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仅就培训一项职能来说,就意义大于结果,HR只能在培训人数、授课时数、满意度等方面无病呻吟。因此,HR应该变成市场经济规则的制订者,成为满足市场各类需求的资源服务输出平台。HR平台中的资源越多,HR的工作价值就会越大。此种情况下,HR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技术运营方法,在学习平台上提供可供选择的资源,如管理的、文化的、生活的、哲学的、经济的等内容,供员工选择。
激发组织活力的基础,或者说赋能员工的前提条件是,员工应该具备胜任工作的能力。在传统组织中,为了让员工具备胜任力,HR殚精竭虑,多使用胜任力模型、学习地图、绩效评估等工具。可是,现实永远是残酷的,即使HR熟练掌握了这些工具,但有时也会不得要领。仅就培训一项职能来说,就意义大于结果,HR只能在培训人数、授课时数、满意度等方面无病呻吟。
就某一职能设计一套“专业套装”,会使HR成为计划经济的调控者,即使计划再科学,也无法满足市场变幻莫测的需要。因此,HR应该变成市场经济规则的制订者,成为满足市场各类需求的资源服务输出平台。HR平台中的资源越多,HR的工作价值就会越大。
当然,前提是HR要秉持“人是有自我实现和自我提升需要的”的人性价值观,除此之外,还不能对员工的个人成长做过多的干涉。此种情况下,HR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技术运营方法,在学习平台上提供可供选择的资源,如管理的、文化的、生活的、哲学的、经济的等内容,供员工选择。同时,还可以举办类似“TED”的活动,从根本上引爆员工学习和成长的热情。再加上组织架构的略微调整,相信人力资源定然能够实现最需要的项目配置。(www.daowen.com)
激励机制也是如此。与其费时费力地思考如何给员工更有效的激励,还不如打造一个多变的、丰富的激励平台,甚至可以导入一些外部激励资源,让员工源源不断地输出公司需要的绩效和行为,从而兑换相应的奖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赋能型组织:未来组织不是管理,而是赋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