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是一位开创性的人物。虽然从古希腊的思想家一直到亚当·斯密,人们已经觉察到分工专业化和自由贸易的好处,但是只有到了李嘉图,国际贸易的原因和贸易发展的方向这一经济学中十分重要的研究成果才被发展。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这本著作中,发展了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突破了绝对优势的局限,提出了沿用至今的比较利益学说(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用了斯密绝对利益说的基本分析框架,同样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生产两种商品,即“2×2×2”模型;交易双方的生产成本不变,且规模报酬不变,即生产函数为一次齐次;生产要素在一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不能流动;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并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生产和交换。但是李嘉图在其模型中却放松了斯密理论中绝对优势这一最重要的假定条件,而代之以比较优势的假定。
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核心思想是: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它仍然可以通过参与国际贸易获利。两国间贸易可能性存在的原因在于:两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绝对差距并不是在生产任何产品上都是一样的,于是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绝对劣势较小的商品(也就是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大的商品(也就是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同样,对于在两个商品上都拥有绝对优势的国家而言,也不必生产全部商品,只需选择其绝对优势较大的商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而进口绝对优势较小的商品。简言之,所谓比较优势即指绝对劣势中较小者,或者说绝对优势中较大者。李嘉图认为是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异导致了相对劳动生产率的不同,进而导致对生产成本的相对价格的不同,两国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构成了贸易的基础。这一贸易基础大大拓展了国际贸易的可能性和范围,这样,贸易各国通过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可提高整个世界的产出水平,同时贸易得益也增进了本国的福利。(www.daowen.com)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发展了斯密的理论,揭示出国际贸易因比较利益而发生,并且具有互利性,证明了各国通过专门生产并出口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比较劣势的商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从而为世界范围内更大规模地开展国际贸易奠定了理论基础,这是该学说的主要贡献。但是该理论的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如要素在国际完全不能流动的假设就是不现实的。而且按照该学说,比较利益相差越大则贸易发生的可能性越大,那么当今的贸易便应该主要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展开,但现实却是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比重不断上升。这使得人们对传统的比较利益说的适用程度产生疑问。而且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还只是一种静态分析,对于比较利益的根源及形成机制还未能做出很好的解释,这些都由后来的经济学说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