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力研究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一种更有利的工具,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工作分析、人员招聘、员工培训、绩效管理以及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各个板块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提高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有效性。
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和国家输送合格的人才。以什么标准来培养,才真正为社会所需,大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真正能够被社会所用,这是目前社会面临的一大问题。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看,青年所拥有的人力资本规定着一个国家实力的未来发展空间。随着就业难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对大学生的素质研究。现有的大学生素质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哲学、社会学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对大学生应当具有的素质结构和素质成份进行研究,更多反映了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和期望;另一类是心理学、教育学层面的研究,侧重于对大学生素质现状的了解和分析,更多反映了目前大学生素质的现实状态。两大类研究,一个着眼于大学生目前已经具备的能力状况,另一个着眼于大学应该具备的能力。我们认为,可以从胜任力研究的思路,来进行大学生的素质研究。
胜任力的研究结果也应当为高校的大学生素质培养提供依据。Thomas(2006)的员工胜任力研究中证实,大学生毕业后进入新的工作世界,其具备的胜任力可以预测他们适应工作场所的情况,如其中的弹性(表现为顺应组织文化),关系建立等。Astroth等(2004)的研究探索了新进员工所需要的胜任力和组织内已有的胜任力模型之间的相似性。
我们认为,通用胜任力模型包含了要取得优秀工作绩效所应具备的共有的行为特征,作为对员工进行甄选的标准,它对新进员工的个体深层行为特征有着规定性,因此应当成为来自企业界的、对高校大学生培养提出的标准。(www.daowen.com)
按照胜任力理论,胜任力是一种个人潜在的特征,与有效或优异的工作绩效相连,它表明的是一种思考或行为的方式,一种跨情景的泛化的行为或思考的方式,而且持续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于越是复杂的工作,与工作能力、智力以及文凭相比,胜任力对取得有效工作绩效的重要性就越高,是相对稳定的,并且持续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能够预测个体的工作绩效。
据此,认为通用胜任力模型除了能够预测企业员工的绩效情况,同样应当可以预测大学生转换为合格的企业员工,和就业后的成功适应,并应成为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衡量指标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