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业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与社会发展进程密切相关的产业,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也是现代工业的起源。历史上,通过古代的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布匹等源源不断地被运往西方,同时,西方的商品、文化和宗教又流入中国,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而近代纺织工业起源于英国,后分别兴起于美国、德法,再转向日本,又转向韩国等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然后传递到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发展中国家。
在过去的几十年的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发达国家将失去比较优势的纺织服装加工业迁移到周边劳动力较为低廉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欧盟向土耳其、东欧国家转移,日本向中国、东南亚国家转移,生产重点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化学纤维、印染、服装设计和销售、产业用纺织品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现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已成为世界纺织品服装的主要供应中心,而西欧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则成为世界纺织品服装主要的消费市场。
关于世界纺织服装业的转移历史主要划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一)18世纪~19世纪末(英国棉纺织业的兴盛期)
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出现和当代数字化技术、材料创新等都大大推动了纺织工业的发展。最早开始的纺织品工业化生产出现在英国,并成为大英帝国强有力的产业。
19世纪初,英国的现代棉纺织业开始在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和美国的现代棉纺织业也相继建立起来。但在整个19世纪,英国仍然是世界上纺织工业的中心,在19世纪20年代,英国拥有的棉纱锭数比法国多3~4倍,比德国要多10倍以上。机器纺织品以其巨大的生产能力和低廉的价格,使之成为19世纪英国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但是到19世纪末期,英国棉纺织能力开始出现衰退。据统计,1839年英国占世界棉纺织业的工厂厂内棉锭数的69.2%,到1895年时,下降到49.2%。
(二)20世纪初~20世纪末(美国、日本、中国相继成为纺织大国)
进入20世纪后,英国棉纺织能力延续了19世纪末开始的衰退和停滞局面。1900年英国棉花消费量和生丝消费量都被美国超过,美国的棉纺织业生产能力开始不断扩张,并成为世界纺织品产量的第一大国。然而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纺织业也步入了下降阶段。根据相关数据,1939年,美国的棉纺锭总数为2 569万锭,1955年为2 225万锭,到1965年下降为1 936万锭,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已由世界上纺织品出口大国变为进口大国。1963年,美国进口纺织品6.8亿美元,占世界纺织品进口总值的10%;到1982年,其纺织品进口额达28.5亿美元,占世界进口总额的6%。到近几年,美国年人均进口纺织品额约300美元,其中特别是服装在美国各类纺织品进口中占有突出地位。
取代美国成为纺织大国的是日本。从19世纪末开始,日本首先从进口英国的棉纺产品开始,之后又进口棉纱,纺织后在国内市场进行销售。到1900年时,日本已经能够进口棉花,出口棉纱。到20世纪初,日本已经发展为棉纺织产品的主要出口国。日本纺织业产值在20世纪20年代初占到其工业总产值的一半,1925年日本纺织品出口额占其商品总出口额的67.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纺织业成为日本国民经济中获取外汇和资本积累的最主要的经济部门,推进了日本经济的起飞。但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其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市场上逐步失去了优势,产业结构面临调整,日本的纺织业也趋向衰退。1961年,纺织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11.3%,出口比重也降为16%。(www.daowen.com)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由于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其自身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升级,部分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也需要向外进行转移。于是,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成为主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地点。到1980年,日本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占世界纺织品出口的9.3%,但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日本纺织工业的发展速度已经开始减缓,随着一个又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及其较强的出口能力,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世界纺织品服装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日本纺织品生产的比较优势日趋减少。尤其是1985年日元大幅度升值,纺织业遭到了致命的打击,再难形成出口优势,1986年日本成为纺织品净进口国,从此改变了数十年纺织品贸易年年顺差的局面。日本纺织业也顺应这一趋势,从此开始积极在海外低成本地区投资设厂,以此继续保持纺织业的核心竞争力。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为了经济转型和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将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向东盟四国和中国转移,自己则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香港在1984年和1987~1993年间取代意大利成为世界第一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地区。1994年开始,中国一直保持全球第一大纺织服装出口国的地位。
(三)21世纪初~(中国纺织工业继续发展,并开始向外转移)
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中国大陆逐渐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手中接过世界工厂的接力棒,在某种程度上,把这根接力棒传递给周边和世界的其他国家是中国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换代的必经之路,到21世纪,尤其是近几年,纺织业又向东南亚众多发展中国家转移。
目前,中国的发展正在迅速逼近亚洲“四小龙”在历史上曾经经历的“拐点”。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原材料成本的居高不下正在迫使纺织服装企业改变依靠数量增长的模式。
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很多纺织服装企业已开始投资于东南亚等国家,利用当地更廉价的劳动力来获取利润;日本、韩国的一些服装生产企业也开始重新进行全球布局,如日本TOMIYA服装公司在中国生产比例曾一直保持在海外生产总量的40%左右,2006年该公司将这一比例降低到25%,而越南生产所占比例将原来的5%提高到43%,在缅甸生产所占比例也将原来的20%提高到27%左右的水平。
在历史上,韩国(1972~1981年)和中国台湾花费了大约十年的时间,才逐渐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电子工业代替了轻工产品的出口,并发展了十大战略工业。考虑到我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国内地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国际产业转移可能要花费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在这期间,必须成功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网络经济的条件下,全球配置资源,利用知识外溢的有利条件,实现跨越式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