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山东蚕桑丝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便捷交通

山东蚕桑丝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便捷交通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金元时期,山东陆路、内地水路和海路交通都非常发达,这为蚕桑丝绸业的来往贸易提供了便利,因而促进了山东蚕桑丝绸业的发展。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驿道网络和严格的驿道维修制度,不仅便利了政府信息的传达和粮草贡赋的运输,而且客观上促进了山东民间商旅往来和商业的繁荣。这对山东的对外贸易来说,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山东蚕桑丝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便捷交通

宋金元时期,山东陆路、内地水路和海路交通都非常发达,这为蚕桑丝绸业的来往贸易提供了便利,因而促进了山东蚕桑丝绸业的发展。

宋代山东的陆路交通基本沿袭隋唐驿道,并在此基础上有所调整和发展。当时主要有东西和南北两条主要干道,其中东西线路又分成六条:一是从登州向西,依次经莱州、潍州、青州,再经淄州向西南,依次到兖州、济州、曹州,之后直抵汴京;二是从密州起程,先后经沂州、青州、齐州、濮州、滑州,之后直达汴京;三是从德州出发,先后经博州、濮州进入河南境内,最后到汴京;四是兖州、济州至单州;五是棣州至临邑;六是沂州至徐州。四、五、六是三条短途东西要道。南北共有五条要道:一是由徐州经兖州至齐州,然后经临邑至德州,最后直达河北沧州,这是宋代山东通往河北、江南的主要交通线路;二是由沂州经青州至淄州,再经博州至棣州;三是由密州经潍州至莱州;四是由兖州经济州至濮州;五是由郓州至博州的短途线路。[19]除了这些东西南北的主干道外,各州县之间,各州县至京师,以及州县至周围各府路,均有驿道相通。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驿道网络和严格的驿道维修制度,不仅便利了政府信息的传达和粮草贡赋的运输,而且客观上促进了山东民间商旅往来和商业的繁荣。

金统治山东时期,在基本沿袭宋代交通线路的基础上,随着时局的变化而略有调整,一是随着京城从开封转移到燕京(今北京),徐州至德州、燕京的南北干道逐渐取代了宋代东西主干道的位置,而成为东西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二是由于宋金对峙,所以,山东与淮南的交通严重受阻,境外通往中原地区的东西大道,也远不如宋代畅通。这对山东的对外贸易来说,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元代作为大一统的王朝,更是重视驿道的建设,当时在宋金驿递制度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创新,建立了四通八达的站赤制度。以大都为中心,在全国共设立1383处站赤,其中包括山东所在的腹里各路共设198处。这极大地便利了山东的交通,从大都而南经德州至济南,进入山东境内,然后向西可达西安等地,向南经兖州、徐州可达南京、杭州等地,向东沿鲁中山地北麓大道,经淄州、青州、潍州,再向东北,即可直抵登莱,到达海港。

在内地水路交通方面,宋代山东堪称水运发达地区,东西运输的主要水路是黄河、大清河和宋初新挖的五丈河(即广济河)。这条线路在北宋初期更是起了很大作用,因为当时天下尚未统一,京师储廪仰给,只有京东京西数路而已。当时京东自潍密以西州郡租赋,悉输沿河诸仓,以备上供,主要依靠河渠漕运,具体路线是:“清河起清淄,合黄河,历齐、郓,涉梁山泺、济州,入五丈河,达汴都,岁漕百余万石。”(《宋朝事实类苑·官政治绩·漕河》)五丈河将黄河与大清河两大天然河流连成一体,构成山东东西较完整的水运交通网络。南北运输线路主要是运用黄河和隋朝开挖的永济渠(宋代称御河),据《宋会要辑稿·食货三十九》记载,河北边塞所需粮食、钱帛及其他物品,大部分由滨、沧、德、博四州沿黄河和御河输送。

到金代时,由于政治中心的转移,以永济渠为中心的南北航道地位上升,东西河道地位相应下降。同时,金初还依靠济南诸泉,开通了一条东西水上新河道——小清河,据于钦《齐乘》卷二《山川》“泺水”条,该河自历城东,经章丘、邹平,又东经般阳之长山、新城,又东经高苑至博兴,合时水东北至马车渎入海,曲行近五百里。(www.daowen.com)

元代更是以北方为政治中心,所以南北航运,特别是漕运,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但由于以往的南北航道,或者蜿蜒曲折,或者淤积浅涩,所以元政府组织人力在山东开凿了会通河,即由东平到东昌,再到临清的运河,它与后来开凿的由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南北相接,构成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会通河成为连接南北运河的枢纽,大大缩短了南北直通大都的距离,方便了贸易。

在海路交通方面,分国内航线和海外国际航线两种。宋代国内航线主要有两条:一是分别从登、莱、密三州启程,沿渤海向北航行直抵辽东;二是分别从登、莱、密、潍州启程,沿渤海、黄海向南航行,可至江浙,再由江浙南下福建、两广。海外航线也有两条:一是自东牟(登州,今蓬莱)至八角海口(今烟台福山区八角镇),从芝冈岛(芝罘)顺风泛大海,再宿抵瓮津口(朝鲜黄海南道)登陆,继而行160里抵达高丽境内海州。这是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之前山东与高丽、日本交往的主要航线,但随着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双方官方往来地点南移到明州,登州航线随之衰落。二是从密州启程,沿胶州弯向东直航,穿过黄海,继续向东航行,到达高丽国都开城。但这条航线直到宋神宗元丰年间才开始受到宋廷的重视,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在胶西县正式设置市舶司机构,才真正发达起来。

金统治时期,除与南宋对峙,南北官方运输航线受阻外,其他时期,宋代具有的各条航线还是畅通的,对山东的经济贸易起了促进作用。

元代尽管对外贸易的重点在南方,元政府没有在山东设市舶司,但元代开始了海运漕粮的壮举,当时有三条海路,皆从平江刘家港出发,北经山东,因此,山东的密州、胶州、登莱、芝罘(烟台)、刘岛(今威海刘公岛)、灵山洋、成山等地,仍是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和商业口岸。这三条航线所经山东的路线分别是:第一条,历经海宁府东海县至密州、胶州界,放灵山洋(今青岛以南海面),向东北抵达成山(今山东半岛东端,荣成成山头),之后西行,经渤海入界河(海河)到达杨村码头(今河北武清)。第二条,经黑水洋至成山,过刘岛至芝罘、沙门二岛(今烟台北),放莱州大洋(今莱州),抵界河口(今天津大沽)。第三条,取成山转西至刘家岛(即今刘公岛),再至登州沙门岛,于莱州大洋入界河,这条航线最安全,在元代使用时间最久。[20]三条航线一条比一条便捷,无论哪一条,都必经山东,这为山东丝织品贸易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