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山东多处丝绸名产地:临淄、东阿、任城、亢父县

山东多处丝绸名产地:临淄、东阿、任城、亢父县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汉时期山东的丝绸产地主要有三处,一是临淄,二是东阿,三是任城国亢父县。上述缟、缯帛、缣、绢等众多说法,足以证明阿是当时山东重要的丝织品产地,并且所生产的丝织品质量很高,光滑、薄如蝉翼,可与蜀、汉的名产布相媲美。这是东汉时亢父产缣的有力证明。当然,就山东内部而言,以临淄为中心的齐地蚕桑丝绸业又明显发达于鲁地。

山东多处丝绸名产地:临淄、东阿、任城、亢父县

文献记载来看,秦汉时期山东蚕桑丝绸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主要进行麻、葛和柞蚕业生产,但在秦汉时期,由于柞蚕还没得到普遍认知,并且柞蚕丝相对于桑蚕丝来说稍逊一筹,所以当时还不为人们所重视,史书记载的也较少。秦汉时期山东的丝绸产地主要有三处,一是临淄,二是东阿,三是任城国亢父县。

临淄是秦汉时期的大都市之一,《史记·货殖列传》中列出的二十个都市中就包括山东的临淄和陶。汉武帝时大臣、临淄人主父偃曾说:“齐临菑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巨于长安,此非天子亲弟爱子不得王此。”(《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临淄有“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战国策·齐一》)及“冠带衣履天下”(《汉书·地理志》)的历史,自然得到秦汉政府的重视,秦汉政府在此设置三服官就是重要表现。

东阿,今山东聊城市阳谷县阿城,春秋时称柯邑,战国时称阿邑,秦始称东阿,属东郡,汉置东阿县,仍属东郡。东阿盛产缣与缟,除《史记》有“阿缟之衣,锦绣之饰”的记载外,《盐铁论·本议》有“齐、阿之缣,蜀、汉之布”的记载,此处的“阿”原作“陶”,王利器先生根据洪颐煊之说校改为“阿”,洪说:“‘陶’即‘定陶’,不闻出缣。‘陶’当是‘阿’字之伪。”此外,他还列举了许多东阿产缣的佐证,如《淮南子·修务训》“衣阿锡,曳齐纨”,阿与齐并举,阿当为地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有“被阿锡”,《集解》云:“《汉书音义》:阿,细缯也。”《正义》云:“东阿出缯。”《水经注·河水五》云:东阿“县出佳缯缣,故《史记》云:秦王服太阿之剑,阿缟之衣也”。缣即绢,《汉书·外戚传》颜注曰:“缣,即今之绢也。”张衡的《七辩》中也有“京城阿缟,譬之蝉羽。制为时服,以适寒暑”之说。上述缟、缯帛、缣、绢等众多说法,足以证明阿是当时山东重要的丝织品产地,并且所生产的丝织品质量很高,光滑、薄如蝉翼,可与蜀、汉的名产布相媲美。

任城国今属山东济宁市任城区,春秋战国时曾隶属过齐、鲁,秦时改为任城县,西汉时属东平国,东汉章帝元和元年(84)析东平国而置,其亢父县盛产缣。《流沙坠简考释·器物类》有任城缣题字云:“任城国亢父缣一匹,幅广二尺二寸,长四丈;重二十五两,直钱六百一十八。”这是东汉时亢父产缣的有力证明。亢父缣每匹重二十五两,直钱六百一十八,这与当时河内郡所产之帛每匹仅重二十两、直钱三百五十[12]相比,价格、质地皆属时之上乘。(www.daowen.com)

图3-2 金雀山西汉帛画第四组内容(摹本)

此外,从考古发掘中也可以看出秦汉时期山东丝绸业的发展状况。1974年,山东临沂金雀山九号汉墓出土了一幅长条形彩绘帛画,长200厘米,宽42厘米。帛画内人物活动分为五组,其中第四组画中有一个纺织的场面。(见图3-2)“第四组,共有六人,在形式上可分为两个场面,右边三女一孩,为纺绩场面;左边是老妇问医。关于纺绩,这是一部分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内容。右边一个身着左衽上衣的劳动妇女正在操一架纺车,右手用力运转,左手执一工具扬起抽纱,对面的两个妇女都在看她操作,小孩也在招手向她呼唤,颇有生活气息。画中的纺车,基本结构与使用方法同近代民间使用的木制纺车极其相似。这对我们探索古代的纺织工艺水平是一份很好的参考资料。”[13]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在汉代,中国形成了众多的地主庄园经济,庄园中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为主,因此,在纺织手工业中,汉代除官营纺织机构如长安的东织、西织,临淄与襄邑的三服官外,还存在大量的地主庄园个体纺织手工业和小生产者家庭个体手工业。该墓的主人是一位封建地主阶级的显贵夫人,因此,这幅帛画中的纺织场面应属地主庄园个体纺织手工业生产的反映,或许是她生前生活的反映,或许是她对自己身后生活状况的设想,不管怎样,画中情景正是当时山东蚕桑丝绸业发展状况的一个生动写照。2002年在日照市西郊汉墓中发掘出土大量的丝织品,大部分为平纹素面,呈咖啡色,属于绢类。其中一块长2.6米、宽0.96米,是山东乃至北方地区迄今发现保存最好的汉代丝织品,一侧刺绣有精致的花草和云气纹图案。[14]

有关秦汉时期山东蚕桑丝绸业在全国的地位,李剑农先生说:“两汉服物机织工业,皆以齐鲁区及其附近为特殊发达之地。其次于齐鲁区者似为蜀。……惟齐鲁区,丝麻虽并具,而丝织业尤盛,蜀在西汉似惟以麻织之布著称。……至若大江以南,则在西汉时尚无桑蚕之业,服物惟有麻葛制品。”[15]可见,秦汉时期,山东丝织业居于全国首位,其次是蜀,至于江南,两汉时或无桑蚕业,只有麻葛制品。秦汉时期山东蚕桑丝绸业居于全国首位,还有其他几点也可以说明这一问题。第一,《史记》和《汉书》在谈到各地物产时,唯独提到齐、鲁千亩桑麻,这说明,齐鲁桑麻业在全国最为有名。第二,在全国所有的官营纺织机构中,临淄三服官也是无与伦比的,从生产职责来说,临淄三服官主要负责皇帝、宫廷春、夏、冬三季服饰,襄邑服官则专制衮龙文绣高级礼服,长安的东、西织室也只是“主织作缯帛之处”(《汉书·惠帝纪》颜注)。从生产规模和丝织水平来说,东、西织室和襄邑服官都远远比不上临淄“三服官”,否则汉政府每次“罢”、“省”的也不会只是齐三服官了。可见,齐地丝织业在秦汉时期是首屈一指的,处于领先地位。当然,就山东内部而言,以临淄为中心的齐地蚕桑丝绸业又明显发达于鲁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