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虽然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沿线国家的支持,中国睦邻、友邻、惠邻、富邻的目标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但是沿线国家仍然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需要我们做工作,并且以实际行动予以化解,否则会对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尤其是人民币在沿线国家的流通构成障碍。
一些国家将“一带一路”片面理解成中国向他们销售过剩基础设施生产能力和商品的战略,[14]国内学者也过分强调这一点,就容易引起外部的误解。实际上,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尽管有开拓中国商品与劳务市场的动机,但是这并非主要目标,因为中国要做的首先是大量的资源,包括金融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投入。这是一个双赢的倡议,而非单向开辟市场的战略。这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所理解。
一些西方媒体仍然用冷战思维方式看待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他们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认为这是中国试图重建亚洲核心地位的举措,以此获得新的战略通道,对俄罗斯欧亚战略和美国在亚洲的领导地位构成威胁。[15]这些看法如果被过分地宣传也将不利于“一带一路”建设。首先,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中,俄罗斯也是最大的利益受惠方,因为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欧亚之间的互联互通更加便捷、紧密,处于丝绸之路中间地带的俄罗斯所能获得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再者,“一带一路”是一个经济发展战略,通过经济建设项目来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并不是一个地缘政治的抓手,更不是排他性的政治经济的联盟。中国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所有沿线国家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一带一路”是要加强这种关系,而不是相反。至于用“一带一路”倡议来夺取美国在亚洲的领导权就更是牵强,因为这与现实不符。中国已经明确表示承认美国在亚洲的现存地位,而且中美双方在经贸上合作非常广泛,并正在谈判双边投资协定。(www.daowen.com)
尽管如此,上述这些片面或者错误的看法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副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此,中国政府不仅要做沿线国家政府的工作,通过官方渠道来正确解释中国的睦邻、友邻和惠邻思想,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形成共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媒体和学者要从更加全面的和更深入的视角来解读“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并通过建设项目互惠互利的事实消除上述偏见和错误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