去观察,会看到截然不同的两种商业运行轨迹。

传统商业都是围绕着“消费者”产生的,一切的商业行为也都是以消费者的消费为中心展开的。从企业研发产品,到制造商生产产品,再到销售商售卖产品,最终的目标都只是希望消费者用自己手中的货币选票来购买产品进行消费,当然企业还希望这种消费能够有一定的黏性,或者说品牌忠诚度。正因为传统商业围绕着“消费者”产生,所以传统商业的核心始终是消费,是买卖。

但新兴商业则是围绕着“用户”运行的,商业运行的目的是持续为用户提供商业便利和价值。从企业建立商业基础设施与用户建立有效连接,到每一个商业体通过互联网连接为用户提供吃穿住行用等的生活服务,其目标就是希望与用户建立起高频的商业联系和实时反馈的商业机制。商业体希望可以从用户手中持续获取一手的商业需求数据,从而完成对市场供需进行的无缝对接,而不仅仅是卖出产品或服务。正因为新兴商业围绕着用户来运行,所以新兴商业的核心是使用,具体表现不再是“买卖”,而是“收付费”。(www.daowen.com)

现实商业亟需一位像哥白尼一样的伟大人物站出来宣谕真理——“商业不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而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从谷歌、微软、特斯拉阿里巴巴、京东、小米腾讯,几乎没有一家互联网企业希望人们只是成为它们的“消费者”,而都希望人们能够成为与企业建立起有效连接的“用户”。比如,特斯拉就绝对不只是一家售卖电动车的公司,它与包括奥迪宝马通用丰田等在内的几乎所有传统汽车厂商都迥然不同,它是一家为特斯拉的用户提供电动车及自动驾驶等出行服务的公司。

而类似于特斯拉这样的情况正在我们生活的诸多领域中发生,人们纷纷放下了“消费者”的角色,进入了“用户”的角色当中。在10年之前,假如你去一家电影院购买电影票,影院只是希望把票卖给你,增加票房收入而已,你只是影院的一个消费者;但如今的“猫眼电影”则完全不同,它希望能够与你建立起高频的商业连接,它希望每次你想看电影的时候,都能想到它的口碑推荐,想到可以在它上面购买电影票,想到它的在线选座功能,总之,它希望你使用它而非消费它,希望你是用户而非消费者。

仅从基本的内涵来讲,用户和消费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商业概念,消费者意味着“购买即结束”,用户则意味着“付费即开始”。而最为关键性的区别还在于,两者对于整体商业效率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用户之于总体商业效率提升的贡献,要数倍甚至数十倍于消费者之于总体商业效率提升的贡献。用户沿着互联网连接向上反馈的供需数据信息不仅为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市场决策依据,更成为商业体向广袤的智慧商业世界进行精确探查的一个个敏锐的神经突触。未来,没有用户的企业就如同患了眼盲症一样,看市场是盲人摸象,搞竞争是如临深渊,而有用户的企业则变得火眼金睛,不仅对市场的现状和趋势了如指掌,更对赢得竞争胸有成竹。本章内容要讲述的,正是继“存量”和“正反”之后的第三个影响智慧商业效率的新变量——用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