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穆勒相互需求理论简析

穆勒相互需求理论简析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穆勒在184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相互需求理论。穆勒认为,国家间商品的交换比例是由两国对彼此商品的需求强度决定的,交换比价或贸易条件是否有利,应视贸易双方对另一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强度的强弱而定。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为贸易条件的确定提供了解释,发展了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

穆勒相互需求理论简析

作为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穆勒(John stuart Mill)在184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相互需求理论(Reciprocal demand theory)。他认为比较优势说虽然对贸易条件取决于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比较成本的比值这一点做出了规定,即两种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定在两种比较成本的比值之间,但是李嘉图没有指出这个幅度内的具体交换比例是如何形成的。因此,他提出“相互需求说”来说明这些问题。

穆勒认为,国家间商品的交换比例是由两国对彼此商品的需求强度决定的,交换比价或贸易条件是否有利,应视贸易双方对另一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强度的强弱而定。如果外国对本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大于本国对外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即外国的相对需求强度较大,本国的相对需求强度较小,则外国在同本国的竞争中就不得不做出某些让步,最终决定的国际贸易条件比较靠近外国的国内交换比例,因而本国就可以获得相对较大的贸易利益。(www.daowen.com)

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为贸易条件的确定提供了解释,发展了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但是该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个原理只能应用于经济规模相当、双方的需求对国际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两个大国经济。如果两个国家经济规模悬殊较大,那么大国的国内价格比例将成为国际市场交换比例,而不存在相互需求强度决定的贸易条件。并且,穆勒理论的表述还欠精确,后来的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和埃奇沃思用更严密的方式阐释了他的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