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随着丝织业的复兴和发展,以及20年代人造丝等新纺织材料的输入,山东丝织品的种类明显增加,除原有的绸、绫、绉、绢、罗等真丝产品外,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丝织品种类以及真丝与人造丝交织而形成的产品,如洋绉、线春、华丝葛、改良葛、湖绉、中山葛、麻葛、素葛、茧绸、宽绸、绉绸、大双绸、捻绸、小纺绸、大绢、小缎等。其中洋绉、华丝葛、湖绉、线春、改良葛、中山葛、麻葛、素葛等为周村所产,洋绉、线春均用大纩丝织成,每匹约长五丈,平均每匹用丝二十四两左右;改良葛系用丝经、人造丝纬织成,平均每匹长五丈,需真丝九两,人造丝十六两,出产数额最多;中山葛系用人造丝作经,生丝作纬织造,价格较改良葛廉;麻葛及素葛皆系纯粹人造丝织品。茧绸为胶东及昌邑特产;大绢、蚊帐料、小纺绸以益都出产为多;小缎为滋阳所产。[46]
在周村的丝织品种研发中,高温恭和高良恭兄弟做出了贡献,如高温恭利用丝织提花工艺创造的“提花枕头顶”和“提花鞋面”,以机械绣花代替手工刺绣,成为一项重要发明,被当时的省政府授予“银质奖盾”;高良恭为各厂家研制出的丝织品种更多,除线春、湖绉、花丝葛外,还有双丝葛、维新呢、缎背绉、素纺、雁翎红、广壮(销往蒙古专做民族服装的绸子)等,还设计生产专用的鞋沿条,创制了袖里绸等,适应了当时市场的需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47]
民国时期山东的柞蚕产品,按规格分,有二十码单老宽、五十码长绸、三十码粗老宽、二十码粗二宽。按制作方式和外形讲,有捻线绸,俗称毛绸或疙瘩绸。按产地分,有宁海绸、芝罘绸、南山府绸、王村绸、唐绸、昌邑绸等。
二十码单老宽,即宽一码长十八至二十码之绸;五十码长绸,即宽一码长四十八至五十码之绸;三十码粗老宽,即幅为一码之绸;二十码粗二宽,即二尺一寸之狭幅绸。前两者为薄绸,出口略多,后两者为厚绸,销路较小。[48]
捻线绸是柞绸中最古老的品种之一,粗而多颣,经细纬粗,因此绸面自然形成不规则排列的疙瘩和似断似续的粗细线条,厚重粗犷。(www.daowen.com)
宁海绸产于宁海州(今牟平)一带,纬粗厚实,手感平挺,柔软光滑,吸湿保暖。芝罘绸产于芝罘(今烟台芝罘),经线细密,纬线在绸面上形成不规则粗条花纹,新颖别致,光泽柔和,质地轻柔,吸湿透气,滑爽而富有弹性。南山府绸产于日照、五莲一带,系“干缫丝”织成,因经纬丝条粗细不同,在绸面上形成具有散布性的突出条纹,质地轻薄细致,经印花染色后,色泽鲜明,有天然的珍珠闪光色调。王村绸产于淄川王村镇,亦称水丝茧绸,取槲茧丝为原料织成槲绸,驰名远近。栖霞唐家泊一带所产的柞丝因色泽光鲜,曾于1920年国际巴拿马赛会上获奖,被誉为“里山丝”,用“里山丝”所织的柞丝绸又被誉为“唐绸”,畅销国外。[49]昌邑茧绸曾于1933年在美国总统胡佛邀请参加的芝加哥百年进步纪念世界博览会上展出。[50]
民国时期山东的丝织品,主要用作服饰,此外,还可用做日常生活用品和装饰品,如台布、窗帘、丝巾、枕套、蚊帐、条带、花边等。滋阳所产之小缎,主要用作便帽原料。
在此需要特别提一下与丝织业相关的条带、花边等产品及其相关行业。民国初年,周村人从日本购进新式织带机5台,每机同时出4~8条织带,并仿造了数百台,至1928年,周村织带机增至500余台。1916年,因社会动荡不安,周村益聚合、恒兴、义和恒、泰昌、庆昌恒、宏华家、瑞合成、恒生、中兴诚等多家腿带厂迁至济南,腿带业盛极一时。
花边可用来作台布、窗帘等,所用之原料,除车线、捆线、麻线、漂布、麻纱外,还有茧绸。该业盛行于意大利、法国,光绪末年由天主教教士传入我国,清末烟台才有专营花边业的庄号,民国以后,该业才发达,一战期间衰落,一战结束后,销路复旺,但1922年后,美国提高了花边进口税,从此花边业衰落。1924年,济南瑞兴和也开店生产各种丝边、裙带和领带等。1922年秋,青岛协成花边厂成立,到1935年产品发展到30个品种80多个花色。据1933年实业部调查,山东花边主要由烟台、栖霞、招远、荣成、海阳等地生产,共有139家庄号,资本总额达25.9万元,它们所经营的花边及其他产品年出口总值为180.9万余元。其中以烟台为主,当地有庄号110家,占全省庄号的79.14%;资本总数为244045元,占全省资本总数的94.21%;年产值为164万余元,占全省总值的90.66%。主要出口美国,依次为英国、加拿大、德国、澳洲及南洋群岛等,均由烟台出口,1932年出口价值为470179关两,丝绣品价值为62051关两。[51]花边生产与贸易的程序是,先由华商庄号将原料购齐后,发放给当地妇女工作;成品收集后,烟台市的庄号将成品直接销于洋行,其他各地庄号需将成品先运往烟台,或者直接销于洋行,或者先销于大规模的商号,由其销于洋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