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权国家货币国际化与该国的综合实力相关
所谓货币国际化,狭义的概念就是一个主权国家的货币在超出主权范围的区域之外发挥货币的职能。人类早期所经历的实物货币和贵金属货币时代,无货币国际化概念,即使到了金本位时代,民族国家之间的贸易已经在工业化的基础上日益发展,货币一出国界仍要脱下民族的外衣,还原成金银条块的形式,按其实际价值兑换,起国际货币职能的还是黄金。但是随着金本位制的崩溃,本身没有价值的纸币代替了黄金成为货币,到了今天,更是仅仅以电子符号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交换过程和支付体系中,其主要依赖的是主权国家的信用。当主权国家货币流出境外,要成为其他国家接受的货币,仅靠在境内所具有的政治强权和法律赋予的排他性,即所谓的主权保护是不足以让其在境外流通的。此时,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货币的价值稳定程度以及该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地位等综合因素对于主权国家货币被外部接受作为国际经济交易的媒介和支付手段,甚至是价值贮藏手段就变得非常重要。[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英镑及战后的美元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国际货币都与其国在当时所处的国际经济地位直接相关。
英国是最早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曾经是最大的殖民地的宗主国,原世界经济第一强国。虽然后来殖民地不断独立,但其在经济上与英国的关系仍然十分密切。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大英联邦所涵盖的面积以及经济规模都是世界第一,这很好地支撑了英镑的国际地位。英国对外贸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直雄踞世界第一,英国与殖民地之间以及殖民地与英国乃至欧洲之间的国际贸易都是以英镑结算的。这使得伦敦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也是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和保险中心。这一切,都为英镑代替黄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独霸世界货币地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尽管,后来美元和法郎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混乱货币格局中崛起,成为挑战英镑世界货币地位的区域性国际货币,英镑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货币。可见,一个主权国家的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与其综合经济实力紧密相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元取代了英镑成为最重要的世界货币,也主要是因为美国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的黄金储备世界第一,战后初期曾经一度占到世界黄金储备的2/3。当然,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发挥作用其实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就已经显现,但是那时美元只是美国与其殖民地和附属国之间的贸易货币,仅仅是美元区的货币,到了美元区之外,英镑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国际经济实力格局,美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的国家,英国则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以及战后殖民地的独立,丧失了国际贸易强国和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英镑让位于美元,使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只是在国际法的意义上强化了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现实,让美元有了等同黄金的法律地位。[2]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独霸国际货币地位的格局开始改变,一些发达国家的货币也开始了国际化的进程。除了原有的英镑之外,德国马克、瑞士法郎、日元等也逐步成为辅助性的国际货币,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在本质上也是美国相对经济实力下降,以及这些国家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在国际货币领域内的一种反映。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重创了全球金融体系,新兴市场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相对实力也出现了重要的转折性变化,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经济规模突破了世界的50%,中国则通过改革开放获得40年快速的经济增长,不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而且还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成为重要的资本输出国。在这个基础上,人民币国际化就成为一个必然。中国政府也顺应客观经济规律,开始了政策上的调整,将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各种限制逐步取消或者放宽,人民币国际化随即启动。到了2016年11月,人民币又被正式纳入了SDR货币篮子,在IMF这个国际货币体系中其国际货币地位得到了正式认可。
2.一国货币的价值稳定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条件(www.daowen.com)
讨论这一条件时,可能有些人会质疑,因为美元的汇率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并不稳定,长期处于不断贬值的过程中,但是美元仍然继续稳坐世界货币的霸主地位。这实际上并不能否认主权货币价值稳定是成为国际货币重要条件的判断,因为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关键货币和锚货币),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和历史惯性,在有限的汇率波动范围之内,既不会带来美元信用危机,也不会直接影响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但是对于其他国际货币而言,汇率与它们的国际货币地位直接相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影响了欧元的汇率稳定,欧元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就受到了明显的影响。日元的汇率大幅度波动,也会在相应的范围内使得日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占比发生变化,而且也影响日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被接受的程度。即便如此,由于美元停止兑换黄金,美元价值不稳导致其失去了独霸国际货币地位的能力,国际货币多元化就是国际经济体系对美元价值不稳的一种反应。
一般情况下,当一国货币汇率大幅度贬值时,该货币的国际化指标会受到不利的影响,比如该种货币的境外存贷款、债券发行,以及其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比重就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当然,这种货币汇率的下跌并不一定导致该货币失去国际货币的基本功能,不再在国际贸易中作为结算货币或者不再被用于国际金融资产的衡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汇率对于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只在于国际化水平和程度上,并非决定性影响。
在充当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时,汇率坚挺的货币更容易被出口方接受,因为货币价值坚挺不仅不会令出口收汇方因汇率波动而有所损失,还会潜在地令出口方获得该货币升值的利益。如果此时进口方国家支持本国货币跨境使用,那么该国货币流出境外将变得比较容易;相反,如果汇率走软的货币要走出国门,被境外出口商接受,难度可能大些。而此时用本国货币作为出口的国际结算货币可能更容易获得境外进口商的接受,那么出口国货币就会从境外重新回流国内。如果汇率波动的幅度不大,在正常的范围之内,进出口商的这种货币选择倾向对于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可以相对比较小。但是如果波动幅度过大,而且在某个时段又是单向的浮动,对于这种货币的国际化将会产生不利影响。
国际货币的高级阶段是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成为其他国家持有的价值储藏手段,这对货币的价值稳定性要求就会比较高。如果一种货币的价值长期处于不稳,尤其是不断下跌之中,持有者就会有价值下跌的担忧,就不会长期持有该种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另外,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还会要求储备货币的发行国有一个结构完善、规模大、流动性强、自由交易和法制保障比较健全的金融市场,因为境外的持有者需要这个市场提供金融手段,让境外投资者持有各种金融资产,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载体。而这一切,都与货币的世界价值稳定性直接相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