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效能组织管理模式优化策略

高效能组织管理模式优化策略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高赋能组织管理模式,是指帮助员工建立使命感,授予工作的自主权,增强员工能力,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高赋能组织并不否定层级的必要性,因为通过层级组织人群,已经是经过千百年检验的有效组织方式。由于权力来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赋能组织减弱了管理者的指挥权,把控制权分散到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组织体系,突出了协调权和激励权。

高效能组织管理模式优化策略

所谓高赋能组织管理模式,是指帮助员工建立使命感,授予工作的自主权,增强员工能力,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这种模式的关键词是赋能,核心思想是减少自上而下的控制,让员工拥有更多的权力,拥有更多的决策和行动的自主空间。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赋予员工正式的权力;二是提升员工能力,与正式权力匹配;三是信息开放透明。三个方面对应着权力的三个来源:法定权力、专家权力和信息权力。这三种权力是最基础的权力来源,而其他权力来源,如奖赏和惩戒权力,则是从法定权力衍生出来的。

管理模式要建立在某种组织结构上。这里有两幅图,图1就是传统的组织结构,可以发现里面存在的问题。图2是高赋能组织的结构。如下所示:

图1 传统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1是一个简单的组织结构,共包括三个传统的层级:基层、中层和高层。这种结构明确地反映出了权力关系。H指挥和控制着M1、M2和M3,M1指挥和控制着G11、G12和G13。在这种权力结构关系中,M1会感到被H压制,而G11、G12和G13会感到被M1压制。而且,基层(G11、G12和G13)和高层H之间的互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M1,M1扮演了重要的中介角色。如果中介角色扮演得好,组织的上行下达通畅,表现出的执行力就强;如果中介角色的行为偏离了组织目标,会给组织的运作带来大麻烦。

图2 高赋能组织结构示意图

跟图1相比,图2最大的变化是重新对权力进行了分配,不同岗位的权力被放到了同一个平面上。以部门1为例:M1虽然依然是部门负责人,但职责是保证部门1的目标有助于实现组织的大目标,负责部门资源的分配,协调G11、G12和G13的工作,不能指挥和控制G11、G12和G13。比如,当部门1接到一个目标任务时,如果G11最熟悉这个目标,那么G11就具备行动的决策权,M1要协调各种资源给予支持,帮助部门1实现这个目标。同样,H的职责是协调部门1、部门2和部门3的工作,而不是指挥和控制M1、M2和M3。接到一个业务时,如果部门1最熟悉,那么部门1就有更多的发言权,H则要协调各种资源给予支持,帮助完成这个业务。

图2中依然存在层级,但不同的层级是以一圈套一圈的方式出现的。高赋能组织并不否定层级的必要性,因为通过层级组织人群,已经是经过千百年检验的有效组织方式。但是,图2中的权力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权力来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赋能组织减弱了管理者的指挥权,把控制权分散到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组织体系,突出了协调权和激励权。(www.daowen.com)

为了建立高赋能的组织管理模式,就要采取下列行动:

1.建立使命驱动、开放透明的语言体系和文化体系。

2.分散或减弱传统管理者的权力,把权利赋予更多的人。

3.更新组织结构和岗位,动态迭代,明确职责。

4.引导员工不断提高能力,建立T型、斜杠型等新的员工能力发展路径。

5.引导员工成为工作的主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