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如此,仍没有阻碍我国对会计电算化道路的探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也逐步走上了正轨,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进入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发展阶段。1994年5月,财政部颁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明确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总目标,这标志着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从会计电算化的开展程度、组织规划、管理以及会计软件开发等诸方面分析,一般将我国会计电算化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一 )起步阶段(1983年以前 )

到20世纪70年代末,除个别尖端科技领域外,我国计算机应用几乎是空白。开展会计电算化,首先面对的是计算机价格昂贵、开发人才严重缺乏等实际困难。尽管如此,仍没有阻碍我国对会计电算化道路的探索。1979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从原东德进口一台 EC-1040计算机,进行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试点。但是这台计算机还不能处理汉字,只能在工资方面进行计算机处理。

1981年 8月,在 “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这次会议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二 )自发发展阶段 (1983—1988)

由于计算机性能价格比的提高,企事业单位开始大量使用计算机。该阶段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及会计软件开发,多为单位自行开发、各自为战。会计软件多为专用定点软件,通用性、适应性差,很少采用工程化方法开发标准化通用软件。另外,从宏观上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不仅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而且盲目上马又下马,带来很大的浪费。(www.daowen.com)

(三 )稳步发展阶段 (1988—1995)

这一阶段是我国会计电算化进入大发展的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也逐步走上了正轨,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进入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发展阶段。1989年 9月和 1990年4月,财政部分别通过了对 “先锋 CP-800”和“ 友会计软件” 的评审,这是我国最早评审的两个商品化会计软件。随后,在政府的推动下,金蝶、金蜘蛛、浪潮等一大批软件公司相继创立,推动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1989年 12月和 1990年7月,结合对商品化会计软件的评审,财政部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关于会计电算化管理的规章,即《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及 《补充规定》,对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使用等问题做出了具体规定,以后又陆续发布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等规章制度,从而促进了会计电算化有规范的进步,加快了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进程。1994年5月,财政部颁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明确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总目标,这标志着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四)管理型软件发展阶段(1996年至今 )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事后记账、算账、报账为主要内容的“核算型”会计软件难以满足管理上的需求,企事业单位迫切需要有事前预测、决策,事中控制,事后核算和分析的 “管理型”会计软件,以适应市场经济下管理的要求。199 6年在全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研讨会上,对开发 “管理型会计软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从此会计电算化迈入 “管理型”会计软件的新时代。 目前,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已经初具规模,并逐渐向具有决策支持功能的财务软件演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