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产技术变革为山东蚕桑丝绸业提供技术保障

生产技术变革为山东蚕桑丝绸业提供技术保障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蚕桑丝绸业的生产技术,无论是植桑养蚕,还是缫丝、纺织、练漂,无论是各个环节还是整套程序,与以往相比,都更为科学和系统完整。这些都是技术上的重大进步,它们既代表了山东蚕桑丝绸业的发展水平,也为山东蚕桑丝绸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生产技术变革为山东蚕桑丝绸业提供技术保障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蚕桑丝绸业的生产技术,无论是植桑养蚕,还是缫丝、纺织、练漂,无论是各个环节还是整套程序,与以往相比,都更为科学和系统完整。其中特别显著的是发生了以下几点重大变革:第一,在桑树种植方面,对鲁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除种椹法外,还出现了压条种植法以及科学移植法。第二,在养蚕方面,对于蚕室、蚕具的准备,不同成长阶段蚕所适应的温度,以及吃食与睡眠时期蚕所需要的明暗度,都有了科学的认识;扫蚕工具从较硬的植物荻发展到较软的动物毛;在蚕的上蔟结茧方面,从平面上蔟法发展到悬挂上蔟法,解决了疏密度、通气性问题,以及蚕沙、死蚕、残叶等污染问题。第三,在储茧方面,出现了比日晒法更为优秀的盐杀法,解决了经日曝晒后蚕茧所缫丝薄脆易断、纺织时用料较多等问题。第四,织机中的提花线束从西汉时的一百二十镊(蹑)发展到五六十镊(蹑),又经三国时的马钧简化为十二镊(蹑),从而极大地简化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工效。第五,在练漂染整工艺方面,出现了将春秋战国时期的灰练与秦汉时期的煮练相结合的灰练法,以及更为优秀的、用水浸泡与捣练相结合的水练法。这些都是技术上的重大进步,它们既代表了山东蚕桑丝绸业的发展水平,也为山东蚕桑丝绸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注释】

[1]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

[2]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上)》,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218页。

[3][晋]陆翙:《邺中记》,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8页。

[4]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39~340页。

[5]朱新予:《中国丝绸史(通论)》,纺织工业出版社1992年版,第132页。(www.daowen.com)

[6]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17页。

[7]安作璋:《山东通史·魏晋南北朝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2~173页。

[8]夏名采:《益都北齐石室墓线刻画像》,《文物》1985年第10期。

[9]赵丰:《中国丝绸通史》,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1页。

[10]朱新予:《中国丝绸史(通论)》,纺织工业出版社1992年版,第120页。

[11]安作璋:《山东通史·魏晋南北朝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