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奢侈风与以丝帛代货币政策推动经济发展

奢侈风与以丝帛代货币政策推动经济发展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齐俗奢侈也是齐国蚕桑丝绸业发展的一种强大推动力。《汉书·地理志》记载,齐“俗弥侈,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丝帛可做货币使用,也是丝织品生产得以发展的一个推动因素。如《管子》中多处提到,“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季绢是指三等绢,制是古代计量名称,一制为一丈八尺,如此,一镒等于594尺。这是当时为提供军队需要而征收的赋税,当然,可以用布代替,但要求更高。

奢侈风与以丝帛代货币政策推动经济发展

齐俗奢侈也是齐国蚕桑丝绸业发展的一种强大推动力。齐俗奢侈是有名的,这与齐国经济的发达有关。《汉书·地理志》记载,齐“俗弥侈,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这种奢侈之风不是一日形成的,实际上从春秋末年即已开始,如《墨子·非乐上》记载:“昔者齐康公,兴乐万,万人不可衣短褐,不可食糠糟,曰:‘食饮不美,面目颜色不足视也;衣服不美,身体从容丑羸,不足观也。’是以食必粱肉,衣必文绣。”齐俗奢侈不只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而且也表现在墓葬中,《韩非子·内储说上》曰:“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衾,材木尽于棺椁。”当时尽管百姓拼命耕织,也难以满足统治者现实和死后“生活”的需要,以致晏婴曾针对齐景公后期的情况说:“今齐国丈夫耕,女子织,夜以接日,不足以奉上。”(《晏子春秋》卷二)

丝帛可做货币使用,也是丝织品生产得以发展的一个推动因素。如《管子》中多处提到,“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国蓄》)。在《乘马》中说:“无金则用其绢,季绢三十三,制当一镒。无绢则用其布,经暴布百两当一镒。一镒之金,食百乘之一宿。”季绢是指三等绢,制是古代计量名称,一制为一丈八尺,如此,一镒等于594尺。这是当时为提供军队需要而征收的赋税,当然,可以用布代替,但要求更高。

【注释】

[1]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自然地理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1页。

[2]张丕远:《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287~288页。

[3]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

[4]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中国养蚕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53页。

[5]朱新予:《中国丝绸史(通论)》,纺织工业出版社1992年版,第14~16页。

[6]章楷:《蚕业史话》,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页。

[7]于孔宝:《古代最早的丝织业中心——谈齐国“冠带衣履天下”》,《管子学刊》1992年第2期。

[8]山东省博物馆:《临淄郎家庄一号东周殉人墓》,《考古学报》1977年第1期。

[9]熊建平:《试谈刘台西周墓地出土的玉蚕》,《农业考古》1987年第1期。

[10]陈维稷:《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6~47页。

[11]陈维稷:《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3页。

[12]陈维稷:《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1页。

[13]陈维稷:《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2页。

[14]陈维稷:《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8页。(www.daowen.com)

[15]陈维稷:《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8~29页。

[16]陈维稷:《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86页。

[17]刘道广:《〈考工记〉及其研究》,《装饰》1990年第4期。

[18]闻人军:《考工记导读》,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年版,第54页。

[19]朱新予:《中国丝绸史(通论)》,纺织工业出版社1992年版,第29~30页。

[20]陈维稷:《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87页。

[21]陈维稷:《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87页。

[22]张秉伦、戴吾三:《齐国科技史》,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313页。

[23]于孔宝:《古代最早的丝织业——谈齐国“冠带衣履天下”》,《管子学刊》1992年第2期。

[24]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20页。

[25]按:若一轨为8尺,引处的六轨则为48尺,周代1尺约合今0.231米,48尺相当于今11.088米。

[26]张怡庄、蓝素明:《纤维艺术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27]李英森、王秀珠、程刚:《齐国经济史》,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64~565页。

[28]宣兆琦、李金海:《齐文化通论》(上),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第71页。

[29]张政烺等:《五千年来的中朝友好关系》,开明书店1951年版,第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