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政策限制下,山东丝绸业发展受阻

政策限制下,山东丝绸业发展受阻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政府指令性植棉政策下,山东植棉业发展极为迅速。棉纺织业的普及和兴盛极大地冲击了蚕桑丝绸业的发展。此外,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前实行的严密封锁海域政策也是山东蚕桑丝绸业发展受挫的一个重要因素。海禁政策不仅限制了丝织品的出口贸易,而且影响了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传入,最终影响了山东蚕桑丝绸业的发展。

政策限制下,山东丝绸业发展受阻

棉花种植自宋元时期北传后,明清时代极为兴盛,棉花的普遍种植及其价格的低廉化,使棉纺织业日益普及。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明初政府规定:“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同时又颁布课税之率:“麻亩征八两,木棉亩四两。裁桑以四年起科。”在政府指令性植棉政策下,山东植棉业发展极为迅速。据《明太祖实录》载,由于东昌地广民稀,而青、兖、济南、登、莱五府民稠地狭,明初实行了移民东昌、辟荒垦植政策,到洪武二十八年,东昌等三府屯田迁民58124户,租3225980余石,棉花248万斤。[78]洪武以后,植棉在山东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尤以东昌、兖州、济南三府所属州县的植棉最盛。如表7-4所载,弘治十五年(1502年),仅山东就起运绵布296418匹,棉花139000斤,超过其他地区。棉纺织业的普及和兴盛极大地冲击了蚕桑丝绸业的发展。

其他诸如气候变冷,战争,清初皇室、贵族、官吏、兵丁等强占掠夺大量土地以致桑田面积大为减少,这些也都是导致山东蚕桑丝绸业衰退的原因。此外,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前实行的严密封锁海域政策也是山东蚕桑丝绸业发展受挫的一个重要因素。清朝海疆屡开屡禁,尤其对丝货的输出禁限更严,据《大清会典事例》载,乾隆二十四年(1759),政府下达了丝斤出洋禁令,规定:“丝斤违例出洋,过一百斤,照米石出洋例,发近边充军;不及百斤者,杖一百,徒三年;不及十斤者,枷号一月,杖一百;为从及船户知情不首告者,各减一等,船只货物入官。其违例偷漏缎绵绢等物,按照丝斤分两多寡,分别治罪。失察之汛口文武各官,并照失察米石出洋例,分别议处。”[79]这一禁令,对于丝织品生产的重要区域,以及逐渐以丝织品对外洋销售为主的山东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海禁政策不仅限制了丝织品的出口贸易,而且影响了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传入,最终影响了山东蚕桑丝绸业的发展。

【注释】

[1]张丕远:《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435页。

[2](嘉庆)《东昌府志》卷四八《诗》,清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

[3](乾隆)《莱州府志》卷一三《艺文上》,清乾隆五年(1740)刻本。

[4](乾隆)《曹州府志》卷七《风土》,乾隆二十一年(1756)刻本。

[5](咸丰)《青州府志》卷三二《风土考》,清咸丰九年(1859)刻本。

[6](光绪)《登州府志》卷六《风俗》,清光绪七年(1881)刻本。

[7](崇祯)《万乘》卷一二《方产表》,明崇祯六年(1633)刻本。

[8](道光)《济南府志》卷十三《风俗》,清道光二十年(1840)刻本。

[9](康熙)《兖州府志》卷五《风土志》,康熙二十五年(1686)刻本。

[10](嘉靖)《临朐县志》卷一《风土志》,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刻万历补刻本。

[11](光绪)《临朐县志》卷八《风土》,清光绪十年(1884)刻本。

[12](民国)《临朐续志》卷一一《食货·物产》,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13](乾隆)《沂州府志》卷三五《艺文》,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刻本。

[14]王曾瑜:《中国古代的丝麻棉续编》,《文史》2006年第3辑。

[15](康熙)《登州府志》卷九《物产》,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刻本。

[16](乾隆)《诸城县志》卷一二《方物考》,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

[17](光绪)《登州府志》卷二三《祥孽》,清光绪七年(1881)刻本。

[18](光绪)《临朐县志》卷八《物产》,清光绪十年(1884)刻本。

[19](乾隆)《诸城县志》卷一二《方物考》,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

[20](咸丰)《青州府志》卷三二《风土考·物产》,清咸丰九年(1859)刻本。

[21](康熙)《兖州府志》卷五《风土志》,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刻本。

[22](乾隆)《沂州府志》卷四《风俗》,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刻本。

[23]朱新予:《中国丝绸史(通论)》,纺织工业出版社1992年版,第320页。

[24](乾隆)《沂州府志》卷三三《艺文》,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刻本。

[25](道光)《济南府志》卷一三《风俗》,清道光二十年(1840)刻本。

[26](乾隆)《淄川县志》卷一《物产》,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刻本。

[27](康熙)《长山县志》卷九《记》,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刻本。

[28](嘉庆)《长山县志》卷一三《记》,清嘉庆六年(1801)刻本。

[29](道光)《济南府志》卷一三《风俗》,清道光二十年(1840)刻本。

[30](光绪)《临朐县志》卷八《风土》,清光绪十年(1884)刻本。

[31](咸丰)《青州府志》卷三二《风土考·风俗》,清咸丰九年(1859)刻本。

[32]淄博市志编纂委员会编:《淄博市志》,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1176页。

[33](乾隆)《山东通志》卷二四《物产》,清乾隆元年(1736)刻本。

[34](康熙)《兖州府志》卷五《风土志》,康熙二十五年(1686)刻本。

[35][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二五五《东昌府物产考》,鼎文书局1977年版,第2381页。

[36](乾隆)《诸城县志》卷一二《方物考》,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

[37]山东省博物馆:《发掘明朱檀墓纪实》,《文物》1972年第5期。

[38]王达:《明清蚕桑书目汇介》,《中国农史》1986年第4期。(www.daowen.com)

[39]山东展览会报告编辑处:《山东省第一次物品展览会审查报告书》,1915年,第171页。

[40]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丝绸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7页。

[41]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丝绸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7~158页。

[42]徐新吾:《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06页。

[43]孙毓堂:《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1840~1895)》第一辑(上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75~78页。

[44]徐新吾:《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09~511页。

[45]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丝绸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8页。

[46]史宏达:《明代丝织生产力初探》,《文史哲》1957年第8期。

[47]赵翰生:《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年版,第109~111页。

[48]史宏达:《明代丝织生产力初探》,《文史哲》1957年第8期。

[49]孙毓堂:《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1840~1895)》第一辑(上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75页。

[50]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志编纂委员会:《周村区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9页。

[51]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纺织史话》,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年版,第143页。

[52]孙毓堂:《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1840~1895)》第一辑(上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76页。

[53](民国)《临清县志·经济志》,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54][明]申时行等:《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386页。

[55](乾隆)《曹州府志》卷一二《名宦》,乾隆二十一年(1756)刻本,第4页。

[56](光绪)《临朐县志》卷八《物产》,清光绪十年(1884)刻本。

[57]山东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丝绸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

[58](乾隆)《临清直隶州志》卷一《物产》,清乾隆五十年(1785)刻本。

[59](民国)《临清县志》卷四《经济志》,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60]徐言年:《试析柳疃茧绸起源——兼与诸说商榷》,《丝绸》1991年第7期。

[61]《明太祖实录》卷五三,上海书店1990年版,第1049页。

[62][明]申时行等:《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卷一七《户部四·农桑》,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16页。

[63]《明太祖实录》卷二四三,上海书店1990年版,第3532页。

[64][明]申时行等:《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卷一七《户部四·农桑》,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16页。

[65][明]龙文彬:《明会要》卷五三《食货一·劝农桑》,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1005~1007页。

[66][明]龙文彬:《明会要》卷五三《食货一·劝农桑》,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1003页。

[67](乾隆)《沂州府志》卷一五《记事上》,乾隆二十五年(1760)刻本。

[68][明]龙文彬:《明会要》卷五三《食货一·劝农桑》,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1004页。

[69][清]昆冈:《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一六八《户部·田赋·劝课农桑》,新文丰出版公司1976年,第7291、7295~7297页。

[70](民国)《山东通志》卷七六《宦迹三》,民国四~七年(1915~1918)铅印本。

[71](民国)《山东通志》卷七五《宦迹三》,民国四~七年(1915~1918)铅印本。

[72](嘉靖)《青州府志》卷六《风俗》,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刻本。

[73](康熙)《博平县志》卷四《民风解》,清康熙三年(1664)刻本。

[74](万历)《兖州府志》卷四《风土志》,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刻本。

[75](民国)《济阳县志》卷一七《艺文志》,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76](康熙)《益都县志》卷一《风俗》,清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

[77](嘉靖)《青州府志》卷六《风俗》,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刻本。

[78]《明太祖实录》卷二四三,上海书店1990年版,第3530页。

[79][清]昆冈:《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七七六《刑部》,新文丰出版公司1976年,第1494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