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构建日常管理体系,就要做好五件事情:
1.打造基于团队的组织结构。大企业一般都规模大、人员多,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在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时,显得比较笨拙,总会遇到企业从边缘逐渐壮大并颠覆原有格局的危机。由此,企业规模大与调整适应能力差也就成了无法调和的矛盾。为了克服大企业病,企业就要积极寻求高效执行关键任务的团队,打造基于团队的组织架构,其核心是将小团队优势发挥到大企业中。具体方法是:打破森严的层级架构,减少管理层级,促进组织结构扁平化,改变信息的流向,使之从单向的自下而上或自下而上变为网状方向;下沉决策权力,赋予一线团队“开火”权,让他们自己调整适应;打造一个企业平台,为员工提供竞争舞台,建立内部竞争机制,直面市场,将市场压力和经营意识渗透到员工中;突破部门、专业的深井,建立一种跨部门、跨团队的联系,建立互信、目标共享,将团队真正融合成一个整体。
2.领导积极赋能下属。上级领导者对员工的影响最直接,组织赋能的职责自然要落实到领导者身上。在授权赋能的组织内,领导者对员工的指导比传统的层级组织要多,会将更多的选择权授予下属,能将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绩效辅导等工作提升到一定高度。具体方法是:创造激动人心的愿景并赋予其意义,激励员工认同该愿景并为实现它而努力合作;根据员工的不同成熟度实施权变式领导,采取“双眼紧盯,双手放开”的策略,提高领导行为的有效性;善于智力激发,借助授权、参与、群策群力等方法引导下属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挑战自我,积极成长,并激发和整合所有员工的智慧;有爱才之心,关怀下属的个性化成长,鼓励员工应对变革和挑战;为员工提供一定的工作指导,创造并维系良好的团队工作氛围,同时为员工提供资源保障、信息透明、良好协作等支持。
3.提高员工的动力、权力与能力。员工是组织赋能的客体,也是发挥能量的主体,因此赋能的最终落脚点要放在员工身上。如此才能让员工感受到组织赋予的能量与支持,激发起内心赢得竞争的动机,提高其创新与学习能力,而这也是成功赋能的关键。具体来说,要做到下面几点:
(1)给员工施加一定的压力。授权赋能,既要给员工更多的信任,同时也要将高绩效、快速成长、果断决策的压力传递给员工,促进员工成长。
(2)激励员工。激发员工内在的工作动机,使员工认识到自己是受到组织信任和重视的,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当前及未来的工作。
(3)辅导与培训。授权的前提是员工具备相应的能力,能够合理支配权力,做出科学决策。企业在授权赋能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员工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建立一套与各层级胜任素质模型相匹配的培训开发体系,努力提高员工能力,更大地发挥赋能的价值与作用。
4.有效地进行沟通。人的意识是能动的、有力量的,语言是意识传递的载体,虽然无形,但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是人与人能量交换的重要方式。在人类的感觉中,语言是最适合交流的一种方式。交流使双方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赋能、降能与失能,与他人交换是显能,是外循环;与自己交换是潜能,是内循环,而沟通交流重要的是赋能而非降能、失能。(www.daowen.com)
赋能交流需关照的是观察与感受、需要与请求,具体要求是:
(1)要客观观察,不能混淆了观察和评论的概念。
(2)要清晰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当需要得到满足时,感受是兴奋、喜悦、甜蜜、兴高采烈、快乐、感动、愉快、心旷神怡等;当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感知是害怕、担心、焦虑、心神不宁、心烦意乱、苦恼、生气等。
(3)正确表达对感受的看法。感受通常有四种反应:自责与反驳,接纳与需求。如果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一味把不良感受归咎于对方,容易让对方感到自责和内疚;反之,如果从自身出发,正确表达需求,就容易获得对方的接纳,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4)请求要具体,目的要明确,及时了解对方的反应。
5.上下同欲,思想一致。想要从管控到赋能,组织上下就要保持思想的一致,不能跑偏,要有明确的追求。这是日常管理体系必须做到的事情。如果不愿意做或者做不到,就只能靠制度、规范、约定和流程来进行管控。
总之,企业要在员工与组织之间共建一个释放创造力的共享平台,在此共享平台中,最重要的是“从命令控制式”管理转向“授权赋能式”管理。有的组织体系比较大,有很多刚性要求,但只要找到更强的信息平台和企业文化即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