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丝织品的种类与特点

丝织品的种类与特点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縠是质地轻薄、纤细透亮、表面起皱的平纹丝织物,因为表面的皱纹像粟粒状,所以称縠,它是利用两种捻度不同的强捻丝交织而成,因它们发生不同的抽缩而起皱纹。缦、帛都是没有花纹的普通丝织品,《说文解字》说缦为“缯无文也”。而文、锦则是由彩色丝织成的高档丝织品。其实,齐桓公时齐国、鲁国附近并没有梁国,这当是一假托之国,但它说明当时山东还是存在绨织品生产的。

齐鲁时期山东丝织品种类很丰富,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有罗、绫、纨、绮、縠、缦帛、织文、缟、绨、绡、纺、纱、素、绢、绉、绣等近二十种。

(一)罗、绫、纨、绮、縠

据《战国策·齐四》中田需对管燕所说“下宫糅罗纨,曳绮縠,而士不得以为缘”可知,罗、纨、绮、縠是战国时期高档的丝织品,只有在王宫贵族家中才能见到,士阶层甚至都不能用做衣服的滚边。罗是经丝互相缠绕纠织、表面有透明纱眼的丝织物。纨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著名产品,素有“齐纨鲁缟”之称。它是一种先生织后漂练的丝织物,其特点是洁白、精细、轻薄,尤其是光泽、柔和、结实。对于纨后世多有论述,《说文解字》:“纨,素也。”《释名·释采帛》中说:“纨,涣也。细泽有光,涣涣然也。”可见纨是有光泽的、素色的、细致的生绢。纨所具有的柔和光泽是通过漂练工艺来实现的,这表明了齐国漂练工艺水平之高超。但对于纨的生熟,也有不同的看法,《汉书·地理志》颜注引如淳注曰:“纨,白熟也。”依此看,纨又是熟绢。绮,颜注曰:“文缯也,即今之所谓细绫也。”《说文解字》:“绮,文缯也。”“缯,帛也。”“绫,东齐谓布帛之细曰绫。”因此,绮即起花纹的细帛,与锦相似,但比锦薄,且锦用三色或以上色丝织成,而绮是用两色丝织成。縠是质地轻薄、纤细透亮、表面起皱的平纹丝织物,因为表面的皱纹像粟粒状,所以称縠,它是利用两种捻度不同的强捻丝交织而成,因它们发生不同的抽缩而起皱纹。

(二)缦帛与文锦

管子·小匡》载:“诸侯以缕、帛、布、鹿皮四分以为币,齐以文锦、虎豹皮报。”《霸形》亦载,齐国“以虎豹皮、文锦使诸侯,诸侯以缦帛、鹿皮报,则令固始行于天下矣”。这两则材料所讲都是齐桓公为笼络天下诸侯,曾在管仲的辅佐下,实行了施利于诸侯、使天下诸侯听令于齐、以成就统一天下大业的措施。就像鹿皮比不上虎豹皮珍贵一样,缦、帛自然也比不上文、锦珍贵。缦、帛都是没有花纹的普通丝织品,《说文解字》说缦为“缯无文也”。而文、锦则是由彩色丝织成的高档丝织品。胡渭《禹贡锥指》引《吴氏扬州注》云:“染其丝五色织之曰织贝,不染五色而织之成文者曰织文。”织贝是古代锦名,指织成贝纹的锦。可见,锦是先染后织的织物,文是先织后染的织物,即先染后织者为织锦,先织后染者为织文,或者说,色丝织花叫织锦,素丝织花叫织文。无论锦还是文,都是由多种色彩的丝线织成的,甚是珍贵,古代将之视为珠玉,只有国君及诸侯才能享用,市场上不允许流通,如《礼记·玉藻》中规定:“君衣狐白裘,锦衣以裼之”,“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王制》中规定:“锦文、珠玉、成器不粥于市。”

(三)缟

缟是生织而成、织成后经过漂练处理的熟绢,特点是洁白、精细、轻薄。它是春秋时期鲁国的著名产品,常与齐纨并称,古有“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史记·韩长孺列传》)、“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汉书·窦田灌韩传》)之说,借以形容鲁缟之细和薄。颜注曰:“缟,素也。曲阜之地,俗善作之,尤为轻细,故以取喻也。”同时,缟在齐国也有生产,并且具有不小的名气,如阿缟。1953年在长沙仰天湖战国墓葬中出土的一部分丝织物,虽然已因年久而腐朽,看不出原物形状,但从其纤细的经纬、清晰的纹理、未褪的颜色,仍可断定它们是一批制作精美的织物。从随墓出土的“遣册”(即生人赠送死者的物品清单)竹简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织物的名称,其中就有齐国的阿缟。[23]阿即齐之东阿,《史记·项羽本纪》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东阿故城在济州东阿县西南二十五里,汉东阿县城,秦时齐之阿也。”《李斯列传》有“阿缟之衣,锦绣之饰”说,裴骃《集解》引徐广曰:“齐之东阿县,缯帛所出。”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也说:“(东阿)县出佳缯缣,故《史记》云:秦昭王服太阿之剑,阿缟之衣也。”(www.daowen.com)

(四)绨

平纹染色的普通丝织品,多染绿色。《释名·释采帛》说:“绨,似虫之色绿而泽也。”《说文解字》说:“绨,厚缯也。”绨是用长丝纺成线而后织成的,经线、纬丝皆粗,而纬丝更粗一些,质地较厚,成品质量较重而有光泽。它是鲁、梁的地方特产,《管子·轻重戊》云“鲁、梁之民,俗为绨”,以致管仲略施巧计,鲁、梁全境皆弃农而为绨,结果,两年之内,鲁、梁之民十分之六归齐,第三年,“鲁、梁之君请服”。其实,齐桓公时齐国、鲁国附近并没有梁国,这当是一假托之国,但它说明当时山东还是存在绨织品生产的。

(五)文绣

古代在丝帛上刺花,汉以后通称刺绣。绣可以指绣品,也可以指用针将彩色的线缝在绸或布上构成图案、花纹或文字,无论名词还是动词,都包含多种颜色,正如《周礼·冬官考工记》中所说的“五采备谓之绣”。齐襄公时,“九妃、六嫔,陈妾数百,食必粱肉,衣必文绣”(《国语·齐语》);孟尝君的厩马百乘,“无不披绣衣而食菽粟者”(《战国策·齐四》);齐景公身着“黼黻之衣,素绣之裳,一衣而五采具焉”(《晏子春秋》卷二);《管子·五辅》中提到“女以巧矣,而天下寒者,其悦在文绣”,这些都表明了齐国文绣业的发达。正是因此,《汉书·地理志》中说,齐“俗弥侈,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六)绡与平绸

《说文解字》云:“绡,生丝也。”绡是用生丝织成的平纹或变化平纹、轻薄透明的丝织物;平绸则是用下脚茧丝纺成绢丝而后织成的,丝质较次,绸面不甚光洁,往往含有一些杂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