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内贸易异常活跃
随着丝绸业生产的广泛开展,与以往相比,山东丝绸业在省内及国内的贸易,非常活跃。当时的桑蚕丝及织品主要销于国内。如清朝末年,周村的丝织品已销往全国许多地区,主要销往北方和西北方向,如河北、陕西、新疆、蒙古等地。丝绸商常年赶北会和西北会(郑州、保定、石家庄等),周村丝绸在郑州会上是主要商品之一。临朐也是当时丝原料生产和销售的重要区域,《咸丰青州府志》卷三二《风土考》记载:临朐“货之属丝、山、生绢,皆织自土人。丝有生熟二种,聚于冶源,集益都,估者购至京师,为纶巾、韬穗、带绅之属,货行远方”。《光绪临朐县志》卷八《风土》记载:“货之属丝为冠,巨洋以西所产尤坚韧(五井之丝鲜洁,龙矿之丝中作琴瑟弦)。色有黄白,湅之则一,土人所贸皆生丝也。远方大估皆集益都,逐末者转鬻就之。(村人坐鬻,集于冶源、五井,亦多自至益都,近于北郭为市,以招远估至者殊鲜。)贸迁之远,兼及泰西诸国,其走上京者,制为纶巾、韬穗、带绅之属,行于八方。(是名线丝,别一种,俗曰手丝,缫盆所余,棼乱揉杂,徐理就绪,估者货至周村,中妇女绦带之用。)美利孔溥他县所无,岁计其通常获银百数十万。”可见,当时临朐以出售丝为主业,所出主要为生丝,有黄、白二种,但练后即为同一颜色。丝主要汇集于冶源、五井、益都,远销于北京,甚至西方国家,一些剩余的纷乱揉杂之丝,则卖到周村绦成纶巾、韬穗、带绅等,然后销售到北京。据记载,临清所织的各种丝织品,如绢丝布帛等,“多贩京师,远售于西藏诸处”[58]。临清的哈达则推销于东三省、内外蒙古、察哈尔、绥远、西藏各地,民国十年前销额常达百数十万元。[59]柳疃“大黄绸”,因质厚色美、坚韧耐久,名气四海,远销蒙古、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及海外,并且根据各地需求的不同,价钱也不相同,比如,销往前后藏的价钱最高,每匹加重一倍多,并且利润也增加一倍多,但销往蒙古的相对来说就逊色一些,销往外洋的,则需加宽,从幅宽一尺五寸,逐渐加宽到二尺六寸。柳疃镇附近几个村庄联合撰修的《韩陈全高王五户联宗谱》记载,康熙年间,高隆盛村高氏曾在北京经商,经营“隆盛”号,专做绸布买卖。龙池乡白塔村陈干在《陈氏家乘》中记载,其曾祖陈毓系乾隆年间人,“业商金陵”,经营绸布生意,“三年而归,赔资甚伙”。当地所发现的手抄本族谱中,几乎随时都会看到“闯西口”以及去全国各地贩卖绸布的记载。[60]
(二)对外贸易范围空前扩大(www.daowen.com)
清代的柞丝及茧绸,深受国外欢迎,除部分供山东制作花边、部分销往国内边远地区外,大多销往国外。在贸易中,以登州、莱州为主,青州、沂州次之。而在登、莱中,莱州侧重于茧绸贸易,登州侧重于茧丝贸易。如莱州的茧绸,远销西欧、美洲、澳洲和俄国,“通商后,泰西人以为轻氯毬用,或以为夏令粗衣,争购之,近年登莱所出之绸,其幅面较宽,销路益远,至有运往澳大利亚者”。“由海参崴至伊古尔斯克,华商贩运茧绸,向来免税,俄政府现将免税条例删除,已由农工商部通札济南、烟台各商会矣”(《野蚕录》)。登州历来以缫丝为主业,织绸的少,但自洋庄流行后,宁海、福山、文登、荣成一带也增加了许多机户,从事茧绸生产,也有一些茧绸贸易,并且随着丝织业的发展,当地的山茧价随之也涨至三四倍。登、莱州所缫之丝或所织之绸,由烟台先运往上海,然后由上海销往西欧、澳大利亚以及俄国。正是由于山东茧绸销量日增,引发了国外取消免税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