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跟赋能到底有什么不同?举个例子:
管理理论强调,一个人的管理半径不能超过七个人,也就是说直接汇报者不能超过七个人。但是在谷歌,直接汇报的人数经常是二十多个甚至三四十个,为什么会有这样安排?背后的逻辑就是赋能。领导者为下属提供了知识上的支持,进行了各种资源整合,可以帮助下属取得更大的成绩。目的不是为了管理,管理者完全可以不管管理边界这件事情,如此便打破了管理的半径,逼着他们去适应全新的运作方式。
互联网时代,是个创造力革命的时代。创造者最主要的驱动力是创造带来的成就感和社会价值,自激励是他们的特征。这一点跟传统体力劳动者,甚至一般的知识劳动者都有根本的不同。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激励,而是赋能,也就是给他们提供能更高效的环境和工具。
未来组织最重要的职能是提高创造力成功的概率,而赋能就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唯一方法。
管理型组织,通常具有这样几个特点:设定的规章制度比较严格,员工必须认真执行;团队的组织架构是金字塔式,实施一项决策,需要层层下发;管理者喜欢管控下属,下属不听话,他们就会不满意,甚至觉得员工违抗了他的权威;制订严格的绩效考核指标,以考核结果来判定员工的工作能力等。在这样的组织模式中,员工不仅会倍感压力,还无法发挥自主性,创造性难以发挥,积极性受挫。(www.daowen.com)
而赋能型组织却与之相反。这种管理模式,虽然也会制定各类规章制度,还需要运用要基本的管理方式,但更看重为员工赋能。比如,员工高效完成工作后,可以分享相关利益;表现好得到奖励,表现不好就要受罚。在这里,员工的创造意识会被激发出来,员工更喜欢从事更有挑战型的工作;在宽松的工作环境中,员工能够获得较强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在个体崛起的时代,只有发挥个体价值,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绩效。虽然说,管理型组织适用于人数众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但并不意味着员工众多的企业就一定要采取管理型组织。很多企业员工多达上万甚至十几万,但本身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而是高新科技、需要创新的的企业,员工的工作需要解决“面”化问题,如此就需要将庞大的组织结构划分成尽可能小的单元,让优秀人才尽可能在一起协力解决问题。
在传统的组织结构中,团队都是按照相同的工作岗位来划分,同一个团队中的员工岗位工作、技能等基本上都差不多。而在新型组织结构中,最优秀的、不同岗位和技能的人被集合在一起,需要合力去解决最困难的任务。所以,未来的趋势就是优秀人才聚在一起。
很多企业都把创新作为未来的发展目标,不管在任何场合,都强调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要求各团队都要把创新作为工作要求,但是仅依靠这种灌输型的宣导,作用并不大。如果组织结构不支持这种对创新的要求,也就无法让企业形成创新的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