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级法
实际上,分级法属于相对考核法的具体技术,主要有:
(1)简单分级法:这是将所有被考核者进行相互比较,选出最好的一位排在第1名,找出次优的排在第2名,如此等等,直到把所有的员工筛选完为止。
(2)交替分级法:与上一个分级方法不同,首先找出最优者,其次找出最差者,然后找出次优者和次差者,依此类推,直至将被考核者全部筛选完为止。
(3)对偶比较法(也称成对比较法):将全体被考核者逐一配对比较,将每一次比较结果记录下来,然后统计每一位被考核者“胜出”的次数,根据“胜出次数”排列被考核者的等次。这种方法通常进行综合比较,比较的次数可以运用数学上的排列组合求得。当被考核者达10人以上时,由于对偶比较次数太多,运用起来比较麻烦。
(4)强制正态分配法:这种方法的根据是在一个群体中,考核成绩服从“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具体做法是,首先,确定各考核等级人数在总数中所占比例。例如:若划分成优、中、劣三等,则分别占总数的30%,40%和30%;若分成优、良、中、及格、劣五个等级,则每等级分别占10%,20%,40%,20%与10%。然后,在对被考核者进行相互比较的基础上按比例强制将其分入一定的等级。
2.图尺表评价法(量化等级评价法)
评价等级说明:
O:杰出(Outstanding)在所有方面的绩效都十分突出,并且明显地比其他人的绩效要优异得多。
V:很好(Very Good)工作业绩的大多数方面明显超出职位的要求。工作绩效是高质量的并且在考核期间一贯如此。
G:好(Good)是一种称职的和可信赖的工作绩效水平,达到了工作绩效的要求。
I:需要改进(Improvement Needed)在绩效的某一方面存在缺陷,需要进行改进。
U:不令人满意(Unsatisfactory)工作绩效水平总的来说无法让人接受,必须立即加以改进。绩效评价等级在这一水平上的员工不能增加工资。
N:不做评论(Not Rated)。在绩效等级表中无法利用标准或因时间太短而无法得出结论。
3.关键事件法
它的基本方法是每人都以一定的分数(如70分)为基本分,然后根据一系列加分和减分项目进行计算得出考核总分。一般地,是由主管人员将每一位下属员工在工作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同寻常的好行为或非同寻常的不良行为(或事故)记录下来。然后在某一段固定的时间(比如6个月)里,根据所记录的特殊事件来决定下属的工作绩效(图8-1)。(www.daowen.com)
图8-1 关键事件法流程图
4.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法(MBO)是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的,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目标管理法实施步骤如下:
(1)确定组织目标。
(2)确定部门目标。
(3)讨论部门目标。
(4)确定个人目标。
(5)工作绩效评估。
(6)提供反馈。
5.360度反馈方法
360度反馈评价可称为多源评估或多评价者评估,它不同于自上而下,由上级主管评定下属的传统方式。在360度评价中,评价者不仅仅是被评价者的上级主管,还包括其他与之密切接触的人员,比如同事、下属、客户等,同时包括自评。它是一种从不同层面的人员中收集考评信息,从多个视角对员工进行综合绩效考评并提供反馈的方法,或者说是一种基于上级、同事、下级和客户等信息资源的收集信息、评估绩效并提供反馈的方法。
6.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哈佛商学院的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和诺朗诺顿研究所所长(Nolan Norton Institute)、美国复兴全球战略集团创始人兼总裁戴维·诺顿(David Norton)所从事的“未来组织绩效衡量方法”一种绩效评价体系。当时该计划的目的在于找出超越传统以财务量度为主的绩效评价模式,以使组织的“策略”能够转变为“行动”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全新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平衡计分卡自创立以来,在国际上,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很快引起了理论界和客户界的浓厚兴趣与反响(图8-2)。
图8-2 平衡记分卡结构图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先进的绩效衡量的工具。平衡计分卡将战略分成四个不同角度的运作目标,并依此四个角度分别设计适量的绩效衡量指标。因此,它不但为企业提供了有效运作所必需的各种信息,克服了信息的庞杂性和不对称性的干扰,更重要的是,它为企业提供的这些指标具有可量化、可测度、可评估性,从而更有利于企业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促进企业达成战略与远景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