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激发下属的势气,除了鼓励之外,没有什么比纪律更为重要的了。纪律是人的重要约束力,也是团队的精神连接纽带。
古代统帅带兵打仗数十年,从来都以军纪为约束军队、提高战斗力的关键。治军以严明的约束士兵,主张军队之中爱人之道,以严厉为主,如果过于宽厚,那么下属的心就会松弛而浮躁,所以绝不可因人才难得而迁就,舍军令而迁就人才。
过去有许多著名将领十分看重军队的人气,而讨厌那些散漫的游侠。清代时的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最不喜欢那些走江湖的剑侠,而更看重部队的纪律。在祁门时,有一人前来投奔,自称皖省名使许荫秋。武艺的确一流,但曾国藩考虑到军中纪律如铁,侠士则以散漫,游走为习,故不收留。幕僚问他何故。他说这种剑侠大多无赖流氓,不受当地约束,邪多正少,不遵守国家法度,虽武功高超,但留之则坏军纪且会影响军中风气。名侠尚且不留,此后再无侠客一类的人来投奔了。曾国藩始终没有一次破坏了自己的规矩。即使对爱将也是如此。
曾国藩初带兵时,李鸿章投到门下做幕僚,但自觉自己为进士身份,内心高傲又有文人散淡习气,所以多次不参加早练,无访军令申申,自己则总是日上三竿才大梦方觉。这样,一连三天,曾国藩看在眼里碍于情面暂不作声。第四天天未亮,曾国藩就派人告诉李:“曾大人说,每日早起早练是统一军令,即使有病也得起来,大家等你去后再用餐。”
李鸿章这才感到心理紧张,赶紧披衣下床,踉踉跄跄地直奔餐厅,心中忐忑不安。曾国藩瞪了李鸿章一眼,端起碗吃饭,幕僚们跟着端起碗来。一言不发。吃完饭后,他放下碗筷,面对所有同僚,一字一句地说:“少荃,既到我这里来,就要遵守我的规矩。此间所尚的,是统一的军令,任何人也不得例外。”
说完,甩手走出餐厅,这一句好像当头棒喝,李鸿章被打得目瞪口呆,半天没转过弯来。
从那天起,李鸿章果然十分遵守军令,一改过去骄横清高的文人习气,虚心学习周围的一切,而良好的纪律和风气也使得湘勇这一支军队成为能征善战的劲旅,在国内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领导一个团体,最重要的就是纪律。与纪律相比,其他的一切都是第二位的。
本世纪70年代,日本伊藤洋货行的董事长伊藤雅俊突然解雇了战功赫赫的岸信一雄,在日本商界引起了一次震动,就连舆论都用轻蔑尖刻的口吻批评伊藤。(www.daowen.com)
人们都为岸信一雄打抱不平,指责伊藤过河拆桥,将三顾茅庐请来的一雄解雇了,是因为他的东西全部榨光了,已没有利用价值。在舆论的猛烈攻击下。伊藤雅俊却理直气壮地反驳道:“纪律和秩序是我的企业的生命,不守纪律的人一定要处以重罚,即使会因此减低战斗力也在所不惜。”
那么,事件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现任经理岸信一雄是由“东食公司”跳槽到伊藤洋货行的。而过去伊藤洋货行是以从事衣料买卖起家,所以食品部门比较弱,因此伊藤才会从“东食公司”挖来一雄,“东食”是三井企业的食品公司,对食品业的经营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于是有能力、有干劲的一雄来到伊藤洋货行,宛如是为伊藤洋货行注入一剂催化剂。
事实是,一雄的表现也相当好,贡献很大,十年间将业绩提升数十倍,使得伊藤洋货行的食品部门呈现一片蓬勃的景象。
但从一开始,一雄和伊藤间的工作态度和对经营销售方面的观念即呈现极大的不同,随着岁月的增加裂痕愈来愈深。一雄是属于海派型,非常重视对外开拓,常支用交际费,对部下也放任自流,这和伊藤的管理方式迥然不同。
伊藤是走传统、保守的路线,一切以顾客为先,不太与批发商、零售商们交际、应酬,对员工的要求十分严格,要他们彻底发挥他们的能力,以严密的组织,作为经营的基础。这种类型的伊藤当然无法接受一雄的豪迈粗犷的做法,伊藤因此要求一雄改善工作态度,按照伊藤洋货行的经营方法去做。
但是一雄根本不加以理会,依然按照自己的做法去做,而且业绩依然达到水准以上,甚至有飞跃性的成长,充满自信的一雄,就更不肯修正自己的作法了。他说:“一切都这么好,证明这路线没错,为什么要改?”
这件事情不单是人情的问题,也不尽如舆论所说的,而是关系着整个企业的存亡问题。对于最重视秩序、纪律的伊藤而言,食品部门的业绩固然持续上升,但是他却无法容许“治外法权”如此持续下去,因为,这样会毁掉过去辛苦建立的企业体制和组织基础的。从这一角度来看待这一事件,伊藤的做法是正确的,军律的确是不容忽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