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本项目开放和国内金融改革与发展滞后,制约了日元国际化的发展
像大多数发达国家一样,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初,采取的是渐进式资本项目开放策略。但贝克和查普(2006)根据大多数发达国家渐进式开放资本项目的经验,认为“日本对资本跨境流动的正式和非正式管制的撤销还应该再提前10年”。无论从日本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金融发展过程比较来看,还是从其自身的经济金融发展过程来看,日本的资本项目开放和国内金融自由化过程都相对滞后;而从日元国际化的情况看,日元国际化政策则又与其资本项目开放和国内金融自由化政策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协调,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日本政府对日元国际化一直采取消极的政策,客观上拖延了日元国际化的步伐(参见下文)。这里需要指出,与上述这种情况相联系,日元国际化不成功的客观原因之一是其金融制度和金融结构存在的缺陷:日本不仅一直实行主银行制度,而且实行的是以银行间接金融为主导的金融结构;与此相对照,美国实行的是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资本市场发挥着主导作用。我们认为,美日金融结构的这种差异正是两国货币国际化存在显著差别的核心原因之一。[23]
2.东京国际金融中心作为日元跨境金融循环枢纽,未能对日元国际化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支撑作用
东京金融中心的崛起是在日本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后,与日元的国际化过程基本同步推进的。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成为世界生产大国后,其产品进出口以日元计价的比例逐步上升,[24]这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东京国际金融交易量的大幅提升,而且逐步奠定了其日元国际结算中心的地位。在日本的资本输出过程中,日本本国销售的国外股票的数量,从1979年的449亿日元猛增到1987年的8.3万亿日元,外国对日本证券市场的股票投资,从1979年的11亿日元增长到1986年的170亿日元(该年日本废除外汇管制)和1987年的233亿日元。[25]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元逐步跻身主要国际货币行列,世界主要证券交易所日元交易额稳步上升,东京总的国际货币交易量也与伦敦、纽约的差距逐步缩小。上述情况表明,无论从日元发挥国际货币诸项功能的整个过程看,还是从东京逐步跃升为全球重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整个历程看,两者之间明显地存在着一种彼此耦合发展的关系。但东京作为日元跨境金融循环的枢纽,在日元国际化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致命的缺陷:其一,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随着日本经历所谓“失去的十年”,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在不断下降,这本身限制了其发挥日元国际化金融循环枢纽的作用;其二,在上述过程中,东京市场发行了大量日本国债,但这些国债大部分被日本公共部门所持有,导致市场流动性低下和价格扭曲;其三,东京的国际金融交易不是以日元的交易为中心,而是以美元的交易为中心来争取其竞争优势的,只是以赚取极低且不稳定中间差价而成了美元的交易中介,这种策略不仅不利于日元的国际化,而且严重限制了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和全球影响力的发挥。(www.daowen.com)
3.日本国内经济金融政策的失误
一方面,如前所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政府对日元国际化一直采取被动消极的态度,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日本实行经常项目可兑换并转向浮动汇率制后,日本银行和大藏省对日元国际化持明确的消极态度,认为日元的国际化将扰乱国内金融政策,日元的国际计价和结算功能与国际储备职能被严格区分,前者被提倡,后者则被忌讳或回避。直到1984年日本政府才逐步改变对日元国际化的政策,开始采取慎重而肯定的态度,[26]在1998年的“金融大爆炸”中,开始积极推动和制定日元国际化的策略。但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以及多年持续的经济低迷,日元国际化最好的时机已经丧失。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日元国际化策略选择上,日本政府采取了通过欧洲日元市场推动日元国际化的路径,其目的在于既推动日元的境外使用,又想隔离境外金融市场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但现实中这种策略却导致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发展滞后,欧洲日元市场则未起到原来预想的作用。其原因在于:欧元日元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日本本国的居民,他们为绕过国内金融管制而选择从境外欧洲日元市场获得日元贷款,这既造成了欧洲日元市场繁荣的假象,又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日本国内金融市场的调控。[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