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元时期山东的行政区划情况

宋元时期山东的行政区划情况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东的行政区划,从形式上看,仍分属河南、河北两道管辖,并新增济州、滨州,而实际上,道一级行政区划已被节度使制所取代。元朝统一全国后,元世祖忽必烈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地位,废除了汉人世侯的世袭制,设置了新的行政区划,除在京师大都(今北京)设置中书省外,在全国设立11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至此,行省制度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划名称,从而形成省、路、府(州)、县四级行政区划制。

宋元时期山东的行政区划情况

五代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统治过山东。山东的行政区划,从形式上看,仍分属河南、河北两道管辖,并新增济州、滨州,而实际上,道一级行政区划已被节度使制所取代。

北宋初期,山东仍归河南道和河北道统辖。但从宋太宗至道三年(997)起,全国改道为路,共设15路,山东分属京东路和河北路管理。神宗熙宁七年(1074),京东路又细分为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路以下设州、府、军、监,它们名义上属于同级政区,但实际职能和管辖范围又有所区别,一般来说,州多设于民事繁多、工商业兴盛的地区;比较重要的州则置府;军兼管军队、民事;监多设于矿冶、铸钱、产盐地区,兼管矿务和民事。除监以外,州、府、军以下置若干县,县为地方建置中的第三级政区,其行政职能和管理范围与隋唐五代时期基本相同。据《宋史·地理志》,《元丰九域志》,《太平寰宇记》之河南道、河北道等文献记载,宋代在山东地区共置4府、14州、1军、2监、87县。这些州(府、军、监)、县大部分由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统理,仅少数划归当时的河北东路管辖。各路、州(府、军、监)、县的行政区划变动情况大致如下:

1.京东东路,治所青州,辖山东境内1府、7州、36县。具体包括:

济南府,五代时期称齐州,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由齐州升为济南府。宋初属京东西路,后割属京东东路。治历城,领历城、禹城、章丘、长清、临邑5县。

青州,治益都,领益都、寿光临朐、博兴、千乘、临淄6县。

密州,冶诸城,领诸城、安丘、莒、高密、胶西5县。

沂州,治临沂,领临沂、承、沂水、费、新泰5县。

登州,治蓬莱,领蓬莱、文登、黄、牟平4县。

莱州,治掖县(今莱州),领掖、莱阳、胶水、即墨4县。

潍州,治北海(今潍坊),领北海、昌邑、昌乐3县。

淄州,治所淄川,领淄川、长山、邹平、高苑4县。

2.京东西路,治所兖州,辖山东境内3府、3州、1军、2监、29县(包括州治在境外而辖今山东境内的县1个)。具体包括:

袭庆府,治瑕县(今兖州),五代起称兖州。政和八年(1118),升为袭庆府,领瑕、奉符、泗水、龚、仙源、莱芜、邹7县,另辖莱芜1监。

兴仁府,治济阴(今曹县西北),五代时期为曹州。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升为兴仁府,领济阴、宛亭、乘氏、南华4县。

东平府,治须城(今东平),五代时期为郓州,宋初因之。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由郓州改为东平府,领须城、阳谷、中都、寿张、东阿、平阴6县,另辖东平1监。

济州,治巨野,领巨野、任城、金乡、郓城4县。

单州,治单父(今单县),领单父、成武、鱼台3县。

濮州,治鄄城,领鄄城、雷泽、临濮等3县。

广济军,治定陶,领定陶l县。

此外,徐州辖滕县1县。

3.河北东路,治所大名(今河北境内),辖山东境内4州、22县(包括府治或州治在境外,而辖山东地区的领县11个)。具体包括:

博州,治聊城,领聊城、高唐、堂邑、博平4县。

棣州,治厌次(今惠民),领厌次、阳信、商河3县。

德州,治安德(今陵县),领安德、平原2县。

滨州,治渤海(今滨县),领渤海、招安2县。

此外,大名府馆陶临清夏津、清平、冠氏5县。

开德府辖观城、朝城2县。

沧州辖无棣、乐陵2县。

恩州辖武城、历亭2县。

金朝统治时期,山东行政区划基本沿袭北宋旧制,分置路、州(包括府)、县三级政区制,并且金太宗天会五年(1127)改京东路为山东路,金完颜亮正隆年间(1156~1161)置山东路统军司,金世宗大定八年(1168)复置山东东、西路统军司,从此山东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划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据《金史·地理志》记载,金朝在今山东地区共置3府、18州、95县。这些府州县大部分属于山东东路和山东西路管理,少数划归当时大名府路、南京路和河北东路管理。各路、州(府)、县的行政区划情况大致如下:

1.山东东路,治益都,辖山东2府、10州、48县。具体情况如下:

益都府,治益都,领益都、临朐、穆陵、寿光、博兴、临淄、乐安7县。

潍州,治北海(今潍坊),领北海、昌邑、昌乐3县。

滨州,治渤海(今滨城),领渤海、利津、蒲台、沾化4县。

沂州,治临沂,领临沂、费2县。

密州,治诸城,领诸城、安丘、高密、胶西4县。(www.daowen.com)

莒州,治莒县,领莒、日照、沂水3县。

棣州,治厌次(今惠民),领厌次、阳信、商河3县。

济南府,治历城,领历城、临邑、齐河、章丘、禹城、长清、济阳7县。

淄州,治淄川,领淄川、长山、邹平、高苑4县。

莱州,治掖县(今莱州),领掖、莱阳、即墨、胶水、招远5县。

登州,治蓬莱,领蓬莱、福山、黄县、栖霞4县。

宁海州,治牟平,领牟平、文登2县。

2.山东西路,治东平府,辖山东1府、7州、30县。具体情况如下:

东平府,治所须城(今东平),领须城、东阿、阳谷、汶上、寿张、平阴6县。

济州,治任城(今济宁),领任城、金乡、嘉祥、郓城4县。

滕州,治滕县(今滕州),辖滕、邹2县。

博州,治聊城,领聊城、堂邑、博平、茌平、高唐5县。

兖州,治嵫阳(今兖州),领嵫阳、曲阜、泗水、宁阳4县。

泰安州,治奉符(今泰安),领奉符、莱芜、新泰3县。

德州,治安德(今陵县),领安德、平原、德平3县。

曹州,治济阴(今菏泽南),领济阴、定陶、东明3县。

此外,大名府路的大名府辖冠氏、夏津、朝城、清平、莘县、馆陶6县,开州辖观城1县,恩州辖历亭、武城、临清、鄄城4县。

河北东路的沧州辖无棣、乐陵2县,景州辖宁津1县。

南京路的单州(治单父)辖单父、成武、鱼台3县。

元朝统一全国后,元世祖忽必烈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地位,废除了汉人世侯的世袭制,设置了新的行政区划,除在京师大都(今北京)设置中书省外,在全国设立11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至此,行省制度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划名称,从而形成省、路、府(州)、县四级行政区划制。山东和河北、山西等地因处于元大都周围心腹地带,通称为腹里,作为中央直辖特区,直接由中书省管辖。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朝在山东境内共置6路、23州、91县。其行政区划情况大致如下:

1.东平路,治须城(今东平),领须城、东阿、阳谷、汶上、寿张、平阴6县。

2.东昌路,治聊城,领聊城、堂邑、莘县、博平、茌平、丘县6县。

3.济宁路,治巨野。领巨野、郓城、肥城、金乡4县,济州、兖州、单州3州。济州治任城,领任城、鱼台2县;兖州治嵫阳,领嵫阳、曲阜、泗水、宁阳4县;单州治单父,领单父、嘉祥2县。

4.益都路,治益都,领益都、临淄、临朐、高苑、乐安、寿光6县,以及潍州、胶州、密州、莒州、沂州、滕州、峄州、博兴州8州。潍州治北海,领北海、昌邑2县;胶州治胶西,领胶西、即墨、高密3县;密州治诸城,领诸城、安丘2县;莒州治莒县,领莒、沂水、日照、蒙阴4县;沂州治临沂,领临沂、费2县;滕州治滕县,领滕、邹2县;峄州治峄县,博兴州治博兴,均未设领县。

5.济南路,治历城领历城、章丘,邹平、济阳4县,以及棣州、滨州2州。棣州治厌次(今惠民),领厌次、商河、阳信、无棣4县;滨州治渤海(今滨城),领渤海、利津、沾化3县。

6.般阳府路,治淄川,曾为淄州路领淄川、长山、新城、蒲台4县,以及莱州、登州2州。莱州治掖县,领掖县、胶水、招远、莱阳4县;登州治蓬莱,领蓬莱、黄县、福山、栖霞4县。

此外,治所在境外的河间路,领有齐东、宁津、临邑、青城4县,沧州领有乐陵、无棣2县。大名路的开州,领有东明县。

元代山东境内还有直隶中书省管辖的州:

曹州,治济阴(今曹县西北),领济阴、成武、定陶、禹城、楚丘5县。

濮州,治鄄城,领鄄城、朝城、馆陶、临清、观城5县。

高唐州,冶高唐,领高唐、夏津、武城3县。

泰安州,治奉符(今泰安),领奉符、长清、莱芜、新泰4县。

德州,治安德(今陵县),领安德、平原、齐河、清平、德平5县。

宁海州,治牟平,领牟平、文登等2县。

此外,还有恩州与冠州,未领属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