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奠基性理论之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W.A.Lewis)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系统地提出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并存着农村中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的农业和城市中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部门,因为农业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能够促使二元经济结构逐步削减。
同时纺织产业自身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也加强了这种二元经济结构。从自然属性来说,作为加工工业,对其加工的原料具有较大的兼容性;其加工技术中,生产要素、资本与劳动配置比例的范围也较宽,为多种生产方式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从社会属性来讲,纺织业既是传统的产业,与小生产方式联系在一起;同时纺织业也是现代产业,是与现代化的大机器生产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更加突出,并具有其特殊性。目前受户籍制度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市场和城市劳动力市场是分割的两个市场,低报酬劳动力的大量供给,资本的成本较高,大大促进了我国劳动密集型纺织业的发展,所以劳动力的供给状况直接决定了今后我国纺织业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话题自然也就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对今后我国纺织业发展的影响(www.daowen.com)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4年全年经济增速下滑的同时,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也出现了连续第三年的下降。据统计,16~59岁的劳动年龄段人口在2014年减少了371万人,降幅超过了2013年。“人口红利”的消退也称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表象之一。
随着工业化发展,中国已经达到了“刘易斯拐点”,这是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已经见底的状态。虽然此观点仍存在争议,但普遍认为,过去劳动力供给从过剩逐渐走向短缺,在纺织行业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劳动力人口的减少确实会造成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这对纺织企业来说确实增加了生产成本。
以成本优势为例,中国昔日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一去不复返,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在这个昔日优势逐渐消失的同时,新的优势正应运而生。劳动力人口的减少会导致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在那些出现劳动力短缺的地区和行业,劳动者工资待遇、劳动保障有可能出现实质性的改善。而且从另一方面看,也会倒逼企业从依靠人力转向依靠创新,转向提高生产效率,转向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