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制定计划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从事计划工作并使之有效地发挥作用,就必须把握计划的性质。企业的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普遍性
与计划的概念相对应,计划的普遍性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社会各部门、各环节、各单位、各岗位为有效实现管理目标,都必须具有相应的计划,上至国家,下至一个班组,甚至个人,无不如此。二是指所有管理者——从最高管理人员到第一线的基层管理人员都必须从事计划工作。计划是任何管理人员的一个基本职能,也许他们各自计划工作的范围、特点不同,但凡是管理者都要做计划工作,都必须在上级规定的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做好自己的计划工作。如果管理人员没有计划任务,那就该怀疑他还算不算是一个管理者了。在管理科学研究中,人们发现基层管理者责任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他们从事计划工作的能力。
2.首位性
把计划放在管理职能的首位,不仅是因为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看,计划先行于其他管理职能,而且因为在某些场合,计划是付诸实施的唯一管理职能。计划的结果可能得出一个决策,即无须进行随后的组织、领导、协调及控制工作等。例如,对于一个要否建立新工厂的计划研究工作来说,如果得出的结论是新工厂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那也就没有筹建、组织、领导和控制一个新工厂的问题了。
计划具有首位性的原因,还在于计划影响并贯穿于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等各项管理职能当中。(www.daowen.com)
3.科学性
无论做什么计划都必须遵循客观要求,符合事物本身发展的规律,不能脱离了现实条件任意杜撰、随意想象。从事计划工作,就是通过管理者的精心规划和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使那些本来不可能发生的事成为可能,使那些可能发生的事成为现实。因此,从事计划工作,一是必须要有求实的科学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二是必须有可靠的科学依据,包括准确的信息、完整的数据资料等;三是必须有正确的科学方法,如科学预测、系统分析、综合平衡、方案优化等。这样才能使整体计划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既富有创造性,又具有可行性。
4.有效性
计划不仅要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而且要从众多的方案中选择最优的方案,以求得合理利用资源和提高效率,因此,计划要追求效率。计划的效率,可以用计划对组织的目标的贡献来衡量。贡献是指实现的组织目标及所得到的利益,扣除制定和实施这个计划所需要的费用和其他因素后能得到的剩余。在计划所要完成的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同样可以用制订和实施计划的成本及其他连带成本(如计划实施带来的损失、计划执行的风险等)的方法来衡量效率。如果计划能得到最大的剩余,或者按合理的代价实现目标,这样的计划就是有效率的。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衡量代价时,不仅要用时间、金钱或者生产来衡量,而且还要衡量个人和集体的满意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