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局部地区空间极化结构演化的差异化趋势

局部地区空间极化结构演化的差异化趋势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3.4.1沿江地区空间极化结构逐渐强化对1978年、1984年、1988年、1995年、2002年、2010年等年份沿江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模型进行构建,如图8-19所示,构建结果如表8-14所示。图8-19江苏省沿江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构建表8-14江苏省沿江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构建结果续表8-14根据表8-14和图8-19,抽象出沿江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模式演化示意图8-20,并将各年空间极化结构的参数整理成表8-15。

局部地区空间极化结构演化的差异化趋势

8.3.4.1 沿江地区空间极化结构逐渐强化

对1978年、1984年、1988年、1995年、2002年、2010年等年份沿江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模型进行构建,如图8-19所示,构建结果如表8-14所示。

1978年,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扬州市区、镇江市区、丹阳市、常州市区、无锡市区、苏州市区、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南京市区、泰州市区、南通市区、张家港市、江阴市、宜兴市、扬中市、仪征市、靖江市、海安县、如东县、启东市、高淳县等23个行政单元;非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金坛市、溧阳市、溧水县、句容市、姜堰市、泰兴市、如皋市、海门市、高邮市、江都市、宝应县、兴化市等12个行政单元。集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扬州市区、镇江市区、丹阳市、常州市区、无锡市区、苏州市区、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等10个行政单元;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南京市区、泰州市区、南通市区等3个行政单元;次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张家港市、江阴市、宜兴市、扬中市、仪征市、靖江市、海安县、如东县、启东市、高淳县等10个行政单元;外围区的分布范围与非极化区相同。

1984年,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扬州市区、镇江市区、扬中市、常州市区、无锡市区、江阴市、苏州市区、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南京市区、泰州市区、南通市区、宜兴市、丹阳市、金坛市、溧阳市、溧水县、高邮市、仪征市、江都市、靖江市、海门市、启东市、高淳县等27个行政单元;非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句容市、姜堰市、泰兴市、如皋市、海安县、如东县、宝应县、兴化市等8个行政单元。集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扬州市区、镇江市区、扬中市、常州市区、无锡市区、江阴市、苏州市区、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等12个行政单元;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南京市区、泰州市区、南通市区等3个行政单元;次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宜兴市、丹阳市、金坛市、溧阳市、溧水县、高邮市、仪征市、江都市、靖江市、海门市、启东市、高淳县等12个行政单元;外围区的分布范围与非极化区相同。

1988年,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扬州市区、镇江市区、扬中市、常州市区、无锡市区、江阴市、苏州市区、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南京市区、泰州市区、仪征市、南通市区、宜兴市、丹阳市、金坛市、溧阳市、溧水县、江都市、靖江市、如东县、启东市等25个行政单元;非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句容市、姜堰市、泰兴市、如皋市、海安县、海门市、宝应县、高邮市、兴化市、高淳县等10个行政单元。集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扬州市区、镇江市区、扬中市、常州市区、无锡市区、江阴市、苏州市区、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等12个行政单元;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南京市区、泰州市区、南通市区等3个行政单元;次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宜兴市、丹阳市、金坛市、溧阳市、溧水县、仪征市、江都市、靖江市、如东县、启东市等10个行政单元;外围区的分布范围与非极化区相同。

1995年,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扬州市区、镇江市区、扬中市、丹阳市、常州市区、无锡市区、江阴市、宜兴市、苏州市区、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南京市区、泰州市区、句容市、金坛市、溧阳市、溧水县、仪征市、江都市、南通市区、靖江市、如东县、海门市、启东市等27个行政单元;非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姜堰市、泰兴市、如皋市、海安县、宝应县、高邮市、兴化市、高淳县等8个行政单元。集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扬州市区、镇江市区、扬中市、丹阳市、常州市区、无锡市区、江阴市、宜兴市、苏州市区、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等14个行政单元;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南京市区、泰州市区等2个市区;次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句容市、金坛市、溧阳市、溧水县、仪征市、江都市、南通市区、靖江市、如东县、海门市、启东市等11个行政单元;外围区的分布范围与非极化区相同。

2002年,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扬州市区、镇江市区、扬中市、丹阳市、常州市区、无锡市区、江阴市、宜兴市、苏州市区、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南京市区、泰州市区、句容市、金坛市、溧阳市、溧水县、高淳县、仪征市、江都市、南通市区、靖江市、海门市、启东市等27个行政单元;非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姜堰市、泰兴市、如皋市、海安县、如东县、宝应县、高邮市、兴化市等8个行政单元。集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扬州市区、镇江市区、扬中市、丹阳市、常州市区、无锡市区、江阴市、宜兴市、苏州市区、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等14个行政单元;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南京市区、泰州市区等2个市区;次集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句容市、金坛市、溧阳市、溧水县、高淳县等5个行政单元;次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仪征市、江都市、南通市区、靖江市、海门市、启东市等6个行政单元;外围区的分布范围与非极化区相同。

2010年,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扬州市区、镇江市区、扬中市、丹阳市、常州市区、无锡市区、江阴市、宜兴市、苏州市区、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南京市区、南通市区、句容市、金坛市、溧阳市、溧水县、高淳县、仪征市、江都市、泰州市区、姜堰市、靖江市、海门市、启东市等28个行政单元;非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泰兴市、如皋市、海安县、如东县、宝应县、高邮市、兴化市等7个行政单元。集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扬州市区、镇江市区、扬中市、丹阳市、常州市区、无锡市区、江阴市、宜兴市、苏州市区、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等14个行政单元;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南京市区、南通市区等2个市区;次集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句容市、金坛市、溧阳市、溧水县、高淳县等5个行政单元;次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仪征市、江都市、泰州市区、姜堰市、靖江市、海门市、启东市等7个行政单元;外围区的分布范围与非极化区相同。

图8-19 江苏省沿江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构建

表8-14 江苏省沿江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构建结果

续表8-14

根据表8-14和图8-19,抽象出沿江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模式演化示意图8-20,并将各年空间极化结构的参数整理成表8-15。

从图8-20和表8-15中可以看出,沿江地区带状空间极化结构呈强化趋势,先是由集极区、孤极区、次孤极区和外围区等四大部分组成,后是由集极区、孤极区、次集极区、次孤极区和外围区等五大部分组成,其中集极区的范围逐渐扩大、孤极区的个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次集极区从无到有、次孤极区的个数整体上呈减少的趋势,整个极化区经济实力呈增大趋势,外围区的经济实力呈减小趋势,二者之间的经济实力呈扩大趋势。集极区的个数一直都是1个,主要分布在长江的南岸,其涵盖的范围从最初的10个行政单元经12个行政单元增加到后来的14个行政单元,经济实力由最初的2.04经2.24、2.31、2.93、3.19增加到后来的3.32,增加幅度分别为17%和63%。孤极区的个数由最初的3个减小到后来的2个,涵盖的范围由最初的3个行政单元减少到后来的2个行政单元,经济实力由最初的2.24经2.01减少到1.93,然后增大到2.47再经2.36减少到后来的1.96,变化幅度为28%。次集极区在早期没有形成,一直到21世纪后才形成,次集极区的个数一直也是一个,涵盖的范围一直都是5个行政单元,经济实力由初形成时的1.29到后来的1.30,增加幅度为1%。次孤极区的数量由最初的9个减少为后来的7个,涵盖的范围由最初的10个行政单元减少为后来的7个行政单元,经济实力由最初的1.17增加为后来的1.30,减少和增加的幅度分别为22%、30%和11%。整个极化区与外围区的经济实力差距由最初的0.79经0.87、0.98、1.46、1.62增加到1.67,增加的幅度为111%。

图8-20 江苏省沿江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演化

表8-15 江苏省沿江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演化参数

注:数量是指类型区的个数,单位:个;范围是指类型区涵盖的行政单元数量,单位:个;实力是指经济实力,通过类型区中的平均人均GDP与全省人均GDP中位值的比值进行衡量。

8.3.4.2 沿海地区空间极化结构先弱化后强化

对1978年、1984年、1988年、1995年、2002年、2010年等年份沿海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进行构建,如图8-21所示,构建结果如表8-16所示。

1978年,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连云港市区、南通市区、盐城市区、建湖县、东台市、海安县、如东县、启东市等8个行政单元;非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响水县、滨海县、阜宁县、射阳县、大丰市、海门市、如皋市等11个行政单元。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连云港市区、南通市区等2个市区;次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盐城市区、建湖县、东台市、海安县、如东县、启东市等6个行政单元;外围区的分布范围与非极化区相同。

图8-21 江苏省沿海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构建

1984年,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南通市区、连云港市区、盐城市区、海门市、启东市等5个行政单元;非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响水县、滨海县、阜宁县、建湖县、射阳县、大丰市、东台市、海安县、如东县、如皋市等14个行政单元。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南通市区1个市区;次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连云港市区、盐城市区、海门市、启东市等4个行政单元;外围区的分布范围与非极化区相同。

1988年,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南通市区、连云港市区、盐城市区、大丰市、东台市、如东县、启东市等7个行政单元;非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响水县、滨海县、阜宁县、建湖县、射阳县、海安县、海门市、如皋市等12个行政单元。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南通市区1个市区;次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连云港市区、盐城市区、大丰市、东台市、如东县、启东市等6个行政单元;外围区的分布范围与非极化区相同。

1995年,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连云港市区、盐城市区、大丰市、东台市、南通市区、如东县、海门市、启东市等8个行政单元;非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响水县、滨海县、阜宁县、建湖县、射阳县、海安县、如皋市等11个行政单元。次孤极区的分布范围与极化区相同,外围区的分布范围与非极化区相同。

2002年,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连云港市区、盐城市区、大丰市、东台市、南通市区、海门市、启东市等7个行政单元;非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响水县、滨海县、阜宁县、建湖县、射阳县、海安县、如皋市、如东县等12个行政单元。次孤极区的分布范围与极化区相同,外围区的分布范围与非极化区相同。

2010年,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南通市区、连云港市区、盐城市区、大丰市、海门市、启东市等6个行政单元;非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响水县、滨海县、阜宁县、建湖县、射阳县、东台市、海安县、如皋市、如东县等13个行政单元。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南通市区1个市区;次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连云港市区、盐城市区、大丰市、海门市、启东市等5个行政单元;外围区的分布范围与非极化区相同。

表8-16 江苏省沿海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构建结果

根据图8-21和表8-16,抽象出沿海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模式演化示意图8-22,并将各年空间极化结构的参数整理成表8-17。

从图8-22和表8-17中可以看出,沿海地区空间极化结构先弱化后强化,由孤极区、次孤极区和外围区等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孤极区的个数总体上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次孤极区的个数总体上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整个极化区与外围区的经济实力差距呈先小后大的态势。孤极区的个数先是由2个经1个减为0个后又增为1个,其涵盖的范围也是按照同样的规律演化,经济实力由早期的1.80以上降为后期的1.72,降幅为6%。次孤极区的个数先由早期的4个增为6个后经5个降为后来的4个,涵盖的范围发生同样规律的变化,经济实力呈M型变化规律,由早期的1.10增为1.21,后降为1.14,之后又增到1.36,然后下降为1.14。整个极化区与外围区的经济实力差距由最初的0.57经0.51、0.49、0.63、0.61演化到0.60。

图8-22 江苏省沿海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演化

表8-17 江苏省沿海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演化参数

注:数量是指类型区的个数,单位:个;范围是指类型区涵盖的行政单元数量,单位:个;实力是指经济实力,通过类型区中的平均人均GDP与全省人均GDP中位值的比值进行衡量。(www.daowen.com)

8.3.4.3 沿东陇海铁路线地区空间极化结构逐渐弱化

对1978年、1984年、1988年、1995年、2002年、2010年等年份沿东陇海铁路线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模型进行构建,如图8-23所示,构建结果如表8-18所示。

1978年,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徐州市区、连云港市区等2个市区;非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新沂市、睢宁县、邳州市、丰县、沛县等9个行政单元。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徐州市区、连云港市区等2个市区;外围区的分布范围与非极化区相同。

图8-23 江苏省沿东陇海铁路线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构建

表8-18 江苏省沿东陇海铁路线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构建结果

续表8-18

1984年,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徐州市区、连云港市区等2个市区;非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新沂市、睢宁县、邳州市、丰县、沛县等9个行政单元。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徐州市区1个市区;次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连云港市区1个市区;外围区的分布范围与非极化区相同。

1988年,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连云港市区、新沂市、徐州市区等3个市区;非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睢宁县、邳州市、丰县、沛县等8个行政单元。次孤极区的分布范围与极化区相同,外围区的分布范围与非极化区相同。

1995年,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连云港市区、徐州市区等2个市区;非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新沂市、睢宁县、邳州市、丰县、沛县等9个行政单元。次孤极区的分布范围与极化区相同,外围区的分布范围与非极化区相同。

2002年,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连云港市区、徐州市区等2个市区;非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新沂市、睢宁县、邳州市、丰县、沛县等9个行政单元。次孤极区的分布范围与极化区相同,外围区的分布范围与非极化区相同。

2010年,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连云港市区、徐州市区等2个市区;非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新沂市、睢宁县、邳州市、丰县、沛县等9个行政单元。次孤极区的分布范围与极化区相同,外围区的分布范围与非极化区相同。

根据图8-23和表8-18,抽象出沿东陇海铁路线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模式演化示意图8-24,并将各年空间极化结构的参数整理成表8-19。

图8-24 江苏省沿东陇海铁路线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演化

表8-19 江苏省沿东陇海铁路线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演化参数

注:数量是指类型区的个数,单位:个;范围是指类型区涵盖的行政单元数量,单位:个;实力是指经济实力,通过类型区中的平均人均GDP与全省人均GDP中位值的比值进行衡量。

从图8-24和表8-19中可以看出,沿东陇海铁路线地区空间极化结构逐渐弱化,孤极区逐渐转变为次孤极区,极化区与外围区的经济实力都呈下降趋势,二者之间的差距基本维持不变。孤极区的个数由2个经1个减为0个,其涵盖的范围也是按照同样的规律演化,经济实力由1.69降为1.68。次孤极区的个数先由早期的0个经1个增为3个后降为2个、涵盖的范围发生同样的规律演化,经济实力由早期的1.59经1.57、1.51、1.49降为1.37。极化区的经济实力由1.69降为1.37,外围区的经济实力由0.73降为0.48,二者之间的差距基本维持在0.90左右。

8.3.4.4 沿京杭运河(江北段)地区空间极化结构逐渐弱化

对1978年、1984年、1988年、1995年、2002年、2010年等年份沿京杭运河(江北段)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模型进行构建,如图8-25所示,构建结果如表8-20所示。

1978年,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徐州市区、金湖县、扬州市区、盱眙县、沭阳县、泗洪县、仪征市等7个行政单元;非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丰县、沛县、睢宁县、邳州市、新沂市、淮安市区、涟水县、洪泽县、宝应县、高邮市、江都市、宿迁市区、泗阳县等13个行政单元。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徐州市区、金湖县、扬州市区等3个行政单元;次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盱眙县、沭阳县、泗洪县、仪征市等4个行政单元;外围区的分布范围与非极化区相同。

1984年,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徐州市区、扬州市区、盱眙县、金湖县、仪征市、高邮市、江都市等7个行政单元;非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丰县、沛县、睢宁县、邳州市、新沂市、淮安市区、涟水县、洪泽县、宝应县、宿迁市区、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等13个行政单元。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徐州市区、扬州市区等2个行政单元;次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盱眙县、金湖县、仪征市、高邮市、江都市等5个行政单元;外围区的分布范围与非极化区相同。

1988年,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扬州市区、仪征市、徐州市区、新沂市、金湖县、江都市等6个行政单元;非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丰县、沛县、睢宁县、邳州市、淮安市区、涟水县、洪泽县、盱眙县、宝应县、高邮市、宿迁市区、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等14个行政单元。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扬州市区1个市区;次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徐州市区、新沂市、金湖县、仪征市、江都市等5个行政单元;外围区的分布范围与非极化区相同。

1995年,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扬州市区、徐州市区、仪征市、江都市等4个行政单元;非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丰县、沛县、睢宁县、新沂市、邳州市、淮安市区、涟水县、洪泽县、盱眙县、金湖县、宝应县、高邮市、宿迁市区、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等16个行政单元。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扬州市区1个市区;次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徐州市区、仪征市、江都市等3个行政单元;外围区的分布范围与非极化区相同。

图8-25 江苏省沿京杭运河(江北段)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构建

2002年,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扬州市区、徐州市区、仪征市、江都市等4个行政单元;非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丰县、沛县、睢宁县、新沂市、邳州市、淮安市区、涟水县、洪泽县、盱眙县、金湖县、宝应县、高邮市、宿迁市区、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等16个行政单元。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扬州市区1个市区;次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徐州市区、仪征市、江都市等3个行政单元;外围区的分布范围与非极化区相同。

表8-20 江苏省沿京杭运河(江北段)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构建结果

2010年,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扬州市区、徐州市区、仪征市、江都市等4个行政单元;非极化区的分布范围包含丰县、沛县、睢宁县、新沂市、邳州市、淮安市区、涟水县、洪泽县、盱眙县、金湖县、宝应县、高邮市、宿迁市区、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等16个行政单元。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扬州市区1个市区;次孤极区的分布范围包含徐州市区、仪征市、江都市等3个行政单元;外围区的分布范围与非极化区相同。

根据表8-20和图8-25,抽象出沿京杭运河(江北段)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模式演化示意图8-26,并将各年空间极化结构的参数整理成表8-21。

图8-26 江苏省沿京杭运河(江北段)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演化

表8-21 江苏省沿京杭运河(江北段)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演化参数

注:数量是指类型区的个数,单位:个;范围是指类型区涵盖的行政单元数量,单位:个;实力是指经济实力,通过类型区中的平均人均GDP与全省人均GDP中位值的比值进行衡量。

从图8-26和表8-21中可以看出,沿京杭运河(江北段)地区空间极化结构呈现弱化趋势。孤极区范围总体上呈减少趋势、次孤极区范围总体上呈减少趋势,极化区的经济实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外围区的经济实力总体上呈减小趋势,二者之间的差距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孤极区的个数由3个经2个减为1个,其涵盖的范围也是按照同样的规律演化,经济实力由1.71经1.80、1.95、2.25增加为2.29后减为2.04。次孤极区的个数先由早期的4个增为5个后经4个降为3个,涵盖的范围发生同样的规律演化,经济实力由早期的1.08经1.16、1.23、1.49、1.25变为1.30。极化区经济实力由早期的1.35经1.34、1.47、1.68、1.51变为1.48,外围区经济实力由早期的0.78经0.74、0.70、0.55、0.59变为0.57,二者间的差距由初期的0.57经0.60、0.77、1.13、0.92变为0.9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