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家庭农场:发展初探

家庭农场:发展初探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有的农户向集体承包较多土地,实行规模经营,也被称之为家庭农场。但是,从中国国情以及国内外实践来看,在生产领域,适合土地经营的主体还是以农户为主。从这样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政府对家庭农场的投资在不断增大,家庭农场日后也会被列入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形式的文件当中,这对于农户来说,又增加了一种增加生产与效益的农业生产形式,将会得到众多农户的支持。

家庭农场:发展初探

早期家庭农场是独立的个体生产,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有的农户向集体承包较多土地,实行规模经营,也被称之为家庭农场。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农业经营规模和组织化程度也相应提高,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等组成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逐渐显现。但是,从中国国情以及国内外实践来看,在生产领域,适合土地经营的主体还是以农户为主。

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使得数以亿计的农民工进城打工,有很多农民工还长期在城市驻扎下来。而与之相对应,在不少村庄则出现了“青壮年荒”,或者说是“劳力荒”,村里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青壮年已经不愿意或者因工作原因不能回家种地,大量的耕地主要靠老人打理。尽管有日益发展的农业机械化帮忙,但年龄越来越大的老年人还是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另外,在土地上不管是老年人当家还是青壮年担当,各家各户传统的生产模式已经没有多少活力,土地的生产效率较低,农民的信息采集能力、决策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博弈市场能力、盈利能力都非常有限,以至于不少农民只能盲从和赌博,在农业的“大小年”现象中随波逐流。应该承认,当前的农业格局已经制约了农业的再发展;应该承认,我们又站在了农业改革的十字路口。(www.daowen.com)

中国农业的发展进程,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合作社,到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工业化背景下的以工商企业为主体的大规模经营,到今天经营规模为13.33公顷左右的家庭农场,可谓回环曲折,代价沉重。

2011年,政府方面确定了支持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的经营模式,但没有在文件里正式提出过,这是家庭农场首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范围内。从2011年确定了支持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模式起,我国已经培育家庭农场99家,并下发《2011年家庭农场项目指南》,扶持资金354.7万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获得财政补贴3.58万元。2012年武汉市发展家庭农场68个,安排扶持资金210万元。从这样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政府对家庭农场的投资在不断增大,家庭农场日后也会被列入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形式的文件当中,这对于农户来说,又增加了一种增加生产与效益的农业生产形式,将会得到众多农户的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