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唐代山东全覆盖蚕桑丝绸业分布区

唐代山东全覆盖蚕桑丝绸业分布区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蚕桑丝绸业分布区域明显扩大。在这庞大的蚕桑丝绸业分布区域中,黄河下游和长江下游分布情况最为突出。这说明,隋唐时代,北方的蚕桑丝绸业主要集中在黄河下游地区,关中地区的丝绸业已经衰落。山东蚕桑丝绸业生产区域的分布经历了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唐代山东丝绸业的发展盛况亦可在当时的诗文中得到印证。

唐代山东全覆盖蚕桑丝绸业分布区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蚕桑丝绸业分布区域明显扩大。据卢华语先生统计,当时全国有315个州,其中185个州有蚕桑丝绸生产。在这庞大的蚕桑丝绸业分布区域中,黄河下游和长江下游分布情况最为突出。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5-2 唐代全国蚕桑丝绸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www.daowen.com)

从上表可以看出,当时黄河中上游地区共63州,其中产蚕桑丝绸的有29州,占总州数的46%;黄河下游有51州,并全部有蚕桑丝绸业生产,蚕桑丝绸业覆盖率达100%。这说明,隋唐时代,北方的蚕桑丝绸业主要集中在黄河下游地区,关中地区的丝绸业已经衰落。长江中上游地区共103州,其中产蚕桑丝绸的70州,占总州数的67.9%;长江下游有28个州,其中27个州有蚕桑丝绸业生产,蚕桑丝绸业覆盖率高达96%。可见,隋唐时期,长江流域蚕桑丝绸业也以下游为主。总体来说,当时各地相差悬殊,并且,黄河下游州几乎是长江下游州数的一倍,所以,至少安史之乱前,在蚕桑丝绸业生产方面,占优势的仍是黄河下游地区。

山东蚕桑丝绸业生产区域的分布经历了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据《魏书·食货志》记载,北魏太和八年(484),实行以户调养官、所调各随其土所出的政策时,只有兖、徐、青、齐、济等州贡绵绢及丝,而光州及青州北海郡之胶东县、胶州平昌郡之东武、平昌县,高密郡之昌安、高密、夷安、黔陬县,东徐州东莞郡之莒、诸、东莞县,徐州北济阴郡之离狐县,东海郡之襄贲县等,皆以麻布充税。《隋书·地理志》所记各地风俗物产,当提及蚕桑丝绸业时,也只提及山东的北海、齐郡、东莱、高密。这些记载表明,即使在蚕桑丝绸业发达的黄河下游,其发展也是极不均衡的,唐代之前,有的州并不以蚕桑丝绸业生产为主,有的州或许还没有蚕桑丝绸业生产。但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到唐代天宝年间,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蚕桑丝绸业在山东已可谓遍地开花,蚕桑丝绸区域州县相连,跨州接道,大范围的合成一片。无论是农业发达的腹心地带,还是边远的周边地区;无论是原来蚕桑丝绸业发达的区域,还是原来不进贡蚕桑丝织品的区域;无论河谷、平川还是山地丘陵,到处桑柘翳野,普遍养蚕投梭。

唐代山东丝绸业的发展盛况亦可在当时的诗文中得到印证。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无名氏的《维扬空庄四怪联句》:“齐纨鲁缟如霜雪,寥亮高声予所发。”李白《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鲁缟如白烟,五缣不成束。临行赠贫交,一尺重山岳。”韩翃《鲁中送从事归荥阳》:“轻橐归时鲁缟薄(一作满),寒衣缝处郑绵多。”上述诗句中,诗人皆提到齐纨或鲁缟,齐纨与鲁缟本是春秋以来以齐地临淄为中心的齐鲁地区的重要丝织品类,以其洁白轻薄而著称,唐朝诗人大量借用,足以说明这两种丝织品在唐时仍是名品佳作。此外,在天宝十二年(753),岑参在《送颜平原》诗中还描写了从华北平原中部的德州一直到北边的幽燕一带桑柘遍野的场景,诗云:“郊原北连燕,剽劫风未休。鱼盐隘里巷,桑柘盈田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