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的需要是理论发展的最好动力。对于企业而言,日前激烈的外部竞争对企业员工的人力资本要求越来越高,变化莫测的企业生存环境要求其人力资源管理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胜任力模型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也应具有较强的应变力,才能实现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对于个体而言,面临着变化越来越快的工作世界,在一个人的生涯过程中,很少有人能够终身从事某一职业,工作流动性增加。
按照Nordhaug(1994,1998)的胜任力分类,胜任力在三个维度上呈现出不同特征,如果一种胜任力仅仅只能应用于一家公司,那么这就是公司具体性(firm specificity),这一胜任力对其他雇主(老板)而言,没有潜在的价值。同理,行业具体性表明某胜任力只适用于某一行业,不具有跨行业特征。而任务具体性(task specificity)是胜任力与完成一个具体工作任务时的相关程度,任务具体性越高的胜任力,当工作任务内容发生变化时,这一胜任力就越是无法预测绩效;而任务具体性低的胜任力,对不同的工作任务均有较好的适应性。
我们认为,由于个体不再终身从事某一职业,流动性增加,因此对于多数个体而言,其市场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他(她)是否具备那些关键的、非行业、非公司、低任务具体性的胜任力。当个体具备了这些非行业、非公司、低任务具体性的胜任力,再加上某一岗位所需的特殊知识和技能,他(或她)就较能适应该岗位的工作,并取得高绩效,获得职业成功。当大多数员工都接受过较高的学历教育,在知识、技能上相差不多时,员工深层次动机、个人特质、自我概念等对绩效的预测力就显得更为重要。大多数企业也认识到这一点,并认为“态度决定一切、重能力不重文凭”等。从这意义上讲,研究通用胜任力甚为迫切。(www.daowen.com)
综上所述,胜任力模型研究中多以特定职业或特定职位的从业人员为研究对象,尽管国内外学者们已经意识到在不同职业上取得了优秀绩效的个人,拥有的胜任力具有共同性,但没有相关研究,也缺乏理论探索。鉴于此,本研究试图在现阶段我国企业员工工作绩效标准下,使用JCAM建模方法,发现通用胜任力要素,建立行业、组织、专业特征之外的通用胜任力模型,并探索其有效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